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黑胶唱片情 文 · 林子贤 [复制链接]

21#

Dr Feickert Analogue Woodpecker 唱盘

点击: 972   添加时间: 2009-11-08
  


Dr  Feickert  Analogue  Woodpecker  


话说在今年八月湾仔会展举行的《2009香港高级视听展》期间,笔者遇见了来自德国的音响达人Chris  Feickert ,此君以Dr  Feickert  Analogue(本文简称:DFA)之名所设计的模拟唱盘,我已经领教过其威力,然而Chris这次专诚来港也并非两袖清风,主要目的是要向我们示范手工制作极为完善,但价钱更具竞争力的最新得意之作啄木鸟Woodpecker。  


黑胶情意结源于修读高中时期的


Chris  Feickert


生于1964年,在德国南方小镇弗莱堡成长的Chris,在修读高中时开始对黑胶唱片和音响器材产生兴趣,完成博士学位课程之后,Chris于1996年成立了一间小型公司,专门研究数码和传统类比重播之间所出的微妙差别,在此期间Chris洞悉到一套制作精良兼设定正确的模拟盘臂头组合,音效表现还是难以被击倒。2005年,满腔热诚的Chris决定将自己的嗜好变成事业,以DFA之名推出首台模拟唱盘Feickert  Twin ,凭着别出心裁的设计概念和引人入胜的重播效果,上市不久便引遍布世界各地黑胶唱盘同好的注意。  


由两件5mm铝材及50mm  MDF所构成的盘座  


有关这台潇洒兼醒目,取名为啄木鸟的Woodpecker模拟唱盘,实属Chris 针对中游档次而设,索价更为亲民的全新作品,那个四平八稳,运用不同密度素材达到克制谐震效果的高刚性底座,采用夹层式三文治手法设计,经过美轮美奂丝加工的5mm银白色顶板和底板,严选铝材制造,用手触摸时不难发现水口边位的处理极度细致。中央部分是一件表面喷上深灰色特殊阻尼油漆,厚度达50mm的NDF 以两前一后方式设置,无需出动特殊工具便可随时调节高度及水平的实心机脚,所用物料属于成本极为可观的6061航天级铝材,其身上各自套上两件特制圆形橡胶圈,底部亦同时贴有一件黑色阻尼垫片,以收避震功效。预先经过平衡处理,发烧友戏称“大砧板”的45mm低重心转盘,其生产素材并非普遍生产商大量采纳的铝合金,MDF或亚加力,而是拥有上佳抗磨效能,表面富有亮丽光泽的赛钢(POM),位于底部靠近安放主轴的位置,开设了一度能加强刚性,同时能化解外间谐震干扰的圆形坑道。直接收紧在三文治底座,先后经过多次退火韧炼加工的倒置式不锈钢主轴,表面涂上一种色泽呈深灰,粘性甚高的润滑油。至于轴套的顶部开设有螺丝纹,作为跟直径不过48mm,却有效将软件固定在赛钢转盘上的专用唱片压一并使用,直接提升音效。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组件,全数经由误差近乎零水平的电脑CNC数控车床进行切割,并在DFA位于德国的总社内进行组装,确保产品质量。  


适用于市面绝大多数9-12寸有效长度的轴承式唱臂  


位于三文治基座的右后方,开设有一个椭圆形大孔,其两旁印有从205到300mm ,每级相距1mm的记号,主要用途是为有效长度(Effective  Length)介乎9-12寸之间的轴承式唱臂提供参考指引,当进行组装时只需先将唱臂收紧在随盘送赠,运用25mm厚赛钢生产的臂板之上,然后依据其有效长度,将臂板身旁的刻度对正基座上的印刷记号,连随将两枚固定螺丝锁紧便告完成。以我所见,Chris这种百利而无一害,能将繁复工序变得简单的安装提示,却鲜有厂商乐于效法,实在令人费解。基于设计上的限制,Woodpecker 未能像上级型号Feickert  Twin和Feickert  Triple般,容许安装第二支唱臂。  


直流驱动马达和电子控速系统采用内置式设计  


回忆近年先后接触过的Feickert  Twin 和 Feickert  triple唱臂,不约而同采用速度和稳定性较采用交流方式策动的同步产品更高一线,但制作成本较高的直流马达作为动力泉源,足以证明Chris是少数心知马达质量会直接影响重播效果的模拟唱盘设计达人。环观落实在吸木鸟Woodpecker身上者,属于供应商按照Chris设计生产,能提供强大扭力的专用货色,其上方装设有金属精制而成的滑轮,配合特别订购的扁平造型胶带,有效将动力传送至赛钢大砧板。至于由微型处理器负责发施号令,提供33和45两段转速的速度监察系统,同样取材自上级型号,并透过2枚安排在左前方,分别写着33及45字样的黑色按键进行起动及停止的切换。位于这2枚按钮的上方,另设有两粒隐藏键,主要用作个别转速的快慢微调。顺带一提,两枚转速选择按钮之间,还有一枚写上S字的按钮,抿所属代理表示,S有乃英文Suck的简写,作为配合厂方即将推出,能将那些因存放不佳而导致变形的软件回复平坦,好使又好用的真空吸盘功能的开关操作。基于成本所限,Woodpecker直流马达和电子控速系统未有参照同级师兄所使用的分体式布局方案,全数收藏在三文治底座之内。至于常被视为引发噪音源头的供电环节,则交由一双卖相活像手机充电器,体积小巧的外置式火牛负责,彻底将干扰的问题解决。  


经过秘密摩改的DFA-l05静态平衡唱臂  


从官方网页取得资料,显示DFA现时主要为旗下唱盘提供两款委托日本Jelco市川宝石株式会社按照DFA指定要求代为制造,于赴运到买家手之前还经过Chris秘密摩改,型号分别为DFA-90和DFA-105的静态平衡唱臂。如今随着啄木鸟Woodpecker而来者,正是有效长度为266mm,循迹误差率较9寸制品更低的DFA-105。呈S造型的臂管严选铝合金铸造而成,表面经过仔细打磨及抛光处理,营造雅典视觉效果,作为安装唱头的环节采用分离式设计,以便用家随时替换唱头之余,还有利于进行安装调校。打开轴承顶部圆形防尘盖,即可看见内里设有一组以黄铜车制而成的小型油井,用家可自行注入不同种类的阻尼,调校出个人喜好的音效。设定上,DFA-105适合本体重量4-14g的动磁MM,动圈MC及动铁MI唱头使用,此外偏压唱重和安装高度均可按照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作为讯号传送的线材亦采用分离式设计,并透过一组位于底部,坊间流行的5脚DIN端子进行接驳。    


贯彻高输出和低内阻理念的全新作品 Ortofon  Cadenza  Black  


再论匹配唱头的取舍,Chris在发表啄木鸟Woodpecker时,本是打算以超值实惠套餐方式,连同上文介绍的DFA-105唱臂和具有5mV输出的丹麦Ortofon  Rondo  Red动磁唱头一并发售,却凝于出货时间上的差异,是次将会采用该社另一款表现更全面的Cadenza  Black作为测试指标。参阅生产商所提供的资料,得知本体重量为10.7g的Cadenza  Black,开发概念是来自卖过满堂红的新一代Ortofon动圈唱头王MC  Winfeld,流线的低谐震外壳分别由航天级铝合金和不锈钢车制而成,末端镶有Shibata柴田钻石唱针干,选用极度坚硬,质量较铝合金更为轻巧的硼(Boron)生产,配合独家开发,可靠耐用的WRD宽频阻尼悬挂系统,有助加强循迹能力,并将所有刻录在唱片V坑内的微弱讯号,转为悦耳动听的醉人乐韵。至于玩家们最为着眼的输出电压,安排在针干另一端的发电音圈选用一种比起发丝还要纤细,杂质含量极低的高纯度银线,并透过崭新研发的独家技术烧制而成,加上能量既充裕又平均的磁铁回路协助下,每边声道能产生0.33mV输出电压,只有5Ω的直流内阻,不论配搭具有高增益系数的唱头放大器,抑或该社发表音频升压牛,同样可获取惊天动地,令乐迷津津乐道的澎湃效果。  


器材清单


是为了Chris  Feickert  最新杰作啄木鸟Woodpecker唱盘,DFA-105静态平衡唱臂和Ortofon  Cadenza  Black动圈唱头进行测试的地点是本刊试音室,唱头放大器是有型又靓仔,能提供最高85dB增益的英国Chord  Symphony ,参考数码音源是包含SACD/CD转盘,PCM/DSD升频处理器,低误差系统时钟和数/模解码器的dSC  Scarlatti 梦幻四人组,扩音机是Boulder  2010全平衡分体前级配另文介绍,体积巨如冷气机的Musical  Fidelity  AMS50纯A类双单声道后级,策动一对Dynaudio  Sapphire三十周年纪念版扬声器。接驳线材主要是荷兰Siltech最新面世的G7发烧系列及美国蛇王Shunyata  Research的产品。


乐器音色活于生动逼真


笔者每次进行盘臂头试听之前,必定会花点时间,出动Chris自行设计的Universal  Protractor,为唱臂及唱头进行精确的调校,促使其潜力得以尽现眼前。先来一张交由德国老虎鱼负责制版和压碟生产,限量发售一千套的(音响技术25周年银禧纪念)LP,欣赏王静伙拍上海交响乐团弦乐队联手主理的(阳春白雪),这套模拟唱盘组合所营造的琵琶音色不但逼真细腻,层次分隔度亦觉鲜明,触手可及的间场布局同样生动,炽热的临场气氛加上强烈的包围感,令我仿如身处当年的录音场地。来一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封面从原来的黑白变为彩色的美国发烧天后花姐Jennifer  Warnes(The  Hunter),当Woodpecker加上DFA-105和Ortofon  Cadenza  Black三管齐下时,钜细靡遗的分析力让所有记录在软件内的细节弱音,得以透过一对性格中庸的Dynaudio  Sapphire扬声器清晰地展现眼前,花姐随心所欲的唱腔完全表露无遗,各种乐器的聚集高度和件头尺码完全合乎应有比例。  


处理动态凌厉的软件同样头头是道  


播放日本发烧品牌Esoteric运用200g处女胶重新推出,由Ansermet指挥瑞士罗曼第管弦乐团演奏Falla的(三角帽),我还察觉到内藏很多鲜为人知最新校声秘技的Ortofon  Cadenza Black动圈唱头,高频领域的拓展能力极为出色,弦乐部份充斥着一份闪烁艳光,铜管环节予人精神爽朗的亮丽气息,抑扬顿挫的交待同样明确,不存丝毫含糊或犹豫,纵使现时没有同社音频升压牛的协助,仍能缔造震耳欲聋,教人目不转睛的壮严霸气。试听后期,我还欣赏了美国Analogue  Productions 采用15转孖碟方式推出,由南非殿堂级音乐人Hugh  Masekela主理的现场录音大碟(Hope)和英国Simply Vinyl加料炮制,现已买少见少的摇滚劲旅Dire Straits经典名盘(Love Over Gold)个人认为结构看似简单的啄木鸟Woodpecker,处理这类动态凌厉,讲求刺激的作品亦同样头头是道,Punch衡击力顿觉结实,健步如飞的瞬变反应依旧敏捷,让忠于此道的我听得份外投入。


总结经验令不少定位相若的同级产品即时比下去


经过大半个月仔细测试之后,个人认为Chris  Feickert这台啄木鸟Woodpecker的出现,绝对是寻觅平靓正模拟唱盘人士的喜讯,除了每个细节皆流露出十万元级Hi-End精品方能相提并论的认真和执着态度之外,配搭同厂DFA-105静态平衡唱臂和丹麦Ortofon  Cadenza Black动圈唱头同台献艺时,欣赏任何种类门派的音乐作品同样称职,实在令不少定位相若的同级产品即时比不下去。再者日后还可加配Chris即将推出,鲜有出现在中价模盘唱盘身上的真空吸盘功能,造就重播效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局面,费用亦不过是唱盘身价的几分之一而已,认真物超所值。  








[音响技术第337期]
TOP
22#

彻底护理心爱黑胶的发烧配件

点击: 673   添加时间: 2009-03-07
彻底护理心爱黑胶的发烧配件--------------------  
Audio Desk Systeme的洗唱碟机Vinyl Cleaner
    
黑胶唱片再次流行起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众多的复刻版黑胶及唱盘设备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有不少音响发烧友更已经把黑胶唱片当成他们主要的音源了。但无论是复刻的黑胶,还是阁下珍藏的古董黑胶唱片,相信大部分的黑胶发烧友都要面对清洁及护理它们等的问题。由于黑胶唱片是以针尖接触式的方法去读取刻录在唱片上的音乐讯号,所以是非常容易产生静电而藏污纳垢的。所以清洗黑胶唱片这一环,便显得相当重要了。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黑胶洗碟机,有平有贵,各有所长。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款来自德国发烧配件厂“Audio Desk Systeme”的洗碟机---Vinyl Cleaner,它是少数使用超声波原理的洗碟系统。很多前辈说,超声波洗碟系统并不理想,他容易把污秽物除去,也很容易把唱片内的超高频讯号抹掉。所以并不多生产商使用这种方法。
  
    那究竟这家德国公司在这部洗碟机上用了什么法宝?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好处,但避免了他的坏处呢!据代理的资料,Vinyl Cleaner使用了低强度的超声波,所以振荡力较低,意思就是不会对高频讯号产生负面影响。但低强度的超声波又不足够清除碟面所以的污垢。所以Vinyl Cleaner聪明地结合传统的方法,加入四个以微纤维制成的滚筒,当洗碟机以低强度超声波震松污物时,这四个纤维滚筒便把它们擦去。就是这样,本机能提供既安全又有效的唱片清洁方案。
  
这台Vinyl Cleaner分上下半两部分,上面是进行清洁的工作室,下面则是存放清洁液用的蓄水箱。要装配本机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它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放入4.5 公升的蒸馏水填满底部的蓄水箱,再加入随机附送的唱片清洁剂,再装上滚筒及过滤芯,最后接上电源及开启总开关便可以使用了。当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先让他运行一次,好使清洁剂跟蒸馏水可以完全混合,然后才开始进行洗碟的程序。首先将需要清洗的十二寸黑胶唱片从上而下放进机顶的沟槽内,直至感到唱片被夹住为止。跟着按开始键便可以了。当按下开始键后,本机便会从准备中的绿色灯转成黄色灯,这个时候在蓄水箱内的清洁液便会抽上本机的上半部份准备进行清洗工作。当充足的清洁液被抽取到上半部分后,本机便会发出低能量的超声波以便震松唱片上的污物,跟着机内的转轴便会将唱片慢慢转动让会自转的微纤维滚筒擦去唱片上的污垢。这情形有点像电脑洗车屋一样。当清洁程序完成后,本机便会进行自动风干模式,唱片会继续转动,而机身两侧的风扇便会为唱片进行风干。清洗一张唱片约需五分钟,已经是清洁两面的时间了。跟着一张彷如新一样的黑胶唱片便会重现阁下的眼前。

笔者试过把一些有接近二十年的发霉黑胶唱片用本机进行清洗后,再放回唱盘上试听,发觉效果相当明显,清洗后的唱片回复了差不多八九成全新状态,之前影响听感的杂声消失了,但唱片内的超高频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可以令这些陈年唱片再次播出美妙的歌声,这实令笔者相当感动并且惊讶于它的超卓效能。  
结论  
Vinyl Cleaner确实是一部可以彻底护理阁下心爱黑胶唱片的发烧配件。经本机清洗后的唱片简直可以用重获新生去形容。所以绝对值得各位黑胶发烧友留意,当然如果可以改进本机使它可以清洗其他尺寸的唱片,以及改善风干时的风扇声浪。相信本机将会更加完美。常言道好东西一定不会便宜,但为了阁下心爱的黑胶软件可以经常保持最佳状态,这个代价应该是值得的。
  







                                                      [音响技术第327期]
TOP
23#

调整LP唱盘的八种步骤

点击: 773   添加时间: 2009-02-21
    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一般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著唱片。从其他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

    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步骤他们皆已具备。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步骤。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人讲述调整唱盘系统的八点基本步骤。有了这八点基本步骤之后,您再往更细微的地方去调教,很快的就会有所成就。

步骤一:调唱盘、转盘的水平

步骤二:调唱头超距(Overhang)

步骤三: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

步骤四: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ale)

步骤五: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步骤六: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步骤七:调整针压(Tracking Force)

步骤八:唱盘避震
TOP
24#

Nottingham Analogue Studio

点击: 489   添加时间: 2008-07-11
Nottingham Analogue Studio 公司位于英国中部的古城 Nottingham 一个建城于公元十世纪古意盎然的花园城堡. 该公司由Mr. Tom     Fletcher成立于1970年.Mr.  Fletcher本身十分热爱音乐(其收集之LP超过万张) 而其父亲早期经营纺织工厂使其自幼对于机械结构及机械加工亦多有涉猎. Mr. Fletcher 发现在坊间之模拟唱盘均无法达到他的要求--拥有高S/N比, 背景安静, 能将音乐完全浮现出来. 于是Mr. Fletcher 开始了一连串的试验, 不断地尝试以不同材质制造唱盘. 经过多年不停地试验, Mr. Fletcher 聚集了许宝贵经验, 运用于其所设计之模拟唱盘中

马达部份: ---使用扭力极低, 几乎无震动的精密24极AC马达.

