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1#

肯定是音箱,原因为:
1.音箱决定了整套音响器材的声音走向,器材中的其他部分是为音箱服务的;
2.整套器材的更换,其他部位都是小的更换,一旦音箱更换,那就意味整套器材的更换;
3.整套器材中,最能挖掘潜力与提高声音质量的在音箱,好音箱没体现应有的素质,是因为其他部分搭配或档次没有跟上的原因。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5/22 21:30:4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初烧友对声音基本走向的认识往往是肤浅和模糊的,严格来讲只能在财力与声音选择上能够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就不错了。能够判断声音走向需要一定功力才能达到,举例:
1.著名的音箱品牌它们除了有其经典产品外,同时也有其代表的音箱声,该观点LZ可在他文中可得到真实,不再熬述;这就需要烧友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聆听、体会、铭记以得感性认识。
2.根据上条观点以此类推,烧友在功放(电子管、晶体管、胆石混合机等机种及多种搭配)、音源、线材、辅件上所进行的尝试能使烧友体会其乐趣与艰辛,从而得出某类(或某款)机种的声音特点,如此与音箱的多种(或多次)组合又能才产生新的声音走向。
综上所述,对于初烧友而言,音响器材的选择是一件主观的行为,该行为体现了其自身的认识能力与综合素养,它会随着烧友在音乐爱好者漫漫之路上不断提高与进步。
TOP
3#

回复 41#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对于使用者而言,“贵气”一词和音响技术无关,“声音走向”和音响技术有关;先讲“贵气”,该词大多指音响系统中的音箱,因为在整个音响系统中,音箱个性最突出,把某音箱声说它贵气含有“音色华丽、富有气质”之意;而“声音走向”一般是指使用者在选择、搭配器材过程中,使整套器材声音朝某一方向靠拢或者倾向于某种风格。
TOP
4#

“烧友”这词注定了很多人在发烧音响之路上会走弯路,如何能够使自己心境平静、客观评价音响器材是难能可贵的;器材的更新理论上讲是烧友的认识进步、财力富裕的表现,但也不乏盲目替换情况(其原因是多重复杂主客观因素使然)。主观意志强烈也是烧友的同性,我们不防这样想:“我现在这套系统就自己而言较满意了,但是世上客观存在着好多系统优秀于这套的,我现在尚不知而已”。如此心态可会使我们有缘听到更好、更高级的音响声音,发烧之路走的更宽广。
TOP
5#

现在我就音响系统还原唱片信息问题发表点滴体会,供烧友们参考与探讨,不到之处请大家斧正。先说小提琴演奏的还原,这里分为以下几等等级:
1.小提琴的琴声丰满度。
2.小提琴琴声的清晰度,如:
2.1是否能分别弓子在G,D,A,E四根琴弦上的音质;
2.2演奏技巧的表现,如:把位高低的表现,双音的表现、泛音的表现、滑音的表现、调性的转换、弓法的表现(含连顿弓、飞顿弓、飞跳弓、抛弓等);
2.3小提琴响板的表现。
3.小提琴名琴的表现,能基本分别瓜内利、斯特拉迪瓦里琴声的特点。
4.乐感的表现,演奏者是用感情表达音符的,所以系统应表现弦律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5.演奏者的表现,唱片中大师门独特的音色与技巧是我们学习、欣赏主要基础:
5.1演奏者的力度感。如:弓子与琴弦摩擦时压力的轻重、缓急等。
5.2演奏者功力的表现。如:弓子在弦上如同溜冰似的快速、轻盈,而不是锯木似的死硬、呆板,为此我暂称为“滑爽感”。说的再详细点,帕尔曼曾说:海菲兹的演奏如同闪电;这个闪电感觉我们在其演奏的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中就能找到(RCA唱片),该唱片曲1之开始部分,小提琴声部进入高音部爬升中弓子的快速运行,把位的拉高,这一过程就能体现海氏独步天下的技巧与高深的功力。
TOP
6#

因急于上传,后文待续
TOP
7#

续上文
6.乐器各声部的表现与音场比例的表现。
6.1小提琴协奏曲中小提琴声部与乐队声音比例应适中;从声部表现讲,即使在强音时乐队音量不会盖掉小提琴声部,举例:海氏演奏的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RCA版),调好的音响系统在表现乐队高潮时小提琴声部如同海燕在惊涛骇浪中搏击、翱翔,而不是担惊受怕的小鸟叽叽喳喳。
6.2室内乐中小提琴声部与钢琴等乐器声部的音场比例的真实度;系统应体现既有空间感又能反映乐器的定位与纵深。举例:美艺三重奏演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曲,整个音场是:左面小提琴、中间钢琴、右面是大提琴,纵深感与层次感是:小提琴离麦克风最近,其次是大提琴,钢琴最远;乐器形体感与大小比例是:从琴腔共鸣可知,从大到小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从乐器定位感能感觉到小提琴、大提琴的大小尺寸,钢琴位置最深形体感不能体会。乐器表现力:从声部表达活跃程度分别是: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空间感:从丰富的泛音可知三位演奏家在一个教堂之类的场所演奏而不是录音室或某房间内录音。
TOP
8#

