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瓦尔特一个失误的马勒《第四交响曲》(告别瓦尔特) [复制链接]

1#
据记载,瓦尔特一共有13个马四,发行了11个,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个。  

这是1950年8月也就是瓦尔特重返柏林前一个月同希弗里德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萨尔茨堡的一个现场录音。这份录音和他一个月后与柏林爱乐乐团留下的四份录音(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唐璜》)一并透露出瓦尔特战后转型期是从何时步入稳定的,对他1945年至1957年录音进行比较后,我认为这个点至少可以推至1950年。如果在1946年到1949年之间寻找一个分界点尚觉困难的话,1950年则是个不会有太大争议的年份。  

很遗憾,与维也纳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都出现了明显失误,马四第一乐章铃铛第五次进入稍晚并且补救失败,勃二第四乐章末尾高潮铜管吹走了音,这或许就是它们很少被人提到的原因。  

让我们把视线从瑕疵上移开,看看其他。  

从音质上说,这一版是最清晰的,远远胜过其他几个录音。  

从演绎上说,这一版是他最细腻和最有表现力的一版。  

第一乐章,打击、木管、铜管乐器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里的音色不是空洞的。  

第二乐章,首席小提琴的“领奏”获得一个真实的位置,竖琴进入后,弦乐组不受限制地歌唱。  

第三乐章,这是属于瓦尔特的,各种乐器都拥有足够的自主空间。  

第四乐章,这个乐章的质量好坏个人认为完全取决于你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很精彩,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未必如此,反之亦然,此处就不作评价了。  

1950年后的瓦尔特,或者更确切地说是1949年后的瓦尔特加强了音乐影响道德的信念,演绎变得凝重、庄严起来,无论是分句还是乐器的调动都更加重视表现力的问题,声响有时强烈而不放纵,有时放纵而不过分,造句有时非常直接,速度趋于放慢,对可能流于轻浮的处理做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时期的总体倾向在他立体声录音里作了最后的总结。  

布鲁诺·瓦尔特,无论如何,我了解过了这个人,虽然可能我根本没有理解他,但到此就告一段落了,这么些年耗时、耗财的折腾了一番,目前最大的感想是他是一个严肃的、可以信赖的指挥家,他的道路是有终点的,他走完了属于他的道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个人风格,而是音乐的制作方法和音乐的尊严。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瓦尔特是可以超越的指挥家,我想他自己也乐于接受这一点。说实话,无论他被人如何诟病、误解,都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如果说真有什么让我觉得遗憾的话,那就是他们失去了一个机会去发现瓦尔特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得有多完美,无论如何,这不是我的损失,也不是瓦尔特的),毕竟一个死了快50年的人还拥有自己的乐迷已是足可自慰的事(另外,我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喜欢他的人对他的艺术都能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在我看来,无论他渺小也好,伟大也罢,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真真切切地得到了一些东西,而你得到的也是别人得到的,也是瓦尔特希望与你分享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那么,再见,布鲁诺·瓦尔特,一个值得尊敬的、说得尽的指挥家。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8/12/29 15:58:5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主乃完美主义者也
要学会包容
世事纷扰 还是听音乐比较好
TOP
3#

LZ对瓦尔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研究让人敬佩啊
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指挥家的一场失误的演出而告别他,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我觉得艺术家也没有完美之人,学会欣赏每个大师的艺术特点、他们的擅长的领域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追求完美吧。
TOP
4#

walter 60年以马4来告别欧洲  我想桂猪兄以此文告别walter也有此意

桂猪兄不会是完美主义者 在我看来 他对walter艺术的研究是客观的,公正的

桂猪兄告别walter  应该自有他自己的原因

不过依然希望兄台能留下

bluepen
TOP
5#

事先没想到会产生“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评价,而且另外一处也有类似的观感,看来我的确没有说清楚。

告别瓦尔特和他的失误没有因果联系,只是借这个录音说我的一个决定,“告别”不是“抛弃”,只是说会开始下一段旅程,喜欢了他这么多年,铁定是不会因为他的个别失误而怎样,对他来说不公正,对自己来说也同样如此。

我看瓦尔特是从他总体上完美实现了他的理想来看,我写这个,与其说是把“挑刺”,毋宁说是推荐,只是推荐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正反两面都说到。

我不会从他的演绎与别人比较起来好或者坏,高明或者不高明这个角度去看他,这不是我关心的,我关心只是他的某个演绎是否成功地实现了他的意图。从这个角度去看,文中的这个版本是合格的。