Mr. Fletcher提到, 一般唱盘为克服起动时需要较高扭力以带动转盘, 故以高扭力马达做为动力. 但扭力大的结果, 却导致唱盘本身会受扭力的作用而产生扭动, 进而影响唱盘本身的稳定性以及唱针循轨的能力. 为避免这个问题, Mr. Fletcher 在试验过许多马达后, 决定采用荷兰制之低扭力低震动之精密24极AC马达. 故Nottingham Analogue Studio 全系列唱盘在启动时, 皆需要以手动加以助转, 这也形成了另一种产品特色.

皮带部份: ---以圆形硅胶皮带传动.---

至于皮带传动方面, Mr. Fletcher发现若使用一般扁平橡胶皮带传动时, 马达所产生的震动会以脉冲的方式, 藉由扁平皮带传到转盘上面. 因为平面皮带以较大面积与转盘接触, 并因橡胶材质不够柔软无法吸收能量. 而圆形硅胶皮带则因与转盘接触面小且较柔软, 对于马达震动的吸收能更为顺利!

转盘部份: ---高质量低共振的复合材质.---

Mr. Fletcher发现转盘的"惯性"是决定声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马达的责任则是维持转盘的"惯性". 因此, 转盘的材质是经过长时间的研发, 由十数种金属混合而成的特殊合金而成. 并且自Hyperspace以上的机种, 于特殊合金的转盘上, 再加上一层3kg重的石墨垫, 使得整个转盘的共振降至最低.

唱臂部份: ---使用静平衡单点轴承支撑的碳纤维臂.---

Mr. Fletcher审视市面上所贩卖的唱臂, 不论是静平衡, 动平衡, 单或多点轴承支撑, 其结构皆太过复杂以至影响到唱臂本身的循轨/抗滑能力. 将唱臂简单化, 则可避免这些问题. 然而在简单化的同时, 精密度则成了另一个重点. 否则, 只因一味地追求简单而丧失了精密度, 那就得不偿失了. Mr. Fletcher因此设计了一系列以双层单方向碳纤维为材质的臂管, 内以铜或镀银臂管线, 再加上完全自行加工, 结构洗炼精密度极高的静平衡单点轴承支撑唱臂, 以使唱针能在最佳工作状态下重现音乐的精髓.

唱盘底座部份: ---高密度HDF材质.---

形成唱盘底座的部份则是采用高密度密集板HDF构成, 且全系列均可另加一支9吋唱臂, 使之成为双唱臂之唱盘系统. 特别值得一提的, 即是在最高级的Anna Log的底座采用了加拿大进口, 树龄超过20年以上的白桦木, 先将其切削成19块, 再以不同木纹角度, 加以高压胶合而成. 其目的亦是为了将唱盘转动而产生的些微振动消弭于无形, 无论在视觉, 听感上均可堪称为登峰造极之作.

Nottingham Analogue Studio 在Mr. Fletcher的带领下, 为了完美而执着, 默默努力耕耘. Mr. Fletcher从来不在任何商业杂志上刊登广告, 然而 用家口耳相传的结果, 使Nottingham Analogue Studio依然吸引了全世界Hi-End音响界的焦点, 得奖无数. 但Mr. Fletcher仍一如以往, 继续专注于完美模拟唱盘的开发之作, 请让我们拭目以待目以待.
TOP
25#

世上最聪明的LP清洗装置Audio Desk Systeme-Vinyl Cleaner

点击: 708   添加时间: 2009-03-07
世上最聪明的LP清洗装置Audio Desk Systeme-Vinyl Cleaner  

笔者身为黑胶支持者,除了积极投资喜好软件,对于LP的保养亦同样做得足,但面对黑胶唱片的大敌:尘埃,我还是处于被动状态,纵使尽了最大能力,每一次播放前都出动静电枪和唱片扫,尽能力让软件的表面保持清洁,只可惜空气中存在着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尘埃微粒仍会静悄悄地降落于唱片V坑里,令播放时产生噪音,倘若你忽视它们的存在,日积月累的污垢会对唱针的循迹能力构成负面影响,导致拆声及跳线之余,还会加快针尖的损耗,绝不可为。  

要避免心爱唱头的寿命缩短,只需定为唱片清洗便可。谈及洗碟机的挑选,可谓丰俭由人,不过讲方便,我觉得这台由出自德国Audio Desk Systeme-Vinyl Cleaner,明显较上述清洁装置更胜一筹。制作上,这台出自德国发明家Reiner glass手笔,造型相当小巧的黑胶唱片清洗装置,内置一套十分先进,装有预设程式的微型电脑系统,用家只需开关总电源,把将要进行清洗的LP以垂直方式放入机顶指定位置,然后按下面板上的按钮,基台机器便会按次序自动注入清洁剂,释放出极度轻微,不会令V坑出现变形的超声波,继而启动四组以清洁滚筒,然后导走清洁剂和开动强力电风扇将软件表面彻底吹干,整个过程需时约五分钟左右。完成洗涤工序后诸君只需自行把唱片边缘剩余的少许清洁剂抹去,便大功告成。值得一赞的是经过Vinyl Cleaner进行清洁的软件,不但能彻底清除LP表面所有污垢,还不会弄湿中央标贴。  

保养方面,Vinyl Cleaner也简单过人,倘若内置的感应器感应到蓄水缸的容量下降至某个水平之后,面板的警告灯号便会立即亮起,标志着用家需要重新加添清洁剂,至于四组采用微纤维制造的清洁滚筒及海绵状清洁剂过滤隔也可自行更换,不需要每一趟都要致电所属代理,预约师傅上门代劳。总括而言,以全自动方式设计的Vinyl Cleaner,是我近年接触过的LP清洗装置中,操作最为简单方便,并且最省地方的作品,虽则其三万多元的定价并不便宜,但相比阁下心爱珍藏,产自数十年前的绝版LP价值总和,还算不上是一个大数目吧!
    
[音响技术第327期]
TOP
26#

洒脱出众 表现胜人一筹的 梦幻盘臂头组合

点击: 862   添加时间: 2009-08-22


洒脱出众 表现胜人一筹的 梦幻盘臂头组合



(1) DFA Feickert Triple唱盘
(2) DFA-105唱臂

(3) Ortofon MC Rondo Bronze唱头



拥有博士衔头,言行相当风趣的Christian Feickert,是一位对模拟唱盘臂头体系一直不离不弃,富有创意的德国音响怪杰。记得首趟接触此君以Dr. Feickert Analogue之名发表的产品,并非吐气扬眉的DFA Twin唱盘,反而是世上绝大部分采用轴承式唱臂的模拟重播体系皆合用,就连同业也赞不绝口的唱头安装测量仪 Universal Protractor。透过这套不可多得的万用工具,任何人亦能在短时间之内修正唱头超距Overhang、水平循迹角Azimush和垂直循迹角VTA等,发挥应有潜力。数月前,所属代理告知Christian近来又有新搅作,此乃整体表现和制作同样令我喜出望外的Feickert Triple唱盘与及门当户对的DFA-1o5唱盘组合,配搭拥有超过九十年历史,来自丹麦Ortofon的MC Rondo Bronze动圈唱头。


揉合不锈钢、MDF和POM三大素材精髓的Feickert Triple

率先出场的产品名为Feickert Triple,属于Christian施展浑身解数倾力炮制的全新唱盘,简洁务实的造型和相交配备重型底座,玩法层出不穷的DFA Twin来得更洒脱,误差率只有1/100mm水平,在出厂前经过精密仪器进行平衡处理的黑色转盘,选用密度极高,俗称赛钢的POM素材生产,经过多次退火韧炼加工,误差率近乎零水平的倒置式主轴,其顶部开设有螺丝纹,以便配合随盘送赠,同样以POM素材制造的唱片压使用,令那些起伏不定,因存放不佳而导致炒鱿鱼(变型)的LP回复平坦。值得留意的是厚度十足POM转盘和基底之间,只留有极少的距离,引述Christian在官方网页的发布资料,显示这种做法不但能加强转速的稳定性,对于隆震及抖摆亦起着克制作用。

贯彻MARC避震理念的基座

谈及直径跟转盘相同,贯彻专利MARC(Mechanical Anti Resonant Circuit)避震理念的基座,所用素材并非坊间流行的低谐震铝合金或亚加力胶板,而是三层厚度不同,经过CNC电脑数控车床进行切割,表面烤上一层哑黑色油漆的MDF与及两件刚性十足,经过拉丝加工的不锈钢板,其铺排方式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方是不锈钢加MDF,下半部分则运用三文治手法(MDF/不锈钢/MDF)。以我所知,Christian特意选取这两种密度和刚性不尽相同的物料作为基座素材,旨在克制不同频率和幅度的外来谐震,并有效防止高频范畴出现铃震,让唱针得以在全无干扰的环境下准确地读取记录于V坑内的微弱讯息。位于上、下两层基座的中央,装有4短2长合共6条不锈钢圆形支柱,较长的两条乃负责安装由三件MDF板所组成,可独立调节水平的唱臂固定板。倘若诸君认为使用一支唱臂和唱头所缔造的不一样音效体验。三组严选6061航天级铝材生产的脚座,各自藏有化震橡胶作为耦合素材,用家只需出动合适尺码的六角匙,便可随时调节高度。

以高扭力直流马达作为动力核心

以我所见,现时大多数唱盘设计师不约而同是采用交流同步马达作为动力泉源,取其简单易用兼合乎成本效益的优点,只需接通两组供电,然后透过并联手法在其中一组加装负责起动的薄膜电容器便大功告成。环观Christian为Feickert Triple所安排的动力核心则来得较精密,所用零件包括以微型处理器和石英振子构成,让播放速度长期保持在极之稳定水平的互动式速度监察线路,还有成本相当可观,配备金属制传动滑轮的高扭力直流马达,全数收藏在不锈钢制保护外壳内。位于这件独立运作的动力马达下方,备有六枚视觉观感甚佳,没有提供任何指引说明的按钮,据所属代理表示,这些按钮的主要用途分别掌管33/45两段播放速度选择,起动/停止和快/慢调校。至于供电环节则交由体积细小,运用开关式设计的外置变压器负责。然而将动力从滑轮传送到POM转盘的媒体并非我们见惯见熟,包含矽Silicon成分的无缝式皮带,而是直径跟发丝相若,强度较生产避弹衣的Kevlar或鱼丝线更胜一筹的碳化纤维,将动力流失的机会减至最少。

度身订造的DFA-105唱臂

随着这台美轮美奂Feickert Triple唱盘而来,是一款采用静态平衡方式设计的DFA-1o5唱臂,单凭外形推断,相信心里明白的读者亦会猜到该臂并非DFA自行制造,而Christian亦大方地告诉我们,这支可配搭4-14g本体重量唱头的产品,是委托早于1920年成立,拥有八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日本市川宝石株式会社Jelco代工生产,一直以来发烧友玩得不亦乐乎的Audioquest PT-9、Graham Robin和Sumiko MMT等等,正是采用Jelco出品的OEM,然后装上一些自家生产的线材及附件,变成独当一面的发烧级产品。

采用S造型的臂管

制作上,经过人手进行仔细打磨及抛光,呈S造型的臂管,选用一种配方相当特殊,将高韧性、轻质量和低谐震三大优点共冶一炉的铝合金生产。记忆中,早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LP大行其道的日子,当时的英国SME 3009系列、日本SAEC和AudioCraft等等,不约而同推出很多采用S造型的唱臂产品,如今则较为少见。其有效长度为266mm,较市面贩卖的9吋产品明显增加了,诸君们可别小看这三数十毫米的差异,此举既可令阅读偏差角度大大减少,对于提升唱头的循迹能力和减低失真亦有莫大帮助。臂管的前方配备了分离式规划的唱头安装壳,以便玩家预先拆下来进行组装,并可透过改变安装螺丝的位置修正超距Overhang。耦合环节采用阻力极低的金宝轴承方式设计(Gimbal Bearing),所用物料主要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宝石,并透过专业仪器进行调校。位于轴承的顶部设有一组隐闭式油井,意味着用家可依据个人喜好,自行注入不同种类的阻尼油,达至调声效果。负责讯号传送的五脚输出插座被安排在唱臂的下方,除了偏压和唱重之外,DFA-1o5的安装高度亦可按照个别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校。

Christian建议使用的Ortofon最新杰作MC Rondo Bronze动圈唱头

除了设计音响器材之外,身为超级发烧友的Christian对于唱头的质量亦同样执着,今趟所属代理专诚为我安排了见证着音响工业发展的丹麦Ortofon最新杰作MC Rondo Bronze动圈唱头,分别经过古铜和黑色烤漆处理的外壳,制作物料主要是包含55%经过研磨处理的天然木材和合成树脂,配以铸模方式生产。参看厂方提供资料,发现这件交由Ortofon日本分部制造的外壳,共鸣点不但比采用单一素材生产者更低,连带刚性亦随之增加。圆锥形铝合金针杆的末端,镶有经过惊心切割及打磨,循迹角度预设在20°水平的FB80钻石唱针,能将不同频率和幅度的讯号透过表面先后经过两次镀金加工的纯铜线材所绕制,直流内阻只有6Ω水平的发电线圈转化为柔肠悦耳,高频上限直达40kHZ领域的美妙月韵。

提供0.5mV输出电压

至于玩家们最为着重的输出,由于Ortofon开发团队在研制一门三杰MC Rondo唱头系列时,磁铁环节用上了能量和磁束密度更为强大的钕制品,造就Bronze能产生0.5mV的电压,意味着用家只需配搭一般具备60db左右增益的动圈唱头放大器,便可提供震耳欲聋的澎湃动态,不必像同门师兄MC-5000和限量发售,可一不可在的MC-7500般,必需出动升火牛才能取得足够增益。顺带一提,整个MC Rondo系列除了笔者试听的一哥Bronze之外,还备有身价更切合大众诉求,分别采用FG70和椭圆形唱针的Blue和Ren可供选择。

器材清单

今回为德国DFA Feickert Triple唱盘、DFA-105唱臂和Ortofon  MC Rondo Bronze动圈唱头进行测试的地点,正是面积达三百平方尺的本刊试音室,唱头放大器是有它那么便宜但一定没有它那么靓,透过干电池策动的瑞士Nagra BPS,扩音机配套属于法国Jadis为纪念成立25周年限量生产的JP-80 MC Gold全功能分体前级,搭配JA-80 Gold单声道真空管后级,参考扬声器是手快有手慢没有,全球只得一千对的丹麦Dynaudio Sapphire扬声器。

静电干扰较其他唱盘来得轻微

在进行试听前,先出动好使好用的Universal Protractor和水平测量仪,进行精确调校,连随欣赏同乡Clearaudio以双碟方式制作,发烧友戏称[鬼爪]的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Diabolus in Musica],这套盘臂头组合给予我的感觉是全频音色较一般以硬打硬的重型唱盘来得更和谐悦耳,从容不迫的管弦乐章节活于松化,画面构图顿觉逼真之余,富庶的堂音充斥着整个聆听环境。欣赏[音响技术25周年纪念]LP,悬挂在音场指定位置的乐器结象顿觉鲜明,层次分布亦觉清晰,两极拓展能力予人一份流畅明快的感觉。换入采用高位元1 Bit WSD方式进行录音的罗晶[月儿高],透过Christian特别订购DFA-1o5唱臂的协助下,造就Ortofon  MC Rondo Bronze动圈唱头身上的FG80钻石针尖得以深入唱片表面的V坑,发掘所有音乐细节,主角出神入化的造诣毫无保留余地重现眼前,令安座皇帝位的我仿如身置录音现场。

挥洒自如的出拳带着一股暗劲

来一张最近很多发烧友谈论的美国发烧天后Jennifer Warnes运用180g处女胶重新问世的[The Hunter],全靠身型小巧,以一枚9V干电池策动的瑞士Nagra BPS唱头放大器的助阵,花姐随心所欲,难以取替的细致和谐歌声获得全面展示的机会,触手可及的立体感不但生动,层次分布亦觉精准明确。其后我还一次过重温了英国Simply Vinyl发行的Eagles[Hell Freezes Over]与及由Kurt Cobain领班的Nirvana超级经典[Nevermind],电结他狂妄放肆的咆哮营造出一般教听众血脉沸腾的庞大感染力,不期然令忠于此道的我随着音乐打拍子,铿锵有力的鼓击乐器格外鲜明,挥洒自如的Punch衡击力带着一股暗劲,散乱或含糊情况鲜有跟这套盘臂头组合扯上任何关系。试听期间,贪玩的我进行了一个小实验,尝试放弃使用Furutech DeMag消磁大飞碟及我们戏称“多啦A梦电风扇”,有效消除软件表面寄生静电的deStat,不消一曲的时间,我已察觉到Feickert Triple的抗静电能力,是较很多采用金属及亚加力生产者优胜,有此能耐相信跟转盘环节所使用的POM物料定有莫大关系。


