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莫扎特 (导演版) / Amadeus(Director’s Cut)(蓝光碟 BD50)
2020年08月05日
0
.. .. .. .. ..

非常发烧网HiFi168 2020-08-05

 

 

 

 

 “他短暂的一生和他作品的多产使他上升为独一无二的形象,他作品中那晶莹明快的美丽令人炫目。”

 “我无法正确地评价他。只要生动地想起他那些最美丽的作品,就会觉得对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个伤感的、歇斯底里的糊弄者。”

 “他似乎以一个变形的自我生活着、爱着、苦着,接着我们又会觉得他好像根本没有生活过,这一永恒精灵的每一个真实的灵感和呼唤都立即直接变成了音乐。”

 

 

  从以上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元素:音乐天才、早逝、敏感、多元……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历史上能同时兼备这几种特质又称得上家喻户晓的名人,非莫扎特莫属。

  对于莫扎特,人们是神往的、崇拜的、惋惜的,更是好奇的。上述评价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莫扎特在人们心里,除了是天才,亦是谜一般的存在。这个孩童时期便作曲数首、跑欧洲巡演,赢在了起跑线,灵感从不断流却只活了35年的传奇男子,短暂降世又仿佛无形的神秘,让人捉摸不透。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K. 365: 3rd Movement (As Used in the ...)

Amadeus

https://y.qq.com/n/yqq/song/002iKTbY2RZcDq.html?ADTAG=h5_playsong&no_redirect=1

 

 

 莫扎特的名字和作品,我们从不陌生。

  莫扎特本人,仿佛一个有名字的陌生人。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比如我们一定不知道,作为音乐界的神,莫扎特竟然还跨界拿过奥斯卡电影奖

 

 

 

 

此莫扎特非彼莫扎特。

  拿奖的“莫扎特”是1984年于美国上映、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莫扎特传》,该影片一举拿下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8项大奖。

 

 

 《莫扎特传1984》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音乐家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的一生。

  电影作为人类专有的文化载体,无法避免主观创作成分的加入。但传记电影一定是有大量的事实依据支撑,客观陈述占主要部分,总体情节和人物塑造都中肯合理,才能称之“传记电影”。

 《莫扎特传》对莫扎特形象的塑造,肯定不是百分百真实的,毕竟伟人已去几百年,后世的人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了解到所有。但如果想要建立起对莫扎特一个更具象立体的认知,《莫扎特传》是个好途径,它毕竟是基于本人留下的痕迹和后人的调查研究所打造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对待含有主观成分的人为艺术作品,要时刻保持思考。

 

 

 

 

部 分 剧 照

 

 《莫扎特传》反映了艺术上的创新与模仿、生活中的天真与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与恶的冲突,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因无知和缺乏鉴赏力而扼杀天才这一可悲事实。

  影片透过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疯狂天才。萨列里兢兢业业,但资质平庸,莫扎特才气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这让萨列里异常愤怒,妒火中烧。

  悲剧的是,他又是刚愎保守的维也纳音乐界中惟一能领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绝无仅有的音乐知己。复杂的情感交织摧毁了萨列里的理智,他利用莫扎特对他的信任,无休止地坑害他,逼迫他,最终致其死亡。而萨列里终究因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折磨,在疯人院里郁郁而终。

 

 

 

天才神童莫扎特与妒火中烧的萨列里(剧照)

 

  两人本可成为西方的俞伯牙和钟子期,却由于一方的嫉妒,最后双双以悲剧告终。嫉妒,这一人类最原始的阴暗心理,它导致了一代天才的生命终结,也毁掉了一段本应成为现实的人间佳话。

 

  那么问题来了:现实中的莫扎特为何如此年轻就去世了?

  这个问题至今一直没有确切答案,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未解之谜”。

  难道真的如同影片所说的那样,被“害死了”吗?

 

 

 

 

 关于莫扎特的死因,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死于维也纳,时年35岁。他的家庭医生称他是死于粟粒热,但也有人说他死于伤寒、风湿热、梅毒,甚至猜测他死于乐坛中妒才谋杀的也不乏其人。

  美国医学专家简·赫希曼公布他的研究成果认为,莫扎特是死于旋毛虫感染。主要依据是,莫扎特曾在给他妻子的信中说自己特别喜欢吃一种烤猪排。赫希曼称这种猪排受到了旋毛虫的污染,当时曾有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这种旋毛虫病。而且从莫扎特的病理记录看,其特征与这种疾病完全符合。

  然而,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德国毒理学家卢德维希则感到十分荒谬。他指出,莫扎特在孩子时代就经常吃药,生前几个月更是“不断地看病吃药”,但到底“他患了什么病,没人知道”。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材料不足以解释莫扎特的死因,用“旋毛病”来定论,卢德维希说:“实在太牵强了”。