告别他,只是从心理上,该做的我仍然会做,瓦尔特吧仍然会放上资料,仍然会继续推广他的艺术,毕竟,听他的唱片对于我,我相信也是对很多喜欢他的乐迷来说,已经不单纯是播放与收听的关系,而是进而构成了内在生活的一部分,就我个人来说,当我听到一个他没指挥过的曲目,我会想,瓦尔特会怎么分句,他要什么样的音色,他的线条会是怎样,他怎么释放其中的情感……当我听到一个含混的版本时,我会想这种情况不会在瓦尔特那里出现,当乐句之间的逻辑让人迷惑不解是,我坚信音乐本身是清晰的,问题出在指挥身上,我觉得,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他给我于唱片之外的影响,他的实践坚定了我对一部作品是一个组织严密,有序发展的有机体的观念,也让我明白音乐没有可忽略的细节,音色不是虚浮的外套,而是内涵的一部分等等,总之,他给了我很多东西。
真诚地感谢他。
TOP
6#

感谢BLUEPEN兄,为你对我个人与瓦尔特所做的一切。
TOP
7#

很高兴认识桂猪兄,让我也迷上瓦尔特,有计划把大部分瓦尔特在哥伦比亚的头版黑胶收下,那种声音实在太迷人了。我想桂猪兄只是暂别瓦尔特而已,当再次回归时,定能上升到更高境界:
111 035.jpg (, 下载次数:245)

jpg(2008/12/28 16:44:08 上传)

111 035.jpg

111 036.jpg (, 下载次数:247)

jpg(2008/12/28 16:44:08 上传)

111 036.jpg

111 037.jpg (, 下载次数:246)

jpg(2008/12/28 16:44:08 上传)

111 037.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我对Walter的喜爱远没有结束,而对马勒的喜爱也远没有开始:)
TOP
9#

把瓦尔特的全部六眼收下?不太可能,费时费钱,浩大工程之一,恐要砸锅卖铁。
超级歌剧迷
TOP
10#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2-28 16:44:00 发表
很高兴认识桂猪兄,让我也迷上瓦尔特,有计划把大部分瓦尔特在哥伦比亚的头版黑胶收下,那种声音实在太迷人了。我想桂猪兄只是暂别瓦尔特而已,当再次回归时,定能上升到更高境界:

我的荣幸。
TOP
11#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8-12-28 18:38:00 发表
把瓦尔特的全部六眼收下?不太可能,费时费钱,浩大工程之一,恐要砸锅卖铁。
一些主要的,像著名的交响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桂猪如此听walter怕也是walter之福
TOP
13#

我辨别不了音符,不过我觉得音乐和美术是异曲同工,看画主要是欣赏他的意境,画贵立品。在陆俨少眼里,石涛这样的大师也是错笔很多的,同样国画大师的大作品中那个一笔错笔都没有(除非是小作品),但丝毫没影响我们欣赏。我感觉听古典有点像看画,音乐中能传达出大师深厚的功底
TOP
14#

原帖由 桂猪 于 2008-12-28 3:48:00 发表
据记载,瓦尔特一共有13个马四,发行了11个,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个。  

这是1950年8月也就是瓦尔特重返柏林前一个月同希弗里德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萨尔茨堡的一个现场录音。这份录音和他一个月后与柏林爱乐乐团留下的四份录音(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唐璜》)一并透露出瓦尔特战后转型期是从何时步入稳



Scheduled for release on 18 October 2010

桂猪兄,这版mahler 4终于有官方正规发行了,不知道和tahra的版本音质谁更好一些。非常期待啊
TOP
15#

我收了几十张瓦尔特日版的黑胶,声音的确一般般.
TOP
16#

再也没有比瓦尔特的莫扎特更崇高、更人性的演绎了。。瓦尔特的莫扎特独步古今,千百年后可有人能望其项背?瓦尔特别的作品可能是可以超越的,但他的莫扎特。。确实完美了,无论本真注意怎么搞,那些英国人弄出来的东西拿来同瓦尔特一比,也就徒具空壳了。
Backhaus
TOP
17#

基本同意楼上。不过瓦尔特的莫扎特独步古今恐怕谈不上。俺以为塞尔恐怕就不在他之下。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18#

这调调听着好耳熟。难道文化二革命要开始了?

原帖由 kbohm 于 2010-9-25 22:54:00 发表
再也没有比瓦尔特的莫扎特更崇高、更人性的演绎了。。瓦尔特的莫扎特独步古今,千百年后可有人能望其项背?
TOP
19#

原帖由 qsyd 于 2010-9-26 1:59:00 发表
这调调听着好耳熟。难道文化二革命要开始了?

原帖由 kbohm 于 2010-9-25 22:54:00 发表
再也没有比瓦尔特的莫扎特更崇高、更人性的演绎了。。瓦尔特的莫扎特独步古今,千百年后可有人能望其项背?

个人认为克里普斯已经超越瓦尔特
TOP
20#

论到指挥莫扎特,据卡拉扬,索尔蒂等回忆,理查斯特劳斯的是最棒的,他们自己难望其项背。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