总结   精彩绝倫 拍案叫绝的最佳搭配

由德国Hi-Fi鬼才Christian Feickert自行设计的DFA Feickert Triple唱盘和DFA-1o5唱臂,搭配丹麦Ortofon MC Rondo Bronze动圈唱头所营造的音效水平,足以用精彩绝倫,拍案叫绝去形容,三者的定价总和亦不过是99,800元而已,较很多早已名成利就的殿堂级牌子更为合理,正值寻觅一套造型跟表现同样   达Hi-End级数的盘臂头体系,应花点时间亲临所属代理的试音室,感受一下Christian Feickert对于靓声的定义是否跟你不谋而合。





[音响技术第335期]
TOP
27#

扫盲贴啊,太解渴了。顶起来!
TOP
28#

好贴。
TOP
29#

好贴,收藏!
TOP
30#

好贴!支持!!
TOP
31#

Fisher 唱盘/美国1937创立

分类:

2010/02/21 23:58





资料来源:香港新音响半月刊特刊1983~84 FISHER MT-6360/MT-135/MT-650/

Fisher MT-6250 直接驱动唱盘
  Fisher的产品在本地沉息了好多年,音响店中也差不多是消声匿迹,但是国外它的新产品还是一直不断的在推陈出新。 MT-6250是Fisher最新推出「录音室标准」直接传动式唱盘,从 ​​外型看来也许不算出色,旦内部构造却与众不同。 唱盘用的传动马达,从AC式到DC式,以及霍尔效应、伺服控制、相环锁定、FG......等,在Fisher看来这都是会产生「感应误差」的马达,因此设计MT-6250时级采用120极AC式石英控制直接传动马达;而伺服控制则用于转速调整。 唱臂是静态平衡S型设计,有效长度为9英吋,臂管为铝制成,适用唱头重量为0至4克,当使用Stanton 881S唱头时,测得唱臂谐振频率为8.5Hz 。 本机呜声抖动率为0.03%,辘声为-70dB,转速微调为 ± 6%。 参考价格:美金300元。
转载音响技术第56期AUG. 1980 新机瞭望Fisher MT-6250/

最后编辑leslie 最后编辑于 2011-04-11 16:58:59
TOP
32#

discwasher 唱盘周边/美国

分类:

2011/03/18 02:33





资料来源:香港新音响半月刊特刊1983~84 (世界扬声器大全) discwasher D4/SC2/Zerostat/DiscKit/

最后编辑leslie 最后编辑于 2011-04-11 16:59:29
TOP
33#

唱盘的机械设计与结构˙第一篇(第一、第二、第三章)

分类:

2010/06/07 12:21


第一章唱头
一唱盘的构成
  这里有一幅唱盘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三个主要单元构成的: 承载唱片的转盘(platter), 拾取录存在唱片上声音的唱头(cartridge), 支撑唱头的唱臂(tonearm)。

  这三个单元对于声音的再生而言都是必需的,同时还要相互配合,如果有一部分无法正确工作,就不能再生出高品质的声音;现在我们就逐一的讨论这三个单元。
1.唱头
  组合式系统的音色和音质往往会因为更动了放大器、扬声器或唱头而有所改变,所以,对一个门外汉讲换一个唱头对音效的影响和换一对扬声器相当,往往会使他困惑良久,这是因为他不能了解唱头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声音再生的尖兵。
  声音的再生是唱针(stylus)循着唱片的音槽循行并把振动变成电子脉冲,完成此一过程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最普遍的是一种采用一组线圈和磁铁的系统,今天最流行的型式则是动磁(Moving Magnet, MM)唱头,几乎所有高品质的唱盘都采用这种唱头。
2.唱臂
  没有唱臂,唱头就不能发挥作用,唱臂和唱头的组合便是拾音器(pick-up),而唱臂的设计是要让唱头发挥其最佳特性,所以前面说过,唱盘的三个单元对声音的再生都很重要,而组合式的音响系统也是由几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组成的,随后会说明这一点。
  唱臂的末端是装置唱头的外壳(shell),唱臂的分类是依照其施加针压的方法来区别的,照片中所示的唱臂是静态平衡式(static balance type)的,在今天,大部分的唱臂都是静态平衡式的。
3.转盘
  为了能有良好的声音再生,唱片必须稳定而又平顺的转动,这就是转盘的责任了。 要转动转盘,自然要有一个马达,这就是唱盘马达,马达带动转盘的方法有数种。
  图24所示的皮带驱动式是标准唱盘最常用到的,我们可以看到,皮带结合了变速轴和转盘,另外一种方法是惰轮(idler)系统,是用一个交轮来传送转动所需动力,同时,也有这两种系统的变体,例如说皮带惰轮综合驱动,及双皮带驱动等。 然而,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唱盘基本上都是属于上述两种系统之一,唯一的例外是直接驱动式(direct drive)唱盘(转盘直接用马达带动),这在随后的一章中会介绍到。 而在今天,皮带驱动式系统由于能提供更为精确的特性,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先前颇为流行的惰轮式系统了。
4.唱盘底座
  底座是另一个重要单元,如果不能和其他单元配合,则不论其他几个单元的效果如何的好,声音仍然会有失真,在这一方面,我们不能以外表来判断底座,其重量和内部构造对音质尤为重要。
二唱头的构造
  今天,大约有500种以上的唱头,价格自20元美金到1000元不等,再生出来的音质也各自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可以分成三种系统。 然而,之所以会有不同特性的表现,宁其说是结构的不同,不如说是所用材料、设计、技术以及与其他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1.唱头的构成
  图1 所示便是装置于前面那幅照片中唱臂上的MM式唱头的内部构造。 MM式唱头用坏了的唱针能随意的更换,只要把旧的唱针抽出,再把新的插上去就行了,这是因为向MM式之类的磁性唱头,唱针部分是可以和唱头本部分分开的,其他像动圈(moving coil, MC)式唱头等,唱针的替换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MM式唱针如 图2 所示。

2.唱针
  唱针由于要和唱片接触,终究会磨损的,唱针的针尖是由钻石、蓝宝石或其他硬质材料所做成的,由于体积很小,所以很难用肉眼看清楚,但是如果用放大镜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一颗针尖都经过了极为精确的处理。
  由于唱针必须循着唱片窄小的音槽循行,所以针尖曲度的半径很小,测量半径的单位必须用到密尔(mil),一个密尔是0.001吋。


  图3 所示是两种典型的唱针型式,这是10种唱针基本型式中最为普遍的两种。 图(a)是整体式的钻石唱针尖,通常我们会认为钻石的价格极其高昂,但是用来做唱针的钻石是工业级的钻石,和珠宝级的钻石完全不同,工业钻石的色彩和亮度毫不重要,所以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
  然而,整体市的钻石唱针还是比接合式钻石唱针要贵得多,(b)图就是接合式唱针尖。 接合式唱针是把钻石针尖和金属本体用黏着剂接合,这种型式较便宜,但是不太适合高品质的唱头,因为本体过重,就整体式和接合式价格上的差异而言,较贵的未必一定最好,大多数的人们都会认为东西愈贵愈好,但事实上未必如此,我们不能说整体式一定比接合式好,因为某些接面式的钻石唱针也能呈现优异的特性,盖重要的不是所用的材料,而是材料背后的技术问题。
  把唱针尖附着在唱针连杆(cantilever)的技术极为困难,要减少振动系统的质量,系统中各单元的体积就要减少,然而,要减少体积,制作就得要精细,比如说,一个椭圆形的针尖附着在连杆上的角度不太对,在音槽中循行时,左右两边的平衡也就不太对了,自然再生出来的声音也会失真的,这在音响器材的设计中是一个困难却又耐人寻味的局面。 现在,我们再回到针尖曲度的半径的问题上去。

  密尔可以换算成0.001吋或0.025cm,由这种数值我们可以想像到唱针尖是怎么一个尖法,以致我们会认为针尖能落到音槽的底部,但是由 图4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想法未必正确,针尖不是在音槽底部循行,而是沿着音槽两边循行的,绝不会接触到音槽底部,V型音槽的左右两壁分别录制了左右声道的声音,这是两声道唱片的录制方法,针尖曲度的半径过大会使唱针循行不良,导致声音的失真和损失,反过来说,曲度半径太小时,会使针尖接触到音槽底部,因而产生杂音。
  所以,曲度的半径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对大多数的立体唱头而言,标准的针尖半径是0.5mil,而上述数值只适用于曲度半径固定的圆形针尖。 较高品质的唱头用的不是圆形针尖,而是椭圆形的唱针,椭圆形唱针和音槽两壁接触点的曲度半径,要比其他部分小,但这是肉眼所无法看出来的。

  由 图5 我们可以看到,椭圆形唱针和曲度半径0.5mil的圆形唱针差异很大,椭圆形唱针曲度由0.2到0.3mil,明显的能减少失真和循轨误差,同时,由于垂直音槽方向测得的曲度半径比0.5mil要大,更能有效的防止和音槽底部的接触。

  图6 是圆形和椭圆形唱针循轨模式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来椭圆唱针的形状几乎和刻录唱片用唱针相同,这正是椭圆唱针的主要特色,稍后我们会详述这和信号音槽的关系。
   唱针连杆
  唱头末梢黏附唱针尖的就是唱针连杆,它把唱针在音槽循行的微小振动传送到磁铁或线圈上,也就是唱头动力的来源。
  唱针连杆的后半部无法看到,因为它是支持在极片(pole piece)中的,在MM式唱头中,唱针连杆的后端附着有一块磁铁,如图2所示,中间部分的阻尼尖有杠杆作用的支持点、以及唱针连杆动作的控制点两种作用,上述各单元的组合就成为唱头的振动系统了。
线圈和极片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唱头本体的内在和线圈部份:当唱针部分插入唱头本体以后,磁铁和极片接近,并因为线圈感应到的磁通而通电,而磁铁的振动导致磁场变化,会在线圈上感应一个电压。 除了少数的例外,这种原理几乎是所有唱头的基本原理,并且由上述解说,我们可轻易的了解到为什么要叫做动磁式(MM)了。
  MM式唱头是从唱片再生信号最普遍的系统,它的系统是一种发电系统,这意味着唱头能把唱针在循行时所生振动转变成电子信号,不管体积如何,唱头是有能力完成此一工作的。
  任何元件只要能完成这种作用就是一个能量转换器(transducer),拿扬声器做这例子,扬声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器,能把电子信号转变成振膜的振动,换句话说,扬声器的功用正好和唱头相反。
本体外壳和隔离
  大多数的本体外壳是由塑胶做成的,以前,唱头是由金属做成的,因而外型笨拙同时很难照设计图做成,唱头的重量随不同的型式而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超过20克,就会使针压调整困难,同时使唱臂的动作迟钝,塑胶质的外壳较轻,同时比金属外壳的颜色多,因此较易受欢迎。
  使用胶质外壳的一个问题是无法保护内部的线圈使之不受唱盘马达和放大器所生磁通的影响,如果唱盘的接地线不接到放大器上去,哼声就会产生,同时如果唱头没有隔离,哼声同样也会产生。
  MM式唱头的好处之一是唱针更换简单,但是有某些型式的唱头,唱针握柄只能松松的附在唱头本体上,这对音质有影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唱头本体的宽容度应当制作得很精确。
端子插梢
  端子插梢是用来做讯号输出端子用的,除了少数例外,立体声唱头有四个端子插梢(分别是左右声道的正负端),经由著色的导线和唱头壳的端子相连接,某些唱头为了便于识别起见,是连这些端子也予以着色的,你把唱头壳反转过来,就可以看到红、绿、白及蓝色的导线,这是为了正确的识别用的,不只是好看而已。
2.唱片的音槽
  为了产生声音,唱针要循着唱片的音槽(grooves)滑动,这个原理从一百多年以前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开始就不曾改变过,爱迪生的留声机是一种能直接发声的唱机,用的是一个巨大的号角型喇叭,而今日的唱机则以电力发声的,要用电力带动唱盘并使声音放大,起初,要有良好的声音再生,就要用高转速(78转/分,rpm),但是随着技术的改进,已经进步到今天33rpm的程度,这种唱片是比老式的78转好太多了,稍后一章里,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些音响单元的历史。 而在这节唱头的研究里,我们需要知道一点唱片音槽的特性。

  今天的LP(长播放时间)唱片上每一公分有40~100道音槽,所以我们单凭裸眼是无法看清楚的, 图7 所示是放大后的唱片截面图,唱片右声壁间所成的角度是90度,右声道的声音刻录在右边的音壁上,左声道则刻录在左边。
  在图7所示的例子里,右音壁(即右声道)所刻录的是低音,而左边是高音,图7所示的只是一层音槽而已,事实上一面唱片只有一道音槽,循着唱片的圆周向圆心螺旋转进,这样唱针才能毫无阻碍的前进;在录制响而低沉的声音时,音槽表面的起伏变大,此时要注意防止音槽的边缘和前后相接,因为这样会使附近的音槽受到影响。
  换句话说,要灌录的信号其音量有个限制,因此,为配合充沛的音量电平,音槽间的距离要加宽,但是距离加宽后能灌录的时间也减少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出了一种变幅刻录的系统,在录响而低沉的声音时,使间距加宽,而在中等音量时恢复成正常距离。
  如果你靠近去看一张唱片,并用灯光从某个角度照射,你就可以看到白色和黑色的部分,这就是音槽间距不同的现象,这样做你已实际读出了录存在这唱片的音乐。
  用乙烯氯化物压制唱片的过程就像是压制陶土制品一样,首先,把录存在母带上的音乐刻录在漆盘(Iacquered disc)上,在这个过程中,变成音槽形式的声音实际上是刻录在主盘(master disc)上了,早在电子麦克风还没发明以前,演唱者要对一个大喇叭唱歌,这就是『灌唱片』一词的起源,而唱片公司的刻片部门在那些日子里,被人称做雕刻部门。

  图8 所示是用来在漆盘上刻录音槽的刻片针,由上面看下去,刻片针是三角形的,椭圆形唱针和刻片针相似,圆形唱针则否,是以椭圆形唱针的声音再生能力较优。
  由刻片头的侧面看过去时,可以看到刻片针不是和漆盘垂直的,而是和转动方向成斜角的接触,这可防止因漆盘的弹性而使音槽太接近,这个角度就是『有效垂直刻录角』。

  同样的,唱针和唱片间也是成 图9 所示的斜角,这个角度就是『有效垂直循轨角』,如果唱臂不是水平支撑的,或是沿着唱片的内缘发生循行误差,失真和循轨误差(tracking error)就产生了。
  音槽外缘的半径和靠近圆心仪面的半径不同,所以唱片等速转动的时候,外缘的速度比内缘快,这可造成循轨或循行失真,故而这一点很重要,要记住,即内层音槽的情况和外层的不同。
三唱头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唱头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在​​这一节里所讲的大多数是基本原理。 唱头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毫无改变,然而性能上却有了大幅的改进,今天的唱头就算和10年前的比起来就大为不同,其改进多是由于唱片生产技术的进步所使然。
  首先,由于录音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频率响应和动态范围更宽,为了再生这种较好的声音,带动了唱头做同样的改进,因此,今日唱头的材料,形状和组件都已有极高的水准。
  唱头的任务是接收唱针在音槽上所拾取的细微振动,并使之变成电子信号,如果唱头是用于最高品质的唱片上,唱头本身也要相当优秀,才能将录存的声音忠实的再生。
1.振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0 是简化了的振动系统在音槽中循行的示意图。 振动系统在音槽中循行时,会上下左右移动,由于就算是小小一节音乐再音槽中也有成千的变化,所以唱针在唱片上循行时,简直是在跳舞。
  唱针和右音壁及左音壁的接触成90度,这种唱针和音槽的接触,导致了聆赏者和音乐的接触;有些人会认为唱针是在V型音槽的底部循行的,这是不正确的。
  唱针的振动经由连杆传到磁铁,有时候,唱针会因为过响的鼓声或钢琴发出的音符而受到损害,或是在复杂的或高音的小节中无法正常循行,这两种情形都会导致失真。
  唱头的循行能力是振动系统的顺服度(compliance)来决定的,顺服度是有关振动系统的柔顺性及移动的数字,由振动系统的机械阻抗、弹性和质量所决定。
  阻抗也可视作『阻力』,马达没有润滑的话,就会由所摩擦的阻力,即机械阻抗增加而无法平顺转动。 至于唱头的振动系统,机械阻抗愈低唱针连杆的移动愈平顺,因而唱头得以在宽幅的音槽中循行。
  我们可以把东西提起而概略的估出其重量,而某市场的鱼贩和果贩这种能力更敏锐,往往能以极小的误差估出货物的重量,但是除非重量的变化5公克以上,否则很难分辨出来,事实上我们很难分辨出1200公克和1205公克重的东西间有何差异。
  而振动系统的整体也很小,因而我们拿在手上也无法感觉出重量来,然而其质量非常重要,由于支持唱针连杆的阻尼有桡执性,所以就算是用精密的天平也无法测出振动系统的质量,但是由于振动系统的一部分会移动,故而阻尼的桡执性也当计入振动系统的质量中,一般说来,振动系统愈轻,循行愈精确。
  大多数情形下,你可以借着使振动系统的振动平顺而改善循行能力,有高顺服度的唱头其杰出的特性就是在于其优越的循行能力。
  唱针连杆和唱臂的移动最好能借着和跷跷板的比较而加以说明。
  当两个单元都静止时,两端间没有差别,一旦开始移动了,一端就比另一端要重,因此要在较轻的一端加较大的力量才能使这一端停下来。 假设这个跷跷板的之点就是唱针连杆的阻尼和重量,则唱针和磁铁就是板子两端的重量。
  而振动系统是在唱片音槽中振动,必须对音槽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有反应,同时要在信号停止时很快的停下来。
  前面说过,通常振动单元的质量愈轻,系统的性能就愈好。 跷跷板的支点就好比唱头的阻尼,而跷跷板无论如何的轻,都不能没有外力而移动,同时无法瞬间停下来,要改善这种性能,可以在支点处上油或用轴承,但这样的对跷跷板有用,唱头又如何呢?
  小质量和敏锐的反应对振动系统而言是很重要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自金属质的唱针连杆上消除过量的振动。
  要消除这种振动并不太困难,如果我们穿着手套鼓掌,声音会很低微,同样的道理,如果连杆的支点是橡胶质的,唱针连杆的移动会较平顺些,而过量的振动也得以消除。
  动磁式唱头之所以会流行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顺服度及输出电压都比动圈式的要高,在动磁式唱头中,磁铁取代了动圈式的线圈,重量因而减轻,这在稍后数章里还会讨论到。
2.唱头的频率响应
  有关一套音响系统性能的测试有很多,最重要之一就是频率响应了,人耳可闻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到20.000Hz,而可录存声音的频率范围也大略如此,但是如果要从一张CD-4的唱片上再生出适当的声音,并不致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有高峰或低落,因而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响应,唱头的频率范围必须要延伸到40~50KHz才行,这种延伸后的高频响应正代表着音响技术的显著进步。图11 所示就是人声和乐器的频率范围。