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目前系统中听唱片的体会与感觉,不代表其他烧友器材听感,错误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TOP
9#

见笑了,鄙人寒舍。
TOP
10#

回复 59# 马大善 的帖子

谢谢,说实在的,上文就我目前认识水平调校音响器材在小提琴表现力方面发表的听感,后面想在人声、钢琴、管弦乐、民乐等方面就这套器材的表现能力写点东西,向同好门讨教。
TOP
11#

谢谢崔老师表扬,学生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了,惭愧!
TOP
12#

回复 63# ningjy12 的帖子

我写这些仅为音乐爱好者们谈点听音感受,实无煽情之意,文中纰漏在所难免,如字里行间透出使人不安之因素,索性后面罢休。
TOP
13#

回复 66# cui_xibo 的帖子

学生私以为,音响器材是手段非目的,实质为音乐之服务;我素来爱好西洋音乐,偶听现代乐曲;未进乐府深造,无艺术造诣;然喜听古典音乐之热请未曾泯灭,空余交往同好者,乐受谆谆教诲;在沪得遇高人指导,配成不才之器,本想借用旺坛以吐心得,并借机以求登高,草率“急就章”。本想在下篇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本,将吉利尔斯(DG)演奏方式与技巧展现在我系统中的听感以告烧友与老师。
TOP
14#

回复 69# Dr kuang 的帖子

谢谢版主首肯!
版主所言极是,PH室内乐录音与DECCA、CHANDOS等公司录音存在着音响声学与音响美学的不同观念;举例,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美艺版(PH)包罗丁版(CHANDOS)录音特色明显不同,美艺版的小提琴声部离麦克风距离较近,各声部乐器质感较强,缺点演奏的空间感欠缺,而包罗丁版注重各乐器表达之间的平衡,空间感强烈。矛盾是:在普通器材上美艺版讨巧,包罗丁版不占优势。
TOP
15#

在录音钢琴曲时,PH公司麦克风摆放与DECCA公司截然不同,在这里不能绝对说那种方法优与劣,例如:布伦德尔演奏的舒伯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阿什肯纳吉、鲁普演奏的相同曲目在同一音响器材上会发现录音风格的差异,我们发现布氏的录音更注重琴声的颗粒感与音色的变化,不会听到琴缒的击弦声;相反阿什肯纳吉、鲁普的录音能听好强烈的琴腔共鸣、踏板重压下的击弦声。为此,我们在调试音响器材时不能刻板以前者那种为范本进行试验,应同时使用该类唱片中的佼佼者进行试音。另外乐器的形体感确实能在本系统中感觉到,这里主要与使用的扬声器有关。
TOP
16#

不少烧友认为音响器材不能还原现场演奏的信息,我认为信号的损失、失真是客观存在,但以此推翻现代录音技术与音响技术也是片面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事情做好或到位;钢琴大师吉利尔斯在其晚年,DG公司向其发出邀请灌录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大师深表忧虑,原因是DG公司录音师与制作人是否有能力做好录音工作,然而DG公司表示录音问题包在其身上,并且开除无限期录音的合同条件,现在诸位有幸聆听这套跨越十余年的不全录音(大师去世未录完),可以体会乐圣贝多芬崇高地位、感叹吉氏演奏的伟大性。试听:大师在演奏乐谱中乐思是用怎样的音色、速度进行铺垫,在渐强时是如何逐层展开,演奏出爆音在空气中余音不防数一下持续多长时间,凡此等等。
TOP
17#

回复 74# Dr kuang 的帖子

这个问题我曾尝试比较过,阿劳在其晚年也为PH公司录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此时的大师技术虽不如60年代的录音,但是录音可谓典范级的,仔细辨别可知与布氏在九十年代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录音风格极为相同。上述意见仅供版主参考,无有争辩之意。
TOP
18#

科瓦切维奇年轻时与考林. 戴维斯合作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PH唱片)和以后在EMI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我也比较过了,例如:第五钢琴协奏曲中开始部分主奏钢琴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这时几乎没有听到击弦声;反之其演奏的“热情”奏鸣曲,演奏到排山倒海之势感觉琴弦将被弹段一般,让人窒息可怕。
TOP
19#

今天能与版主商讨音响之道,感到荣幸之至,望版主以后能多提供学习机会,授人以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