  尔后,萨尔茨堡莫扎特基金会宣称找到了莫扎特的头骨。1991年,法国人类学家普奇在对头骨进行检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尽管未经证实,但却令人惊讶不已:莫扎特可能死于头部受伤的并发症,而不是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风湿热。普奇是根据头骨左侧太阳穴一处骨折得出这个结论的。此结论也可以帮助解释莫扎特死前一年头疼得非常厉害的有关传言。

 

  无论伟人为何而去,他终究是离开了我们。历史上,伟人的离去总是孤独且悲哀的,就如电影《莫扎特传》里所呈现的那样:

 

 

  电影《莫扎特传》除了为莫扎特安排了合理的结局外,也为广大乐迷和影迷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莫扎特形象。影片中,他不再被“神化”,虽是天才,却并不完美。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而又不拘小节,不擅处理人际关系。音乐上的天赋异禀,亦反衬了他对社会黑暗的无知与愚昧。

  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心灵纯净,天真烂漫的特质使然。但无法否认的是,电影中的莫扎特是有性格缺陷的,他不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或许是所有天才不约而同的、不被理解的悲哀吧。

 

 

 

  网易娱乐评价道:《莫扎特传》是人物传记片的顶峰之作,轰动世界的第一流的视听享受音乐片

  是的,除了成熟通达、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与精彩绝伦的画面呈现外,电影的配乐更是神来之笔,无缝配入了将近40首莫扎特音乐作品,耳濡目染地完成对莫扎特的诠释,是当之无愧的视听盛宴。

 

电影选曲列表

 

《唐璜》K.527

《第25交响曲》K.183

《弦乐小夜曲》K.525

《F大调快板》 K.33B

《第10小夜曲》K.361

《G大调钢琴变奏曲》K.180

《费加罗婚礼》K.492

《后宫诱逃》K.384

《c小调弥撒》K.427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

《第29交响曲》K.201

《为两架钢琴所写的协奏曲》K.365

《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写的协奏曲》K.364

《c小调弥撒》K.427

《第15钢琴协奏曲》K.450

《唐璜》K.527

《后宫诱逃》K.384

《德意志军歌》K.384

《费加罗婚礼》K.492

《第22钢琴协奏曲》K.482

《费加罗婚礼:Ah tutti contenti》K.492

《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K.492

《费加罗婚礼:Ah tutti contenti》K.492

《费加罗婚礼:Ah tutti contenti》K.492

《唐璜》K.527

 第20钢琴协奏曲 K.466

《唐璜》K.527

《安魂曲:Introitus》K.626

《安魂曲:Dies Irae》K.626

《魔笛:序曲》K.620

《唐璜:开场的和弦》K.527

《安魂曲:Rex Tremendae》K.626

《魔笛:咏叹调》K.620

《魔笛:序曲》K.620

《安魂曲:Rex Tremendae》K.626

《魔笛:Ein Madchen》K.620

《德国舞曲》K.509

《安魂曲:Confutatis》K. 626

《安魂曲:Lacramosa 》K .626

《第20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K.466

 

 

  多首莫扎特经典乐曲原声呈现,亦是塑造莫扎特形象的珍贵资料。可以说,电影《莫扎特传》是一部声情并茂的伟人故事书。片中,莫扎特不再仿若虚无的幻影,亦不单只是无数串流动的音符,他是具体的,有画面的,“会动”的,有性格有思想的人像,给予我们更多想象和交流的空间。

 

 相信看到这里的你们,也想要对《莫扎特传》一探究竟了!但目前网上能找到的资源基本是删减版本,无法领略影片完整的魅力。

  所幸有“BD重启系列”的《莫扎特传》(导演版)DVD,包含了20分钟在最初发行版本中未公开的影片内容,更有精彩花絮,让我们得以深入幕后,全方位了解这部荣获8项奥斯卡大奖杰作的迷人之处。

 

 

 【BD重启系列】莫扎特 (导演版)

蓝光碟 BD50 | 全新包装

 

 

 

 

 

 

商品参数

载体:BD50

片长:约180分钟 

画面:1080p High Definition (16x9) 2.4:1

字幕:中文、英语听力辅助字幕、捷克文等

声轨:Dolby TrueHD 5.1:英语

Dolby Digital 5.1:捷克语等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珍藏

 

 

 

※DVD为BD50蓝光载体,可以做到1:1还原原片质量,满足较高的画质与音效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BD的DVD需要在特定的设备上方可使用,以下是符合BD播放条件的设备展示:

 

 

 

 配合家庭影院使用,更可发挥极佳效果:

 

 


 

 

 

 

 

 

编辑:管理员1
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