  但是尽管频率响应很宽,如果其曲线是弯弯曲曲的,效果也会很差,由于振动系统的小等价质量能拓宽频率响应,我们就一直致力做出更细的唱针连杆,更细微的唱针、以及更轻的磁铁,但是频率响应的改进不能单单从这一方面着手。
  一个大钟就算质料及形状和小钟相似,所发出来的声音还是不同的,钟愈柔软,音调愈低,这是因为谐振点改变了,打钟时,声音是由谐振所生,而每一样东西都有其本身的谐振。
  唱针连杆都很小,是由铝做成的,如果敲打它,会发出音调很高的声音,然而人耳却听不见。
  唱针连杆的谐振会替唱头频率响应的高音范围带来问题,因为其所生的高音对全面平直的频率响应有妨碍。 要减低这个谐振,而用了橡胶质阻尼,这种阻尼有两个功用,其一是提供较平顺的振动,其二为阻碍唱针连杆的谐振。
  高音谐振受到阻碍以后,频率响应和机械阻抗的特性都有所改善,结果使得循行比先前所叙述的还要好。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说振动系统的质量愈轻,性能愈好,减低振动系统的质量有很多好处,只有少数坏处,坏处之一是唱针连杆较细会变得较脆弱,而中频有低落的趋势,另一个坏处是输出电压较低。
  早先我们提过,最近几年以来,唱头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改进,但是这些改进也引出了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端在采用新而较好的材料,以及改变唱头各元件的形状,因此只会看一看唱针连杆的材料和形状,我们就可以看出制造的进步和所费的心血了。
第二章唱臂
一唱臂的结构
  唱头的颜色和形状是形形色色的不同,如果把几个唱头散置在桌上,乍看过去倒像是昆虫们开大会,而从某个方面来说,它们正像是产生声音的小昆虫!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唱臂都很相似,然而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唱臂管的曲线,以及轴承附近或有或无的机构等,差别仍是存在的。 唱必能支撑唱头,精确的和敏锐的唱臂移动是由任何唱头获致最佳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节所附照片正式今日音响市场上典型的唱臂之一,现在我们概要的看一看组成唱臂的不同元件。
1.转轴
  唱臂必须能在水平及垂直的方向平顺的移动,水平移动是由唱针在唱片上的位置来决定,而垂直的移动是由唱片弯曲的情形来决定。 转轴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初期感度,能决定其反应如何,这个数值正说明了唱臂的感度。

  转轴以宝石或滚珠轴承做枢轴,如 图13 所示,以期减少磨擦,两点式的支撑是最常见的,一般说来,轴承是用来做水平移动用的,而宝石则用来做垂直移动,其他型式的支撑及其特性如下:
  单点式: 如图13(a)所示,是最简单的型式,所用的轴承较少,然而磨擦很低,必须做水平方向的平衡,因为会斜向的移动,同时会在和唱臂轴线垂直的平面上转动,要有复杂的调整和操作才能获致极端精确的移动,这种型式的唱臂只有在顶尖品质的唱盘上才会出现。
  平衡环(Gimbals)式: 如图13(b)所示,这种型式用两组枢轴来做水平和垂直的移动,唱臂管伸进双环(平衡环)中,外环水平的支撑唱臂,而内环垂直的支撑唱臂。
  刀锋(knife edge)式: 如图13(c)所示,这种型式是用V型的沟槽支持住刀锋似的边缘,沟槽的直线可以视做一点式枢轴的延伸,水平方向的移动则由一个轴承负责。
  由于刀锋是在V形的沟槽中栖止,只由其本身的重量支持,唱臂提起时,刀锋上移;双刀锋式是这种型式的变化,能以双锋向上下边施压力而消除后座力。

2.唱臂管的形状
  唱臂的分类是以针压系统及其形状而定,然而,一般说来依形状的分类较常用到。图12 是各种型式的唱臂,曲线像S的金属唱臂(今天,几乎所有的唱臂都是金属质的了)称做S形唱臂,另一种流行的唱臂在尾端稍有弯曲,称做J形唱臂。
  直线形唱臂的唱头斜向安装,而S及J形的唱臂依其曲线特性而与唱头成某种角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故而我们来看一看其原因。
唱臂的水平循轨角

  唱片的音槽是由刻片机所刻录的,刻片针由边缘向中心直线前进,如 图14 所示理想情形下,唱盘的唱针也当依同一直线前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唱臂会使唱针超出刻片针的直线而成一弧线移动,换句话说,唱片播放时的情形和刻录时不同,这种因素可以造成和曲面镜类似的失真。 为了校正这种差异,要用循轨角来补偿刻片针直线移动而唱臂弧线移动所生差异。
唱臂超距(over hang)

  如图14所示为唱针通过转盘中心轴的轨迹,超距如 图15 所示。 唱骗上的音槽靠近唱片的中心时内缘变小,因此内层音槽的失真较大,为了补偿这点,唱臂的循轨角必须指向唱片的中心,这就是所谓的超距,市用来把失真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刻片针和唱针移动间的差异称做『循轨误差』。
  补偿角是用来缩小这个差异的,循轨误差可以因采用不同补偿角和超距的组合而减至最小,没有唱臂说只有一个补偿角和超距的,今天,唱臂简直就是补偿的意思。
有效长度
  唱臂也有依长度分类的,通常有两类:14吋(35公分)以及16吋(40公分),其长度的测量是由前至后沿直线所测得者,并不表示其全长,由于唱臂弯曲的形状,全长自然会比用上述法子测出者长。
  由水平轴承的中心量到唱针尖的距离称做『有效长度』,图14所示就是唱臂可以像圆规一般画一个弧出来,这段弧线会超出刻片针行经的轨迹,其间的差异就是循轨误差,补偿角和唱臂是用来减少这种误差的,唱臂的长度亦然,唱臂愈长,循轨误差愈低,如果唱臂可以延伸到1米或2米长,循轨误差就可以忽略掉了。 但是这种唱臂就算是实验室中也不存在的,由其他观点看来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感度会降低而谐振也会增加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前面提过,今天的唱臂几乎全都是14吋落16吋的,14吋的较为普遍,因为质量低且易于控制,而16吋的唱臂则几乎纯为吹毛求疵的音响狂热者或是广播电台所采用。
  前面提过,1米长的唱臂循轨误差可以忽略,但是巧妙的选择补偿价角和超距却可以使短唱臂的实效加倍。
3.唱头壳
  一个人进入音响器材的世界愈深,他所收集的唱头通常也愈多,稍早时我们提过,只要换个唱头,声音就会有显著的不同,由于唱头和扬声器及扩大机比起来是小事,计求严格的音响玩家往往有好几个唱头,同时由于唱头的选择要比扬声器复杂,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由一个人对唱头的认识来判断他对音响系统懂多少。
  能容纳不同唱头的唱臂称做『通用』型唱臂,而有些唱臂式广播电台或其他专业用者所专用的,只能采用特殊的唱头,这种特殊的唱臂称之为『整合型』唱臂,由于整合型及半整合型的唱臂的唱臂只能容纳特殊型式的唱头,所以相当少见。 今天几乎所有家用音响系统的唱臂都是通用型的, 图16 所示则是『通用型』的唱头壳。

  通用型唱臂的唱头壳可以随意装卸,更使唱头的置换容易,通常只要旋转唱臂末端的闭锁螺帽就可以卸下唱头壳了。
  唱头壳和唱臂的连接依照EIA(电子工业协会)标准的规定是统一的,只有少数例外,用来连接唱头和唱头壳的导线如 图17 所示。

  有些唱头为了避免导线交叉而过,接线端子的位置会反过来,这样容易导致不正确的连接(左右声道反转),要看看连接是否正确,装上后可以放一张管弦乐团的演奏,如果小提琴会在左声道大声的响起,连接就是正确的。
4.平衡锤(counterweight)
  没有适当的针压,唱针无法在唱片音槽上精确的循行,反过来说;过量的压力会损害唱片。 平衡锤就是用来调整并维持针压在适当的程度。
  唱臂是设计成如精确的天平般,可以自由移动的,要维持平衡有两种基本系统,一种是静态平衡系统,借着反向移动平衡锤来控制针压,另一种则是应用弹簧力的动态平衡系统,两种平衡系统如 图18 所示。

  大多数家用音响系统的唱臂是静态平衡系统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唱头都只需要1克到2克的针压,而静态平衡系统在这种针压要求下较能精确的在音槽中循行。而另一方面,动态式唱臂较适用于播放弯曲唱片,或是精密程度不太要求的唱盘。
  这两种系统各有其利也各有其弊,而所有的音响组件莫不如此,前面我们并未试图判断出孰高孰下,这完全要看使用人本身的特殊要求而定,任一种型式如果设计得当,都能有相当的性能。
5.内滑力抵消装置
  转轴的动承、唱臂管、唱头壳以及平衡锤是通用型唱臂的基本元件,有些通用唱臂还有其他特殊装置,这些装置及其外形,同样的也会在音响迷中引起何者最好的讨论。

  图19 中,转轴顶端伸出一支有刻划的连杆,连杆末端的细绳上系有一个小锤,这就是内滑力抵消装置,又称抗滑装置(anti-skating),很早就在音响迷中流行起来。

  抗滑装置的起因及原理如下述:稍早我们提过,水平循轨误差可以用补偿角来补偿,但是其本身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如 图20 所示,唱片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在(A)的方向产生一个力量,有将唱头往那个方向拉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力量(A)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补偿的唱臂时,力量(A)可分成力量(B )及(C),如图中(B)及(C)所示,(C)会将唱臂拉向唱片中心,这种向内滑的力量会使唱针对左侧的音槽施加较多的压力(大约多上1.2倍)。
  为了补正这种现象,唱臂上​​应当加入反向而等量的压力,这样才能抵消其他的压力,以维持完美的平衡,这就是内滑力抵消装置的功用。
  也有一种能直接转动调整的凸轮式抗滑装置,两种都能用来依唱头的针压而调整内滑力的影响。
  然而不适当的调整反而会使失真恶化,因而有些人声称把针压增加10%也有同样效果,所以某些唱臂没有抗内滑装置,关于这一点,音响玩家们的争论也很激烈。
  我们不能一口咬定没有抗滑装置的唱臂就不完全,抗滑装置理论上可以改善性能是不错的,但是由使用不当反而会导致失真,我们不打算向那些音响设备知识不完整或经验不够的人推荐抗滑装置。
  有时候就算是经验丰富的玩家在操作这种装置时也有问题,同时有些唱臂,因设计不同,内滑力根本不成问题,加上抵消装置反而是画蛇添足,因此,你不能从抗滑装置的有无来判断一支唱臂的品质。
6.侧向平衡装置

  图21 显示在抗内滑装置的对面也有一个平衡锤,这个平衡锤,能左右移动,就是侧面平衡装置。 在内滑力将唱臂向唱片中心拉的同时,还有一个力量会使唱臂侧向移动。
  一支平衡的唱臂可以做跷跷板,由于平衡锤一端的长度比唱头壳端要短,故而要比较重才能保持平衡。
  对装有平衡锤的S型和J型唱臂而言,平衡锤端重心并不和转轴及唱针间直线一致,这使得唱盘不是完全水平时,唱臂会失却侧向平衡,会如 图22 所示般左右滑动。

  鉴于地板或音响架的情形,通常很难使唱盘完全水平的放置,这就是何以要有侧向平衡的装置了。
  侧向平衡装置是借减少补偿臂中心线和平衡锤端重心的距离来消除侧向或水平的滑动。
  和抗滑装置一样,关于侧向平衡装置的必要性也有一些争论,无论如何,只要使用恰当总会使性能有某种程度的改善,设计良好的S唱臂全然不需侧向平衡装置,而其他的型式如果唱盘能完全水平的放置,也不需要的。
  今天,音响工业在完美的声音再生系统的理论上进展很大,许多这种进展,诸如内滑力抵消装置和侧向平衡装置,也不过刚刚打进市场四、五年而以对很多使用者而言可能不是绝对必需的。
  大多数音响器材的选择都是基于价格、技术以及使用者的特殊需要而定的,因此,很​​多唱盘不一定装有侧向平衡及抗内滑等装置,而有的则包括了所有的装置。
第三章唱盘马达
  愈是狂热的爱好者愈爱使用一些只有少数同好了解的术语和行话,一个人对这些词语的精通正好是说明了其兴之所在,音响尤其如此。 他们管扬声器叫『喇叭』,录音带叫『带子』,而香港人称唱片为『碟』。
  我们可以在唱片上看到刻得细窄的音槽,而录存在这音槽的声音振动,则是由唱臂上的唱头『读』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带动这些『碟』的装置。
一转盘的构成
  和唱头及唱臂等辅助机构的外形比起来,唱盘转盘的外型是相当简单的,至于设计上的差异,好比开关的配置以及测速的安排等,则是相当小的。 你找到唱盘马达以后,很容易就看出转盘的心脏是什么了。
1.唱盘马达
  马达在我们生活的周遭几乎到处可以看得见,好比说:电车是由马达带动的,电梯也是,至于家里的洗衣机、冰箱、吸尘器、果汁机等无一不用到马达。
  但是唱盘的马达和家电用品马达有所不同,唱盘马达无需高功率或高转速,但是要静而精确的转动,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怎么样的马达才适合做唱盘用。
感应马达(Induction motor)
  唱盘马达是转盘动力的来源,可以概分做三类,其中感应马达的结构最简单,先看看如何工作:

  如 图23 所示,将一块磁铁尽可能的靠近一片薄铜盘,然后沿着铜盘边缘转动磁铁,你会看到铜盘也慢慢开始转动,由于同不是铁磁性物质,这种转动不是磁铁的吸力所致。
  那为什么会转动呢?磁铁会产生磁力线,把磁铁放在铁屑上可以看出来,铁屑会被吸成漩涡的排列,这些磁力线可以穿过铜盘,而磁铁转动时,穿过铜盘的磁力线也跟着转动,因此铜盘中产生一种涡电流(eddy current),由于涡流有反对磁场转动的趋势,故而当磁铁继续转动时,其反作用力使得铜盘也转动了。
  这就是感应马达的基本原理,会让我们想起小学或初中时我们所做的实验,因此你可以看出音响器材所应用的原理未必都很深奥,很多元件都是应用我们在学校学过的基本原理;由于操作简便、经济、具变通性,感应马达广泛的应用于家电制品中,但是由于有震动、颤抖、漏磁以及转动不稳定的缺点,同时转数还会受到电压波动的影响,感应马达很少用于唱盘中,如果要用感应马达的话,要用有电容器来使转速平顺的改良型式。
磁滞同步马达
  名称说起来很绕口,但是磁滞同步马达(hysterisis-synchronous motor)却是用得最多的唱盘马达,可以用特定频率的交流电直接供电。
  在台湾,频率是60Hz,而由于磁滞同步马达的转动和电源频率同步,其转数不会随负载或电压的变动而有所变化,由于这种磁滞系统的特殊性能,故能有平顺的转动,因而尽管磁滞同步马达的转矩低,但却有上述优点,适于用来做唱盘的马达。
伺服马达
  伺服(servo)马达不是因为其功用或结构而有这种命名的,就算是极为优秀的伺服马达,其转动仍要依赖其他的外在条件而定,伺服马达是发展来提供精确的转动,有一个转数检测机构能在太快和太慢时核正转数,因此伺服马达有一别名为『自动监视转速马达』。 中等价格的唱盘通常都采用磁滞同步马达,而高级唱盘大多采用伺服系统。
2.转盘的驱动系统
  不管马达的性能如何优秀,如没有稳固的驱动机构,还是无法获致满意的再生,直接驱动系统,正如其名称的暗示,是使马达和转盘间做直接连接,而其他的系统则需要一个动力传输机构,就好像汽车也要一种传输机构来把引擎所生动力传送到轮胎上去一样。
  我们知道,唱片的转数要求是每分钟33 或45转,多年以前的SP(标准播放时间)唱片是78转,而有时候为了加长播放时间,LP(长播放时间)唱片的转速可以慢到每分钟16转。 而在今天,LP唱片是以33rpm播放,而EP(加长播放时间)唱片(或SP)则是45rpm,某些老式的唱盘还是包括78rpm再内的三速的,但大多数的音响玩家都认为SP唱片只能用电唱机播放,然而,今天我们很少有机会听到SP唱片的,因而几乎所有的唱盘只有两速:33 和45rpm。
  现在回到正题:马达。 由于唱盘马达的转动比唱片所要求的要快上50或60倍,因此把唱盘马达所生转动力传送到转盘的传输系统应当有减速装置,转速减低时转矩增加,因而唱盘马达无需有高转矩的输出,而直接驱动系统的唱盘马达要和唱片所要求的转数一样,因而其转速的设计和其他的马达比起来,显得相当低。
皮带驱动

  今天大多数的唱盘都是皮带驱动系统, 图24 所示便是一个基本的皮带驱动系统。
  这种系统的关键所在就是皮带的质料以及精确程度,来自马达的动力必须要平顺的传送到转盘,那么,哪一种材料最适于拿来做皮带呢?用丝或棉编成的索带如何,或是用化学织品的肠线?这些都可以用,事实上,就有一些玩家们采用特殊的索带,但是使用时间久了索带会延伸,因而要重复的采取张力调整措施,因此不适于一般人使用。 除此而外,由于滑轮的转滑现象,转盘开始时要用手带动,为了解决延伸和转滑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连锁驱动系统,在马达滑轮和转盘的边缘装上凸齿,其效果很显著,但是由于齿轮所生机械噪音而未能全然实用,这种系统一度曾用于广播电台,但是要用到大容量的马达以及齿轮减速装置,同时这种马达的转矩大,可以自行起动,在这方面广播电台是不容有差错出现的。
  但是,其性能实是令人向往,既然索带和连锁都不能令人满意,到底什么才是皮带的最好材料材料呢?怎么样才能有平顺寂静又精确的转动呢?
  实际上,我们是用橡胶质的皮带来传送动力的,橡胶自然能防止转滑和噪音的发生,同时弹性和持久自然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精确的工作,而皮带上绝对不能有缝隙,厚度的精密程度必得要在±0.01mm之间,厚度必须在1.99至2.01mm之间,在各种型式的橡胶中,精确度很优秀的聚酯类(polyurethane)产品已广为选用来作为皮带的材料,但是,为了维持最佳性能,我们建议你每年换一次皮带,在此作为你的参考。
惰轮驱动
  惰轮驱动(idler drive)系统有时称做边缘驱动(rim-drive)系统,因为橡胶质惰轮的转动力是传送到转盘的内缘的。
  惰轮的精确度必须要相当高,如果惰轮不是相当圆,或是有了变形,或是中心不正,都会使唱盘性能变差。
  过去,大多数的唱盘用的都是惰轮系统来驱动,但是今天所有较高品质的唱盘,都是皮带驱动或直接驱动系统的天下。 惰轮传动如 图25 所示。

  一般说来,要使转数在33 和45rpm间变换时,直接驱动或伺服马达系统的唱盘其马达转述的变化是电子控制的,而速度固定的机种,其转速的变化是机械控制的,有一变速机构能使皮带在一个两段滑轮间变换接触。
  在皮带驱动系统里,直径较小的滑轮是供33 转用的,而直径较大者是45转的,有少数唱盘的这种变换要亲自动手去将皮带换过不同的滑轮,但是今天这种机型已经少见了。
  大多数的情况下,皮带是用一个U形的金属带动而变换滑轮的,转数选择开关扳动以后,这个U形的金属片将皮带由直径较大的滑轮转移到直径较小者,或是反向行之。
  如果你仔细的检视一下马达的滑轮,可以看到中间部分像皮酒桶一般的隆起,这是为了防止皮带滑脱,或是当马达倾斜时皮带会出轨。图26 所示是皮带的转移机构。

  至于惰轮系统中,马达的滑轮也是两段的,而随着变速杠杆的位置惰轮本身会上下移动,其变化转数的法子和皮带驱动式相同,即直径较小的一段是33 转的,较大者则是45转的。

3.转盘和橡皮垫
  尽管我们的周遭有很多圆的事物,但实际上很少是全然浑圆的,试以烟灰缸为例,看起来是圆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实际上有点椭圆,或者其边缘不够均衡,烟灰缸的设计是圆的,但是功能上不因其是圆是方而有所影响,然而,转盘是必须全然浑圆的,说起来你会吓一跳,转盘浑圆的程度要比汽车的车轮还要精确很多很多(即精确度的误差要在±0.001以内)。
  转盘通常是用铝模铸成的,直径为30~31公分以和LP唱片配合,而中心轴要垂直安置于转盘的正中心,这一点相当重要,否则转盘的转动会不均衡,我们之所以一再的强调转盘组件的工作精确性,是因为工作精确性对全盘性能的影响极大。
  橡皮垫放在转盘上可以防止唱片擦伤,但是更重要的是橡皮垫可以防止唱片滑动,你可以发现橡皮垫的表面有很多种型式,其目的在于把持住唱片,是以型式并不是单独由外形所决定的。

  图27 所示为30公分LP唱片的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出一张看起来简简单单的黑唱片,实际上是依照相当详细标准而压制的,中间较厚的部分用来张贴标签,而边缘的凸出部分是避免唱片放在封套里面时受到损害,或是对音槽施加压力,17公分的SP唱片边缘没有凸出部分,请注意音槽的厚度愈近中心愈厚。
  唱片绝不会完全平直的,大约距中心12公分以外开始变薄,因此,如果橡皮垫完全平直反而无法稳固的支持住LP唱片。
  我们可以注意到就算是一张简单的橡皮垫其设计也是相当的仔细的,以期使其外形能适合唱片来吸收震动。

  转盘组件的设计要相当仔细,以免震动传到唱片上。 在所有组件中,马达和电源变压器是震动的最大来源,虽然说唱盘马达无须太大功率,但是仍有极低的震动,如果马达是直接装置在机座上的,则就算是极其微小的震动也会传到整个转盘上去,因此,装置唱盘马达时要用到橡胶垫或海绵等阻尼材料来吸收震动,除了避震橡胶以外,胶质驱动皮带也有助于防止将震动传送到转盘去,这也是皮带驱动系统的优点之一,而惰轮驱动系统用的是硬橡胶,就没有这种避震效果。
  震动必须消除和吸收的原因是转盘的转动必须宁静和精确,我们也不必太过注意转盘的避震措施,嘎声和太大的噪音使不可能的,但是转盘上就算有极其微小的噪音也是无法接受的,盖一旦放大以后就可以听出来了,音槽钟的声音为唱头拾取以后,在变成音乐出现在扬声器前,要经扩大机做高达100.000倍之多的放大。图28 是马达的避震措施。

转载音响技术第61期JAN. 1981 每月专载/唱盘的机械设计与结构-第一篇/苏天豪译

TOP
34#

唱盘的机械设计与结构-第二篇(第四、第五章)

分类:















2010/08/01 01:32


第四章唱盘
  为了最佳的声音再生效果,唱盘的三大元件──转盘驱动、唱臂和唱头之间必须要密切配合,如果三者之一有了不妥,不管你的其他组件如何的好,失真也会产生的。
  除了性能外,操作的方便与否也要考虑到,因为操作困难会使聆赏的乐趣失色很多,而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没有绝对的标准来判断性能和便利与否,然而,选择唱盘时有几个基本的方面要注意,这就是本章要讲到的。
一唱盘的基本形式
  在今日的三大节目来源中,又称做「声音的入口」──调谐器、盘式和卡式录音座及唱盘,仍以唱盘最为流行,和其他音响组件一样,唱盘不能单由厂商所公布的规格来判断,选择唱盘时一定要亲自试用一下,以仔细的判定其性能和操作特性,操作方便与否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全面设计、控制的配置、以及唱臂调整的容易程度等,今天市场上的机型包括了适于一般聆赏的相当简单的单元,以迄复杂的「播音室用」系统,适用于要求严格的音响玩家。
  正如先前我们提过的,极端复杂的倡臂通常能提供较充分的性能,但是要有某种程度的技巧才能正确操作,而大多数的人在唱盘转速及其他方面的调整上没有问题,但是要用手把唱针放到唱片音槽上,则是很困难的。
1.自动唱盘
  除非你能小心的把唱针放到唱片上去,否则必然会滑过唱片表面而造成刮痕,这是由于唱针的针压极轻,好一点的唱盘往往低于2克。
  而自动唱盘能自动的将唱臂缓缓放下,因而解决了这个难题,同时如果还附有「自动停止」机构的话,则唱片播放中按下了「停止」或「回臂」的按键,唱盘会停止转动而唱臂也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全自动唱盘有一种「自动负荷」机构,能自动的选择唱片的尺寸和转数,并将唱臂放到唱片上去,聆赏者所要做的只是换唱片而已。
  而随着为电脑的广泛应用,唱盘的自动特性更加多采多姿,新一代的唱盘更能自动选择曲子,以及多次重复播放,或者是依事先规划好的顺序播放乃至遥控等等极富变化,而能自动将一叠唱片依序播放,那就是「自动换片机」了。
2.自动换片机(Auto Changers)
  典型的自动换片机能连续的放上6张唱片,而聆赏者无需做任何动作,自动换片机有一根特殊的长轴可以穿过一叠待播唱片的中心,按下「播放」键以后第一张唱片自动降到转盘上,而唱臂也移动到播放位置,开始播放,第一张唱片唱完以后,唱臂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二张唱片放下,唱臂又再移到唱片上,这种过程一再重复直到唱片都放完为止。
  对交响乐和组曲之类的古典音乐而言,有时候要一张以上的唱片才能包含全曲,好比说,如果一套唱片有四张,其灌录的顺序是:第一片的A面、B面,第二片的A面、B面,第三片的A面等等依此类推,这也是一般的播放顺序,但是如果用自动换片机来播这种较长的交响乐和组曲的话,其播放顺序是第一片的A面,第二片的A面等直到所有A面都播完了再反过来播B面,有很多外国唱片就是依这种顺序来灌录的,尤其是欧洲方面最多,这种录音不能适合所有的人,因为到底自动换片机的爱好者并不是很多。
  自动换片机能依次的播放每一张唱片的同一面,但却不能自动反转,所以才会有整套的唱片第一面先录再录第二面的情形。 由于方便和操作简单使得自动换片机一度极为流行,特别是用来播放78转的唱片。
3.手动唱盘
  音乐播完以后,唱臂喀啦的一声后就回到其停止(原来)的位置了。 这种动作顺序是在转盘的轴上装一个小齿轮以和带动唱臂的齿轮咬合。
  然而,在手动的唱盘上,唱完后唱臂仍然留在唱片上,周期的发出声音来,这样聆赏者就会站起来把唱臂送回原位。
  所有30公分的LP唱片都留有直径106.4毫米(mm)的中心区域,而所有17公分的EP唱片都有97毫米的中心区域,故而播放到最后一层音槽时,唱臂都成同一角度,这种标准化的唱片设计使我们能在自动唱盘上装置一种机构,使唱臂到达这个角度(唱片节目播完)以后能自动回复到定位,大多数的唱盘是用齿轮来完成此一动作的,而一些高级的机型则是单独使用一个马达来完成的。
  而手动型的唱盘没有这种复杂的机构,因此使用者操作时要多加留意,然而,最近几年以来手动唱盘也装置有半自动的举臂器,可以缓缓的升起或降下唱臂,以避免大意操作所导致唱片或唱头受损的机会。
  所有的唱盘可以区分成自动、自动换片、及手动三种形式,前面两种由于机构较复杂其售价是比装有同样转盘、唱臂和唱头的手动式贵很多,而唱盘的基本特性是:性能、各组成元件的价格,以及依使用人喜好决定的操作便利程度。
二唱盘底座(Cabinet)
  往往看起来很贵的产品其性能却未必如我们所想像般好,音响器材尤为如此,因此买以前仔细的检视一下是必需的;除了唱臂、转盘和唱头是所有唱盘的心脏外,底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常,使用者对这些心脏单元的选择都极为仔细,但是却会忽略掉底座这一单元的选择也很重要。 底座如 图29 所示。

  这是很严重的错误,底座的作用并不只是一个装饰箱子而已,它能垫住心脏部位以防止能导致失真的震动和撞击,就像橡胶阻尼和弹簧可以避免外界震动对马达和电源变压器的影响,也能隔绝二者本身所造成的震动。 如果唱盘受到强烈的震动,应将唱臂升起,否则发出的声音会失真。
  至于对付震动,愈重的唱盘系统愈有绩效,另一方面轻的唱盘系统如采用悬浮式的转盘和唱臂,也能对付震动。
  增加底座重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了采用铝质模铸另件、补强的材料、或用叠合木材使为唱臂和转盘所开的孔减至最少等方法,而悬浮系统( 图30 )有好几种避震措施,一唱盘的特殊性能而定,但都是基于一般概念的。

  除此而外,大多数的高级唱盘都采用避震脚来增加效果,如 图31 所示其结构,而除了传自固体的震动以外,空气传回的声音回授也会导致失真,这就是何以要用防尘盖来防止扬声系统或其他来源所发出的声音影响到唱盘。

第五章唱盘使用要点
  使用扩大机时,我们只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所在,插上插头旋高音量就可以了。
  至于唱盘,我们开动后转盘就会转,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好比说,我们要十分小心的放下唱臂以免损坏唱片和唱针,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音质。 再这一章里我们要讲的就是如何适当的操作唱盘;但要注意:有好唱盘而不会用就等于废物一样了。
一唱头使用要点
1.唱针的置换
  根据已经证实的资料显示,一枚钻石唱针的平均寿命约为500小时,换句话说,如果你每天播放三张LP唱片,每两年就该换一次唱针了。
  当然我们还是乐于知道唱针的正确寿命为何,但是由于唱针的形状、针压都不同等因素,其寿命是很难判断的,除了真正专家外,很难一眼就看出唱针的好坏。
  一般说来,如果唱针无法再生清澈的高音,或是声音经常都是歪曲的,就表示唱针已然损坏,也就到了换唱针的时候了。
  但是由于声音是渐渐恶化的,往往很难于察觉,所以最好是依照一般唱针的寿命更换唱针,或是一觉得声音不对劲就好换了,因此为了能全面享受美好的声音而不要恼人的失真,请适时的置换唱针。
  电磁唱头的唱针置换很简单,这种唱头一般说来不同之处是在于振动系统和唱针的形状,但是结构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同一个唱头上换用另一种型式的唱针,而所造成的变动很少,好比说,你可以用椭圆的唱针来取代先前的圆形唱针,而形成另一种振动系统。
  我们往往会认为所谓换唱针只是换掉唱针的针尖而已,但实际上是整个振动系统都换掉了,包括唱针、唱针连杆、磁铁和阻尼在内,而高级音响用唱头置换唱针的费用和手提式比起来,似乎是高出很多,而买一个备份唱头的费用则是一枚备份唱针的两倍以上。图32 是唱针的置换情形。

  唱针的针尖很容易弄脏,因而减短寿命,因此要时时用沾有酒精的软刷子清理,清理的方法是将刷子由连杆向针尖方向轻刷。
2.唱头壳的装卸
  通用唱臂的唱头壳装卸很简单,因此你可以随意更换唱头,来欣赏不同型式的唱头表现。
  但是你要注意唱头和唱头壳的重量,除了两三种例外的情形外,通常装在一起后是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唱臂上获得平衡的,然而,有时候会有一些小问题出现,尽管这些问题在实际应用上并不足以造成太严重的难题,但是音响系统中往往会有很多类似这种的小问题出现,慢慢我们会讨论到,往往这种问题是很难于应付的,但是一旦你已能充分的觉察到并加以纠正,你这一方面就可以毕业了。
  经常我们很少注意到唱头壳上的提柄,如果不能和你的手指密切配合的话,不妨用钳子弯一下,以便于精细的操作;同时每次把新的唱头壳装上唱臂时,要记着调整超距。
二唱臂使用要点
1.针压调整
  静态平衡唱臂的针压调整是移动平衡锤,依照唱臂的不同有两到三种调整针压的方法,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如何调整唱臂的平衡。
  如附图所示,首先解除抗滑装置的小锤,将平衡锤前后转动直到唱臂在水平方向或得平衡,此时如果轻敲唱臂而其上下摆动的程度相同,就表示到达平衡了。

  其次,将计数环上的「0」克和平衡锤上的一道刻痕对正,注意是转动计数环去对正,千万不要动到平衡锤。
  每一种唱头都有其本身的针压范围,一般说来都在1.5到3克之间,唱头本身并没有精确的针压要求,只是某个许可范围内的针压而已,初入门者往往无所适从,但是只要是在指定范围内就无妨,要求最好效果,不妨选一个中间值,或是选一个中间偏高的值,即2.25~2.5克。
  你当在指定针压范围内播放唱片,但是如果你不愿接受这种范围的话,针压较重比较轻好(但是不要用超过4克的针压播放唱片)。
  一旦唱臂调到平衡以后,就可以转动平衡锤向前来增加针压了,如果说你转动平衡锤时计数环没有动,或是你只转动计数环,就不对了,你又要从头开始一次。
2.侧向平衡及抗内滑装置的调整
  唱臂平衡后,使唱盘倾斜如果唱臂滑向右边或左边,就必须要调整侧向平衡了。
  如果唱盘是十分水平的放置,你就无需担心侧向平衡了,但是由于地板或音响架未必一定水平,因此完全水平的情形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调整还是必须的。
  这个时候你要调整的是唱臂左边的小锤,如 图33 所示,调整到唱臂不再滑动为止。

  对初入门者而言,要洽荡的调整侧向平衡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侧向平衡小锤些微的移动往往对唱臂没有影响;如果你把平衡锤移动1-2mm就发现唱臂不再滑动了,你会觉得这种调整过程很简单,但是如果你移动了5-6mm而唱臂的滑动依然,你就会很困惑而不知如何是好了,这时候你不妨将平衡锤左右移动,找出唱臂开始滑动的两点来,然后把平衡锤设定在这两点的中央就可以了。
  实际应用上我们当先调整侧向平衡,其次才做针压调整,这种型式的侧向平衡装置不受针压调整的影响。
  再来就是抗滑力的调整了,先把抗内滑小锤挂在唱臂轴上凸出的小连杆上,连杆上有刻划,如图33所示。
  连杆上的刻划由轴算起每一格0.5克,如果把小锤放在由轴算起第二格,就相当于针压1.5克,如果你打算把针压调到比先前提过的还要高的程度,就把抗抗滑力小锤挂在下一格针压较高的位置。
3.举臂器调整
  举臂器能将唱臂升起或放下,但是如果没有调整好,譬如说设定太低了,就无法举起唱臂,太高了又很难精细的放下唱臂,限制了操作的便利。
  高度可以用一支调整起子轻易的调出来,理想的高度是让唱针和唱片间有5mm的间距,要注意调整起子一小转高度就差了很多,因此设定时要小心,以免唱片受损。 图34

4.唱头壳装卸和超距调整
  除了少数特殊的情形外,唱头壳连接端子的设计都不同,为了要使之能装到所有的通用唱臂上去,我们使之标准化了。
  唱头壳的装置方法是这样的,先把唱头壳插到唱臂上去,然后锁紧固定唱头壳的螺帽,但是如果锁得太紧,唱头壳会倾斜,而长期使用后或是经常装卸唱头都会使闭锁螺帽松弛,唱头也会倾斜。
  这时候,左右声道的声音变得不平衡,或是有多余的噪音产生,唱头壳水平调整可以转动唱臂下方闭锁螺帽后面的螺丝而完成。
  如果唱臂没有这种螺丝,就要采用有水平调整的唱头壳,否则只有将唱臂送修了。
  唱臂上可以移动的部位都很坚固,但是制造时都有精细的公差,所以如果锁太紧了,就会受损,因此闭锁时用上适当的力道就行了。
  唱头壳和唱臂端子的连接有赖于唱臂馆中弹簧的助力,有的接点还镀上金来防止接触不良和电力损失,有的唱头才用不久就无法正常工作,换一个也是一样,这就是接头处接触不良了,解决的方法市用酒精清理接点,或是用粗一点的布来擦,如 图35 所示。

  如果你无法找到有问题的接点,就只好把整套组件都检查一遍,这是很麻烦的事,不过要记住这个原则:
  如果有问题发生(好比说:没有声音、有怪声等),从声音的入口开始依照顺序的检查到出口,这是找到出问题所在最快也是最合逻辑的法子。
  为了防止唱臂有水平循轨误差,唱针和转盘中心轴尖要有超距,如 图36 所示,超距依唱臂型式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大多数的超距约为15mm,因此很容易设定测量用的刻划。

  超距的调整方法是这样的,把唱头壳上固定唱头的螺丝松掉,由于在正确距离上下可以有±2mm的误差,因此无需精确的调整角度。
三转盘
1.转数(rpm)
  要测定转盘的转数,可以让码表和转盘同时开始转动,然后算算看转盘是否在60秒之内转了45转,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测出精确的转速呢?
  在奥运会时,赛跑和游泳的纪录可以同时用电子计时器汉人控制的码表计时,码表是用来做电子系统故障时的后援,其精确度是比电子计时器差。
  正常情况下,100米10秒的纪录可以说是人类体能的极限,因为多年来这个纪录都未曾打破过,但是,事实上当今有些跑者已经打破这个纪录了,码表和电子计时器不同,计时的时候容许有误差存在,码表计出的时间有较短(即较快)的趋势,哪怕是由专家操作也一样,这就是何以有些跑者可以打破100米10秒的大关,自然,这种纪录是非正式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唱盘:
  45rpm时每一转要1.333......秒,因此60除以1.333......就是转数(rpm)了,但是这个数字是否可以用码表测出来呢?无需多言,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有一种装置可以用目视来检测转数,那就是测速器(stroboscope)。
  有些转盘的边缘刻有细槽,而有些转盘的细槽要经由一个小窗才能看到,这就是测速器测速用的。
  测速器的原理如下:如果一支圆柱的周缘有很多画面,转动时(每秒前进一格)我们睁开眼睛为时一秒,则画面看起来是静止的,而如果转动较快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是往左移动的,如果较慢的话,则是往右移动的。
  严格说起来,由于交流电源频率的关系,我们家里的灯光每秒都闪烁50或60次,而我们之所以未能察觉,是因为这种闪烁很快速之故。
  而唱盘测速器就是采用这个交流电源的频率为参考,而使前面提过的画面每间前进一格,因此同样的,如果这些刻划做得和交流电源的频率一致(每秒50或60周),我们就可以测定转数了,即如果刻划看起来是静止的,转速就是正确的,测速器边缘的细沟就是这种刻划。 测速器是依照交流电源的频率调整的,因此如果用电池(直流电源)供电时,就不能工作了。
2.转盘的保养
  转盘每年至少要检测一次,就好像汽车的年度检查一样。 皮带或惰轮用久了就会耗损,故而长期使用以后就要更换,和唱头一样。
  至于像马达之类的转动部分应当有充分的润滑,然而,很多转盘的轴承很特殊,免除了润滑的必要,因此,你要仔细的阅读唱盘的说明书,以采取必要的润滑措施。
  有很多人不知道橡皮垫是可以洗的,我们建议你每个月要清洗一次,如果橡皮垫很脏,就算你把整张唱片都弄得干干净净的,橡皮垫上面的灰尘还是会黏到唱片上去,所以一定要常常清洗橡皮垫。
四系统间的连接
  唱臂有两条输出线和外界连接,红色导线是右声道,而白线或黑线则是左声道。 输出线末端的插头要插在扩大机的唱盘输入(Phono)端,如 图37 所示,而唱盘的电源最好是插在受扩大机面板上电源开关控制的插座上,即标 ​​有"Switched "的电源插座。

  然后开启扩大机的电源,并把选择开关定在唱盘(Phono)这一格,放上一张唱片,你会发现有奇怪的噪音(哼声或隆隆声)出现,怎么弄的呢?原来唱盘没有接地!你再看一看唱盘上是不是还有一条细线没有接上?这条细线就是接地线。
  有些唱臂的接地线一开始就接到输出线上去了,因而省掉了另外接一条地线,但是如果你发现有一条线没有接上的话,就接到扩大机的接地(GND)端子上去。
  这样哼声才会消失,但是如果你已经接地了而哼声仍不能消除,那就表示要采取更加完整的接地措施了。
  就像避雷针的地线要接到大地才能将雷击引入地下一样,是以把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管也是一个好办法,然而近来许多的水管都是合成树脂做成的,无法流通电流,那时你可能会想到瓦斯管可以,因为那是铅的,但是请稍候,如果瓦斯管上流有大电流,会产生火花,那就会爆炸了,所以绝对不能把地线接到瓦斯管上去。
  我们可以去电料行买一支1米(3.3呎)长的接地棒,最完整的接地方法就是把这支接地棒埋在湿土中,然后接一条线到GND端去,但是有时候可能你无法这么做。
  另一个消除哼声的法子是重新安排唱盘和扩大机的位置,让唱盘远离扩大机,以免扩大机中变压器的磁通为唱头拾取到,在有些公寓里,几乎所有可能消出哼声的方法都试过了,仍然没有效,最后终于找到问题之所在了,原来唱盘后的墙壁正好紧临着电梯的通道。
  哼声泰半可借让扩大机接地而消除,如果不行的话,就要采取更广泛的对策了,而音响系统各组件位置的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彼此间的性能会相互影响。
  由于唱盘所处里的信号是来自唱片音槽的细小声响,所以很容易感染到哼声,而唱盘的另一个弱点是吼声(howling)。
五吼声
  在音乐厅里,有时我们会听到尖锐的嗡嗡声或尖叫声,这是由于公共广播系统扬声器的声音重复的回授到麦克风所致,即扬声器的声音传回麦克风,再由扬声器送出来,又传回到麦克风,如此一再重复,这种现象就是吼声,而吼声能否消除涮混音工程师的技巧如何了。 重点在于扬声器的放置位置以及电平的设定,据说有的地方有这种规定,如果发生一声吼叫声,就要罚混音工程师若干钱。
  而家用音响系统在室内也会产生吼声,放唱片时如果音量开得太大,有时候就会有吼叫声出现了,这和声音由扬声器回授到麦克风一样,唱盘如果受到扬声器所发出声音的振动,而为唱头所拾取到,就会产生吼声了,麦克风和唱盘发生吼叫声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虽然说原理相同,麦克风和唱盘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只有声音会使麦克风产生吼叫声,而地板的震动也会导致唱盘的吼声,低音吉他、大鼓的声音都会使地板震动,而震动会传回到唱盘因而导致吼声,在麦克风里,吼声通常是尖叫之类的高音,而唱盘所生的则是低音调的吼声。
  唱盘的设计都会将吼叫声的预防列入考虑,底座和避震脚都是因此而特别设计过,然而,吼声照样会发生。
  消除吼声最常见的方法是把唱盘放在避震脚座上,但是有许多情况,问题是在别处所发生的,最常遭到忽视的一点是唱盘的支撑基础。
  如果唱盘架太轻,谐振产生因而导致吼叫声,因此,唱盘要放在结实的架子上,同时摆上书之类的其他重物来稳住阵脚。
  如果支撑基础很重仍然发生吼叫声,就该检视一下唱盘的位置,在室内的角落里,低音调的声音往往会产生驻波(standing wave),有时候唱盘只要移动个50公分就可以消除吼声了。
  有的情形是尖锐的吼声(嗡嗡声)尚未出现,音质已然受到影响而混浊不清,如果把唱针放在静止的唱片上,而把音量开到三倍于一般的聆听水平上,而吼声仍未出现,这种配置就是可以接受了。
  如果你认为只有避震脚座能消除吼声,那你就大错特错啦!
六唱片的清理
  如果你在唱片架上找到一张能令你回忆起往日欢乐的唱片,你就会充满快乐的回忆,但是有时候你把唱片由封套里抽出时,会很扫兴的发现唱片上布满了尘垢。
  你愈喜爱唱片,你就愈会小心的清理它,不用多说也知道,导致杂音的刮痕和灰尘是不受欢迎的,或许老唱片上的每一道刮痕声都会令你想起老日子,但是从现在开始,还是不要让你的新唱片生尘或发霉才好。
  每个人都有唱片上灰尘所声杂音的经验,一旦你注意到这种杂音,就变得愈发布能忍受它,在音乐的紧要关头出现杂音会破坏了整个乐曲的气氛。
  现在我们讲一讲唱片的清洁刷。
  唱片清洁刷最普遍的型式是海绵外面包上天鹅绒,有精细纤维和高密度的天鹅绒最理想,如果用手摸精细的天鹅绒,触感很柔细,最柔细的天鹅绒可以把音槽深处的灰尘都清出来,用来清理唱片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实际上,事情并不完全依照这个情节进行的,一旦清洁刷举离唱片,所收集的灰尘也留在唱片上了。
  另一种情形是,刚刚把灰尘除去,又黏上更多的灰尘了,这是静电的缘故,唱片是由氯化乙烯做成的,很容易积聚静电,因此就算你用唱片刷清除了灰尘,感应而生的静电又把灰尘吸到唱片上去,弄成一个恶性循环,唱片上的静电可以高达3.000到5.000伏特。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发展出一种采用抗静电溶液的湿式唱片刷,这种抗静电的溶液中往往也含有清洁成份,能有效的去除霉污和顽固的灰尘。
 然而,湿式的唱片刷很难使用,弄得不好反而会导致反效果,如果用湿式唱片刷清理过的唱片尚未完全干透就拿来播放,唱片和唱针都会受损。
  因此最好是只有相当脏的唱片才用湿式唱片刷来清理,而清理过的唱片一定要干透了才播放,至于不太脏的唱片,还是用一般的干式刷子来刷,然后用吹气来抑制静电的产生,同时吹掉残留物,对于懒人而言,唱臂式的清洁刷最为方便,​​然而,马达转矩极低的唱盘不能用,以免影响到转数。 注意:唱片一旦沾到灰尘,就很难清除了,因此事先预防灰尘的积聚远胜于事后的清理。

转载音响技术第63期MAR. 1981 每月专载-唱盘的机械设计与结构-第二篇(第四、第五章)/苏天豪译

TOP
35#

唱盘的机械设计与结构-第二篇(第六、第七章)

分类:

2010/08/01 01:46

第六章拾音系统的工作和等价质量
  选择唱盘时要特别注意唱头和唱臂的选择。 唱头和唱臂有两种基本分类,针压轻(约0.5~1.5克)的唱头要配敏感的轻唱臂,而针压相当重的唱头(大约2~9克),就要用较重和较牢固的唱臂。 当然,任何类别的唱头和唱臂搭配起来都能发出声音,但是搭配不当会导致某些问题。
一、拾音系统的等价值量
  拾音系统(Pickup system),即唱头和唱臂的组合,可以 如图38 所示,每一个单元的功用可以如下简称:唱臂的等价质量(mt),唱臂支点磨擦所造成的阻力(rp),唱头的质量(mc),唱头振动系统的弹性(包括唱针、唱针连杆、磁铁或线圈、及悬置单元)(Sb),振动系统的质量(ma)以及唱片的支撑(Sr)。

  音槽使这个拾音系统振动,其功用简称如下:音槽的振动(Vr),唱头系统的振动(Va)以及唱臂的振动(Vt)。

  如 图39 所示,重量若干的球体挂在弹簧上,如果把球体往下拉再放开,它就会垂直的上下移动。
  这种垂直移动的规则循环是由球体的质量和弹簧的弹性所决定的,而速度和初期所施加的力量成正比,如果弹簧是如图39所悬挂的,就会拒斥反向的移动,这种运动也会发生在唱片和拾音系统之间,其谐振点当如 图40 所示般,设定在低频和高频部份。

  高频时的谐振点是由唱头振动系统的弹性、唱片的支撑以及振动系统的质量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高频谐振,而谐振频率可以由下述公式算出:

  上述公式中唱臂的质量并未列入考虑,这是因为高频谐​​振要有重的质量,因此唱臂的质量(mt)实际上是没有限制的。
  而低频谐振是由唱头振动系统的弹性以及唱臂等价质量(mt)所生回响现象决定的,其谐振频率可由下式算出:


  由于唱臂的等价质量高,低频谐振又往往称做唱臂谐振。

  这种谐振堪堪可以和球体及弹簧的运动相比,但是由于所施加于球体和弹簧的力量不定,谐振未必经常发生,「谐振」两字的意义是:如果在振动的某个周期(或频率)下赋以运动(或速率),则在此一振动的该周期会产生一相当大的力量。
  机械操作可以由下式算出:
  速率=动力/机械阻抗
  由上式可以看出,较高的速率或较高的机械阻抗任一都可以获致较多的动力,这里可能有些东西是不容易了解的,好比说,你会发现「振动的周期(频率) 」等字眼并未出现在公式中,而有关谐振的解释中的却有这么一句,另外就是挺生疏的「机械阻抗」。
  目前我们暂时把那句话的疑问抛在一边先看一看写谐振频率和机械阻抗关系的式子:

  把公式(5)的公式ω=2πf代进公式(3),则更能清楚的了解这两个公式的关系了。
  简单的说,产生最大机械阻抗的频率就是谐振频率(f r ),如果以另一种方法来考虑,谐振的功用在于赋与振动系统一个最大的力量,即令所施加的只是正常的速率,换句话说,在考虑及上述有关拾音系统之观念的实际观点后,产生最大机械阻抗的频率,即谐振频率会受到唱头质量、振动系统、唱臂质量以及振动系统和唱片间的悬置(或弹性)等条件的影响。
  我们再谈一谈机械阻抗的观念,我们先看一看拾音系统在整个频率范围的运动情形。

  如 图41 所示,在高频范围时(即曲线中标有 之处),Sb可以轻易的振动(机械阻抗低)而mt难于振动(机械阻抗高),输出电压和速度(Va)成正比,因此频率响应是平直的,之所以速度不是和音槽的振动(Vr)成比例,是因为唱片上有少量的弹性介入了振动系统。
  而在超高频域 时,唱片的机械阻抗降低(频率曲线不稳的移动),因此音槽的振动为唱片的弹性所吸收,无法带动唱针连杆而使输出电压降低。
  在 的地方,机械阻抗增加到一个较高的程度,这是因为前面提过的高频范围内的谐振,使得振动系统有充分的力量摆动,产生较高的输出电压;而在 处的超低频域,Sb的机械阻抗增加,Sb和mt同时振动,输出电压减少,所幸的是,由于这种衰减使得因唱片弯曲而生的杂音以及唱盘马达的辘声也同时消除掉。 机械阻抗的特性如 图42 所示。

   的地方表示低频谐振,机械阻抗因唱臂等价质量和振动系统的悬置而变得很高,在这个谐振频率时,会产生较高的输出电压。
   处mt几乎是平直的,能产生某个和音槽速度成比例的电压,而由唱针连杆感知到这种振动,这种情况和 相同,频率响应平直,而在 之间,频率响应随着唱头的型式而变,在某一点上机械阻抗降低,可由公式 求出,而机械阻抗的降低是因ma和Sb的平衡而生,即会在低动力时也能有高的振动的速度。

  但是这种现象说明了有较平顺的移动,频率响应没有变化,而由这个频率向低处延伸,机械阻抗增加,依此而订定出RIAA特性。
  现在我们更进一步的来研究机械阻抗。
  根据欧姆定律,E=IR(E=电压,I=电流,R=电阻),我们将之改写成解释机械阻抗的式子,变成:力量=速度×机械阻抗,和欧姆定律极为相似,欧姆定律适用于直流电路,同时原则上也能用在交流电路上,电阻增加了而电流不变,则某一频率的压降也增加。
  如果以速度取代电流,机械阻抗代替电阻,固定速度的动力取代电压(不管速度固定时的频率为何,速度控制式唱头的电压恒定不变),结果是机械阻抗愈大,动力也等比例增加。
二、拾音系统的谐振点
  唱臂和唱头的谐振是在低频或高频时才结合起来呢?
  答案是在低频时的谐振(又叫作唱臂谐振),低频域的谐振频率是由唱头振动系统的悬置及唱臂的等价质量来决定的,可以依照公式算出,而随着不同的唱头和唱臂的结合,可以有不同谐振频率。

  唱头和唱臂的结合形式是由谐振决定的,那么等价值量又是什么呢?
  在机械振动系统里,等价质量的定义是:振动系统的惯性矩(inertia moment, I)除以支点到针尖距离的平方,如果唱头的质量是Mh,而平衡垂的质量是Mm,则等价质量可以由公式(8)概略的算出,假设唱臂管的重量可以不计入:

  由这个算式看来,似乎拾音系统的等价质量只是由唱头本身的质量来决定的,而和唱臂的质量无关,然而我们知道较重的唱头就要用较重的平衡锤,而唱必要配合唱头来限制下面会提到的唱臂谐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唱臂对拾音系统的等价质量是有充分影响的。
  我们不能这么说等价质量和振动系统的弹性所决定的低音域谐振频率多么高都无妨,我们应当选用对边际可闻频率(20Hz)或杂音频率(若干Hz)没有影响的谐振点。图43 所示的是低频谐振和唱片弯曲的情形。

  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装在SME 3009 II Imp.型唱臂上的STS 555E唱头,是一个典型的唱头,由于这种结合其等价质量(mt)是17克,而顺服度是刚度的倒数,我们可以用到谐振频率的公式,算出来是9.6Hz,这是最理想的结合,因为不受唱片弯曲所生杂音以及可闻区域以外杂音的影响。
  唱头型号:STS555E(ELAC)
  顺服度(C):40×10 ⁻⁶ c m/dyne
  唱头质量:6.5g
  唱臂:SME3009 II Imp.
  平衡锤重:100g


  这种结果是因为唱头结构的关系,就算是等价质量只由唱头本身的质量来决定,也会因调整唱臂的平衡锤而有所改变,因此唱头和唱臂的结合一定要详加考虑,因而重唱头和轻平衡锤唱臂结合,而做轻针压使用是不智之举,不宜轻易尝试。
三、拾音系统的实务
1.振动系统质量的降低
  为了能有清晰、高品质的声音,而频率响应和暂态响应也要有所改变,唱头振动系统的质量应当尽可能的小。
  首先,振动的工作元件包括唱针、唱针连杆和磁铁(或可动单元)在内的质量都要减少。
  唱针连杆的质料必须要硬而轻,而全面设计更要详加考虑,例如让唱针连杆渐渐变细或是采用双终端都是典型的方法,技能强化唱针连杆又不致增加其等价质量。
  唱针连杆的质量和强度若是减低了,会因为扭曲或弯折而导致频率响应曲线有突升的现象,因此资料和设计都要详加考量。
  而唱针除了钻石外很难找出第二种合适的材料,而从等价值量的观点看来,降低唱针的质量最为有效,因为唱真是振动系统中距支点最远的单元。
  或许会有人认为唱针是完全落进唱片的音槽中;实际上是只落下1/10到1/20的程度,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之看成一座冰山露在水面上可以看得见的部分,这样的话,唱针可以设计成更短,基于此一观念,市场上已经有非常小的唱针问世,乍看之下简直看不见。
  要把唱针装上连杆,正常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在唱针连杆管顶端开一个小孔,以便容得下唱针尖,但如果针间非常小的话,就用黏的(而在今天,就算是造一栋房子也可以用黏的,省了用钉子),好比说,如果唱针连杆是铍质(beryllium)的,唱针就要用黏剂上,而不能在上面开孔装上,这是因为铍的比重(3.52)和钻石的相同之故。
  就算是很小的一块磁铁也有很强的磁力,在唱针连杆后方的小磁铁就有充分的磁力可以吸起一枚针或钉子,特殊情况下,可以用钴(cobalt)磁铁来产生更强的磁力。
  在将来会有法子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减少各元件的重量,以及设计成某种形状来减轻整个振动系统的等价质量,在靠近振动系统支点附近用上相当重的元件可以减轻等价质量,因此,采用盘状磁铁靠近阻尼单元或变更唱针连杆的设计都能凑效。
2.低温时唱头不能正常工作
  阻尼,作为振动系统的支点,通常是由弹性材料做成,因此有时候无法转动,反而会向错误的方向移动,为了防止这种不当的移动,要用特殊技术来处理这个当作支点的部分。
  例子之一是悬置线的采用,以防止唱针为唱片的磨擦带动时,振动系统会产生前后的位移或失真,此时支点为悬置线牢固的把持住。
  阻尼一般都是由合成橡胶所做成的。
  不幸的是合成橡胶的黏性随温度而变,低温时合成橡胶会变硬。
  因此唱头要在温度控制在15~20 的环境下测试。
  而冬天时,声音会变,很难产生高音。
  唱头、录音机和磁带等音响组件只有在正常室温时才能发挥最佳的性能。
3.新的唱针连杆材料
  唱针连杆的作用是要把唱针间的振动传到磁铁(或其他可动单元)上去。
  为了能有高性能的循轨,要增加唱针连杆的长度来减少机械阻抗,并使唱针能在较宽的音槽循行。
  但是这样会使磁铁的转动角度变小,因而使得输出电压降低,因此,要适当的选择唱针连杆的长度。
  在许多情况下,要减少唱针连杆的质量来降低振动系统的有效质量,这又意味着唱针连杆必须细又短才​​行,但是如果唱针连杆的设计变成这样,就要用极端牢固的材料来维持其强度才行。
  一般说来,唱针连杆都是由氧化铝管做成的,其他牢固又质轻的材料有钛、碳酸纤维以及铍等。
  碳酸纤维是做黑色高尔夫球杆的材料,也可以做音响用扬声器。
  由于其质轻、牢固而内部损失又低,所以很受欢迎。
  铍是很理想的材料,但是很难成形,阻碍了广泛的使用。
  同时铍又和玻璃一样易于折断,尽管玻璃比铁还要硬。
  自从特殊的成形方法研究出来以后,铍就可以用来做扬声器的振片以及唱针连杆了。
  最重要的还是能充分利用其特性,但是一旦这个目的达到后,就又要开始找更新的材料来获致更高的性能水平了。
  今天,新材料的研究还在进行,包括铍和碳酸纤维在内,要知道就算是唱头或其他换能单元有小小的改变,对声音都会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材料的选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4.唱头的负载
  详细检查一座播放分离式四声道唱片的唱盘以后,你会发现唱头、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都有显著的改进。
  这种技术上的进展对二声道或四声道的唱头都有好处。
  诸如45KHz的载波信号唱头都可以再生,但是却会因连接唱臂到扩大机导线的电容量而变化,音响器材的隔离线通常都有100~200pF(pico farad,微微法拉)的电容,而45KHz的高频信号会被200pF衰减,所以几乎所有的唱盘都用低电容(50~100pF)的导线来连接到扩大机。
  MM式唱头由于有额外的线圈来获致较高的输出电力,所以内部阻抗呈电感性,而高频特性会因负载电阻而变,几乎所有的此类唱头都有47KΩ的负载电阻,以期和扩大机的输入电阻47KΩ匹配,因此不该有问题产生。
  今天,唱臂和导线的总容量大约是100pF,大多数的唱头都能适用,除非唱头的额定容量定在200~300pF。
  而设计新颖的扩大机其唱头输入除了可以选择不同型式的唱头(MM或MC)外,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负载电阻和电容,以资匹配。
第七章唱头的种类
  唱头使用期限到了以后,音质就开始变化,这种变化就意味着该换唱针了,对MM(动磁)是唱头而言,换唱针是简单不过的事,但是许多其他的唱头型式,换唱针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现存的唱头有好几种型式,最普遍的是动磁式,唱针的置换很简单,也是MM结构的主要特色。
  而另一方面,MC(动圈)式唱头的唱针由于其结构的关系系是无法更换的,或是要送回制造厂才能更换,而其输出又相当的小,因而要用升压变压器或是唱头放大器,因此MC式不仅结构不同,使用也不同。
  本章就是要讨论不同型式的唱头,现在就从MM和MC式典型的结构开始。
一、和速度成比例的唱头
  表一 是唱头的分类,输出电压和振动系统在唱片音槽所拾得的振动速度成比例,因此,MM和MC式的唱头都是「和速度成比例的唱头」。

  动磁式唱头有时也称做电磁(electro-magnetic)唱头,在这种动磁式的唱头里,如果磁铁靠近线圈振动,会使磁场产生变化,因而在线圈上感应到电压。
  换句话说,动磁就是磁铁在振动,而另一方面,动圈式的输出是得自线圈的振动,因此,MM和MC式的结构正好相反,如 图44 所示的。

  而动磁是因发展较早,只是磁铁式唱头的一种,磁铁式,如图所示,可以分成两类相似的和一类不同的型式,我们一类一类的看。
1.动磁式(Moving Magnet Type)
  我们先由最普遍的动磁是开始,虽然说占有了整个市场的80%,动磁式的历史是随立体声唱片的问世才开始的,只是唱片再生和唱头(拾音)历史中的一页。 而其之所以能在众多类型的唱头中颇为流行,理由很多,计有:在大量生产的基础上,由于其构造简单而能维持恒定的品质;充分的输出比动圈式大得很多,使用简便,唱针置换也容易。
  虽然说和厂牌有关,但是一般说来动磁式唱头有顺服度较高的振动系统,这是源自磁铁式的特性,这种特性使之得以能在刻录电位较高和振幅较大的唱片音槽中循行。
动磁式唱头工作原理
  唱头是一种换能单元(transducer),能将来自唱片音槽的物理振动变成电能, 图45 就是动磁式唱头如何把来自唱片音槽的振动转变成电压。

  有N匝线圈的轭铁置于永久磁铁所生的磁场中,此时磁通受轭铁的导引如图中所示般穿过线圈,如果磁铁和轭铁都不动,等量的磁通如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线圈上没有电压出现,而图中磁通分布的形状,就像把一块磁铁放在一张铺满铁屑的纸上时所出现的一样,如果把磁铁比做苹果心,环绕的磁通就像苹果形状的分布。
  如果磁铁移动了,图45会如何呢?如果磁铁振动或旋转,穿过绕在轭铁上线圈的磁通就会产生变化,依图中所示公式算出的电压就会感应而生于线圈上,公式是说当磁通 Ø 在时间dt之内有了d Ø 的变化,则N匝线圈上产生了E的电压,同时这个公式也可以证明唱头是一个换能单元,它将振动变成电压,在公式里, Ø 是和振幅成正比,或是如果磁铁振动的范围很小的话,就和其回转的角度成正比,同时依照此一公式,唱头的输出电压也是与之成正比的,这就是何以这种唱头称之为「和速度成比例的唱头」了。 理论上动磁式唱头的原理是磁铁的振动在线圈上感应出电压,但是实际上的动磁是唱头也有很多变化,如 图46 所示,其结构和工作情形也有所不同,虽然说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其结构却会因为设计工程师的想法和态度,以及制造厂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变化恰如图中所示,其实这些图形都已经简化了,实际上还有更多差异存在,好比说体积和线圈的安排,振动系统的装置方法,乃至磁铁和唱针连杆的平衡等。

  如图(A),唱针连杆位于极片的对称轴上,在磁路上是平衡的,没有位移时(未播放唱片时),左右声道都没有磁通,一旦唱针接触到唱片,磁通就像 图47 般通过,其方向随着唱针的变动而变化,因此立体声的信号可以在左右声道出现。

  图48 所示是图47中唱针连杆位移和磁通变化的关系,图中是以唱针连杆的位移作水平轴,而以磁通当垂直轴,虚线则是另一声道的情形。

  而线圈的配置与接线是要使所感应的两个电压相加,如图48所示,相加值呈现于 的右方和 的左方,因而如果和单独的一个线圈比起来,可以有较高的输出电压以及较宽的比例范围,这使得唱头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循行于唱片的音槽中。
  现在再回到图46中,(B)大体上是和(A)图相似的,虽然说轭铁是弯曲的,唯一的差别是唱针连杆和振动系统阻片的关系。
  (B)图中支撑磁铁的阻尼位于唱针连杆的后方,磁铁则是圆盘状的,振动系统由阻尼支持住,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动,更有什者,谐振也受到抑制,但有时候会向不当的方向移动。
  至于图(A),振动系统不仅是以阻尼为轴转动,而且会被拖向唱片转动的方向,因而会和极片平行移动,导致互调(cross modulation)现象,为了防止这种平行的移动,可以用一条极细的钢琴线悬挂在唱针连杆上,来固定振动系统的中心,而在(B)图中,振动系统的中心则较为稳固,因为悬挂的线能把持阻尼的后端,而磁铁又是圆盘状的,磁铁占有振动系统重量的大部分,距支持点很近,因此由唱针看来的等价质量相当小,使得高频范围的特性较好,而大多数(A)图形的唱头都有丝线悬住唱针连杆以消除侧向移动,而维持在振幅的中间循行。

  (C)的振动系统和(B)相似,但是轭铁则完全不同了,如 图49 所示,每一声道的极片都有三个分支,形状像「E」,线圈绕再中间的一支,可以从磁铁厚度的方向获得能量。

  (C)的简化情形可以如 图50 所示,如果唱针连杆循箭头所示方向移动,磁通则由N极开始,穿过E形轭铁的分支1及分支2、3,到达S极, E形轭铁的特色是对磁通变化的比例范围较宽,但是如果磁铁没有绕有线圈的分支对正,就破坏了磁通变化的平衡,再处理高振幅的信号时就会在两个声道中引起失真。

  (D)图中的唱头左右声道各有其独立的磁铁,虽然说这一对磁铁互成90度角的装上,如 图51 所示,其产生电压的方法还是和(A)的情形相似,如果某一声道没有信号输入,相关的磁铁只会转动,磁通无法穿过轭铁,因而没有信号的声道就不会有输出电压。
  这样可以改善串音特性,而使声道分离度加大,由于磁铁的装置和唱片音槽成直角,这种唱头的结构和刻片的针头相同,然而要用上两块磁铁,故而很难减轻重量。
动磁式唱头的特色
  动磁唱头之所以会大量的生产,以及广泛的使用于各种场合,由廉价的产品到顶尖的唱盘,主要是由于振动系统相当简单,又容易制造。
  而其他的特色使之能凌驾于动圈式唱头还有:相当稳定的特性、对性能可做较佳的控制、输出电压较高、唱针置换简单、由于悬置线的应用使得振动系统有较稳定的移动因而失真较低,这些都是动磁唱头优于动圈唱头的地方。
  另一方面,电磁唱头也有一些缺点,为了高的输出电压和音质,线圈的匝数和轭铁的质料要保持平衡,同时,由于高频范围时阻抗较高,负载电阻会被动,同时会因而出现哼声。
2.感应磁铁式(Induced Magnet Type)
  前面提到的动磁式唱头式1960年由SHURE公司推出的,因而拥有这种型式在美国的专利,也因而有了不侵害这项专利的其他型式出现,前面的(D)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在感应磁铁式中,是用了一个高导磁性管子来取代动磁式后方的磁铁。
  再唱针支持点上有一块磁铁,所生磁场可以传到高导磁管上。
感应磁铁式唱头的原理
  图52 所示为感磁式(IM)产生电压的原理图。

  磁铁所生磁场中置有绕了N匝线圈的轭铁,和一片小铁片,如果小铁片振动了,穿过轭铁的磁通就会产生变化,线圈上因而感应出一个电压,和铁片的振动速度或转动角速度成正比,而这片铁片的作用就像磁铁,因此,感磁式可以说是动磁式的变体。
  如果不用铁片,而用一种重量较轻称之为 μ 管( μ -pipe)的高导磁性管子,可以减轻振动系统的重量,减轻由唱针量起的等价质量可以在某一频率范围中获致较小的机械阻抗,因此感磁式可以很轻易的使振动系统的质量有显著的降低。
  感磁式的简化结构如 图53 所示, μ 管位于动磁式中磁铁的位置而磁铁又靠近 μ 管安置,如果把 μ 管看作是一块磁铁,振动系统就和动磁式极为相似了。


  在图53的a和b中,各有一固定的磁铁来磁化 μ 管,只是位置不同,另一方面,C中用了一块附在磁铁上的轭铁来使磁铁和 μ 管监的空隙变窄,以期增加磁通。

  最普通的感磁式如图53中a所示,而 图54 是图53中a型和图46中(A)型动磁式的比较,感磁式的磁通流通比动磁式简单,而感磁式中磁通由磁铁发出,流通 μ 管而进入轭铁的一支,再由另一支流出而回到磁铁,其中由于分支1和分支2中的磁通方向相同,因此 μ 管可以放在极片之外,而在动磁式中磁铁则一定要包含在极片内部。
感应磁铁式唱头的特色
  感磁是在高频范围的频率响应较好,这是由于较轻的 μ 管取代了磁铁,因而使机械阻抗降低。
  但是在另一方面,输出电压相当小,而高频特性有受负载电阻影响的倾向,而感磁式唱头的主要特性是其高顺服度,因此要严格选用适当的针压才能发挥其特色。
转载音响技术第63期MAR. 1981 每月专载-唱盘的机械设计与结构-第二篇(第六、第七章)/苏天豪译

TOP
36#

Goldring 唱片墊/德國 英國1906創立

分類:2010/06/20 04:25


資料來源:音響技術第61期JAN. 1981 讀者服務部 代售 Goldring 抗靜電唱片墊/

TOP
37#

Audionics 唱盘/英国1969创立

分类: 2010/03/17 13:28


Audionics LK-1 皮带传动唱盘
  于10年前成立的Audionics公司,最早以扬声系统和分频网路为主要产品,但在去年夏季CES大展中,由于BA-150(采用电晶体/真空管混合设计)后级放大器的备受赞誉,使得该厂略为改变作风,开始生产性能优越、价格昂贵而又具特殊设计的产品。 LK-1是Audionics最新设计完成(预计今年8月开始正式生产)的皮带传动式唱盘,在外观上最奇特之处是不使用压克力盖,全部基座及上盖都以resenon做为材质,硬度及密度皆高;但上盖则又开了三扇「窗户」,以便让使用者看清唱盘 ​​操作的情形。 转盘重2.6公斤,铝合金压铸,成碟形状;唱臂为直线设计,静态平衡型,并具油压起落装置。 在转盘前方为转速按键选择,并有转速微调控制,转速精确与否则由LED显示。 K-1采用无刷式霍尔效应直流马达,转速极为精确,误差不超过 ± 0.001%!而转速微调尚可做 ± 10%之控制。 本机的呜声与抖动率低于0.06%,辘声为68分贝,可适用长度在10"至16"之任何唱臂。
代理:澳德
转载音响技术第57期SEP. 1980 新机瞭望Audionics LK-1/

TOP
38#

HARKSOUND 唱盘/英国

分类: 2010/02/21 21:42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56期AUG. 1980 HARKSOUND by CEC HS910/HS610/HS510/HS410/HS310/HS210/
GWOLING 國鈴牌 唱盤/台灣

分類:2010/01/28 21:27


資料來源:音響技術第57期SEP. 1980 國鈴GWOLING CS-707/

資料來源:音響技術第55期JUL. 1980 GWOLING 國鈴牌 CS-313/CS-500/
KOK 歌得牌 唱盤/

分類:2010/01/28 21:22


總經銷:商豪企業
資料來源:音響技術第55期JUL. 1980 KOK 歌得牌 GP-3600/GP-5600/





TOP
39#

FWU LIN 福臨牌 唱盤/台灣

分類:2010/01/27 23:20



資料來源:音響技術第55期JUL. 1980 FWU LIN 福林牌 BM-1207/BM-1203/
IDEAL 唱盘/台湾

分类: 2010/01/27 22:46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54期JUN. 1980 IDEAL HY-6200/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53期MAY. 1980 IDEAL HY-6200/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56期AUG. 1980 IDEAL 理想牌HY-3500/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55期JUL. 1980 IDEAL HY-6200/
RST 音响周边产品/

分类: 2010/01/09 03:43

RST 301 唱盘水平仪
  大部分有唱盘的人都未确实去注意唱盘的水平问题,事实上如果唱盘不能水平,那么唱臂与抗滑调校的再精确,也是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RST 301水平仪有一个铜质的基座,在顶端玻璃上有个黑圈,当水注里的气泡完全集中在黑圈内时,则表示完全水平。 此水平仪十分精确,本身的误差(倾斜度)仅有0 ° 45"。购买时并附有数枚螺丝,可将此水平仪直接固定在唱盘机座上。
参考价格:美金11 元。
转载音响技术第43期JULY. 1979 新机瞭望RST 301/





TOP
40#

Monitor Audio 黑胶唱盘/

分类:2009/11/03 11:22


Monitor Audio ET 500直接驱动唱盘

  唱盘的设计,近年来有几项不可缺的重要发展方向,如驱动系统采用低速马达直接驱动方式,分离式电源供应,采用更优秀的唱臂等主要元件的改善,提高唱盘的机械特性,而使得近年来发展得极快速的高传真度唱头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ET500就是在这种大前提所产生出来的高级唱盘。
【外观】ET500整部唱盘分为主体和电源供应器两部分,本体为一较薄型的设计,颇为迎合目前的潮流。 上面配有一透明压克力防尘罩,看起来非常简洁,机座为一整块木座,外覆胡桃木皮,靠前面有一条黑色压克力板、左端印有该机之型号,右端则印有Monitor Audio的皇冠型商标,中间有四「粒」小型的微动开关、以及两个速度微调孔,四粒微动开关分司电源开关及速度切换,并以红色LED指示,转盘采用重型铝合金压铸式,边上附有测速刻划,配合左侧方的一支氖灯,可作速度微调。 唱臂采用有名的SME 3009 Series II Improved。
  电源供应器的外观是一长条型铝质机壳,面板上除印有型号及商标外,只有一只拨动开关及一粒指示灯,简单明了。
【特点】ET500采用电源分离的方式,将变压器等容易产生杂音的元件予以隔离、避免交流声等杂音从转盘传到唱头,这是近年来许多高级唱盘都采用的方法,虽然较为麻烦,但为了达到完全无感应,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ET500采用直流伺服马达,由电源供应器供给18V直流,马达本身设有频率控制系统,速度由频率来控制,(这与石英振荡控制速度有异曲同工之效,但造价可便宜很多。)所以能不受电压起伏的影响,转盘重达1.3Kg,有良好的飞轮作用,运转平稳,SME 3009S II 唱臂一直是喜爱自组式唱盘的爱好者所乐用的,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几种唱臂之一,其刀刃形之支撑,垂吊式抗滑装置,优秀的循轨性,可以说是许多唱臂制造工厂所追求的目标。
  ET500的控制系统只用四只微动开关,两只做为电源开关,两只做为速度切换,只须轻轻的一按,就可以开动,几乎与触摸开关相近,但多了一点弹簧的声音,可以增加一些触感,两只速度微调孔,要用螺丝刀来调动,这是因为这部唱盘的马达速度非常稳定,装好后调整一次就可以了,除了唱头的产量有较大的变动,才用得到,平时在使用时,不容易碰到而使速度有所改变,这种设计是可取的。
  ET500基座是采用高密度的塑合板和铅片夹层的方式制成,这是Monitor Audio公司花费了两年功夫才研制成功的一种材料,用来制造唱盘的基座,可以减少共振的发生。 并采取整体避震的设计,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使造型较薄,一方面可避免许多机械结构上的故障,SME唱臂座也有很好的避震衬垫,所以这部唱盘的避震效果也很不错,即使在喇叭的前面使用,也不会发生回授的啸叫。
【厂方公布规格】
驱动系统:直接驱动
速度:33 1/3及45RPM
速度微调: ± 3%可目测调速
Wow & Flutter:0.055%
Rumble:-65dB
电源供应C18V分离式
本体重量:10Kg
代理:垣庆
转载音响技术第31期JULY. 1978 市售音响器材选介Monitor Audio ET 500/杨川增
狮宝唱盘周边/台湾

分类:

2009/09/21 10:06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24期DEC. 1977 狮宝全自动唱片清洁器/美国VOR 电动唱片清洁器/零静电板/碳纤/

资料来源:音响技术第27期MAR. 1978 狮宝全自动唱片清洁器/

RNS 唱盘/

分类:

2009/06/23 19:42








RNS EST6 直接驱动唱盘
  由RNS出产的EST6唱盘具有一个3 1/2磅重的转盘,转盘上并有6个圆环;在唱盘的机座上并有测速器。 EST6为直流电源控制、直接驱动唱盘,具有一个双速马达。 在基座上尚有一气泡可监视转盘是否水平;唱盘脚座除可调整水平、防止共振外,由于质料较优,可不受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该唱盘的辘声为-66分贝,呜声和颤抖率为0.04%;并附有两组唱臂装置架构,其一适用于Infinity及SME的唱臂;其一则适用于任何型之唱臂。 参考价格:美金349元。
转载音响技术第34期OCT. 1978 新机瞭望RNS EST6 直接驱动唱盘/
clearaudio 唱盘/德国

分类:



2009/05/01 12:05










原厂网站: http://www.clearaudio.de/

clearaudio electronic GmbH
Spardorferstraße 150
D-91054 Erlangen
Telephone-Hotline:
[url=][/url][url=]01805 059595[/url]
Mon. - Thu.: 8.00 a .m.- 5.00 pm
Fri.: 8.00 a .m.- 4.00 pm
(0,14 € per minute from the
German landline)

Fax: +49 (0)9131 51683
E-Mail:
info@clearaudio.de

图片来源:音响论坛200期纪念别册2005广告
Nakamichi 黑胶唱盘/日本

分类:





2008/10/14 15:12












  自从1000型卡式 ​​座被设计出来后,Nakamichi在Hi-Fi爱好者的心目中已成为高性能卡式座的专业制造厂商。 现在该公司又有一项新的创作,那就是偏心补正唱盘──TX-1000。 所谓偏心,系指唱片的偏心──大多数唱片的中心孔都要比转盘的轴心大些,而且许多唱片中心孔位也不十分准确,如此一来,即使你再使用高性能的唱盘,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而TX-1000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它是由两层转盘制成,上层是中心寻找转盘,用一个小电脑控制侦测唱臂(此臂非彼臂,但同时工作),以检出唱片中心的失误,而自动加以调整。 下层转盘与上层转盘密合在一起,总重为5.1Kg。 本机各控制器都有相对的灯光及LED数字显示,并且可装两支唱臂(其中之一可用SME 3012R),呜声与抖动率为0.003,讯号杂音比为70dB,总重为37Kg。代理:台湾中道

转载音响技术第74期FEB. 1982 新机瞭望Nakamichi TX-1000 偏心补正唱盘/
NAD 黑胶唱盘/英国1972创立

分类:







2008/10/11 05:01














NAD软臂唱盘

  何谓软臂唱盘? 即表示此唱盘的唱臂是软的。 5120唱盘具有奇妙的设计,它的唱臂不呈圆管状,也不是铝或铍做的,而是以玻璃纤维板(就是洗印刷电路板的材料)制成,因此唱臂摸起来就是扁扁的。 因唱臂无臂管,故信号线就直接利用玻璃纤维板上的铜箔。 根据此唱臂设计人表示,此乃考虑唱臂、唱头之谐振频率,并经多次实验后,认为软性唱臂(Floppy Arm)效果最好;其另一个特点是平衡锤设于唱臂基座的下方! 5120附有MC唱头,其抖动率为0.07%(33转时),辘声为70dB,转速误差为 ± 0.5%,售价是美金248元。代理:福利
转载音响技术第101期MAY. 1984 新机NAD 5120 软臂唱盘/
Elac 唱盘/西德

分类:









2008/09/06 19:13
















【机型】Miracord 770H型三速自动唱盘

【外型尺寸】宽14 1/2英吋,深12 1/2英吋,安装板之上方应预留高度5 1/2英吋,下方为2 3/4英吋
【制造厂家】Elac of West Germany.
【述评】770H型唱盘是Elac公司出品的最精巧唱盘。 可测得的性能都比早期的Miracord 50H型更佳。 本机有几个新的特点,诸如内附照明式转速指示器及数位转速(33及45rpm)直读方式与转速微调器,另外还有一个显示使用时间的唱针磨损指示器。 唱臂仍然是我们所熟悉的方形横截面金属管有初步平衡用的可调后端平衡锤,还有精确的唱针压力度计量系统,有效的抗滑调整器,动作圆滑的唱臂起落装置。 横向循迹角度误差极小,因为唱头基座板上有小型针尖计量器用螺丝调整以获得正确的唱针悬挂位置。 本机可自动播放八张唱片,因此唱头的另一个调整是倾斜唱针的垂直高度以适应堆叠唱片的播放。 唱臂本身有一栓子,当机器不使用的时候可自动锁住。
  除了上述各项调整器外,唱盘有两个主要操作控制器。 在转盘左下方者为速率选择器(33、45或78rpm)。 在转盘右下侧是一组四个按钮,其中三个分别依照唱片之直径(12、10或7英吋)作为启动唱盘之开关,一个则为停止按钮。 本机有四种选择自由以播放唱片。 如果插入单张播放之转轴,770H便可自动或手动播放单张唱片。 手动的时候,只要用手提起唱臂并移至转盘上方,唱臂便拨动开关而启动转盘,然后可用手放下唱臂或用阻尼起落操纵杠杆的控制而放下唱臂。 以自动方式播放单张唱片的时候,只要压下适当的按钮,唱臂便会自动提升及降下。 前述播放单张唱片的两种方式要停止唱盘的时候,只需提起唱臂回归原位,唱盘马达便切断电源停止转动,或是压下停止按钮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唱片播放完毕到达终点时便会触发自动停止序向系统而使唱臂回归原位并切断马达电源。 手动转轴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重复播放,这个时候必须把转轴倒过来插(尖端朝上),然后以自动方式启动唱盘,单张唱片便可连续播放一直到以手动方式停止唱或压下停止按钮为止。 唱盘的转轴事实上是与唱片同时转动的,这样可防止唱片中心的小孔因磨损而渐渐加大。
  自动换片操作方式的唱片可以高十张。 利用所谓的「魔术棒」转轴之三个延伸臂支撑成叠的唱片,换片的时候这些延伸臂会缩进转轴里面让最下面的一张唱片缓缓地滑进播放位置,换片所需时间约九秒钟,因此换片动作非常圆滑而且安静。 自动播放时,只要按下适当的按钮便可随时退掉一张唱片或切掉一切动作。
  唱针磨损计时器像一支温度计;它是一个小黑点(马达转动时由少量的电流供给能量)在一支狭窄的尺规上移动,上面用色码标示着500、1.000及1.250使用小时。 当标记到达最大限度时,它必须移开并且送回工厂换新的元件再配上。
  转速细调整器在33rpm定好精准转速之后,其他两种转速便可保持相当高的精确度──45rpm转速慢约0.6%,78rpm转速快0.4%。 当然,只要把细调整器稍微调一下便可得到45及78rpm的正确转速了。 33与45rpm的转速可由内附照明式转速季直接读出来。 78rpm虽然没有标示出来,这并不重要,因为转速的真正误差实在太小了。 马达是采用磁滞马达,转速非常均匀不因电源电压的变动而改变,所以转速细调控制器的调整范围为正或负3%却有相当充足的余地。
  转盘重六磅十二盎司,是经由精工非铁铸造的,非常平衡,上覆皱纹式橡皮板垫及装饰用之中心圈。 测试所得辘声为54dB,转速在33rpm时之抖动率为0.06%,非常优秀。 唱臂谐阵在6.2Hz时为8dB。 横向与垂直唱臂摩擦力小于10​​毫克,完全可忽略不计。 内附式之针压度规的标示与实际测得的针压比较如下:1,1;2,1.9;3,2.8;4,3.9;5,4.8;6,5.9抗滑调整器之校准对于各种不同的针压都非常精确。 使用椭圆形或小圆形唱针时,如循迹力低于2克,则抗滑力所占的份量较循迹力高于2克的为大。 唱臂起落装置动作时不会使唱臂产生任何的侧移。
  770H在基本性能方面不论是辘声,转速精确度,唱臂之精密结构都堪列最佳唱盘之首,其数位式转速直读设计及使用时间指示器都是独家唯一的特色。
转载音响技术第3期MAR. 1976 测试报告原载High Fidelity 1975年版TEST REPORTS Elac Miracord 770H/本刊资料室辑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