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惑声中的激情——我的勃拉姆斯交响曲之旅(1)(2)(4)(5)...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5-8 20:45:00 发表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讲的很透彻,国人缺乏酒神的癫狂

刚看到这么好的帖子,勃4就是一部古希腊悲剧,充满了酒神精神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5/27 15:33:2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5-8 20:37:00 发表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谁不痛苦?(不甘于普通就会痛苦)

根据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唯意志论,痛苦才是具有肯定性的,快乐是否定性的。真正引起我们关注的事物必然是那些违背我们意志的事,就像我们不会为整个人的健康而高兴只会注意细节的小毛病,唱片拿在手里只会去挑各种瑕疵。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需要痛苦的。“人生就是钟摆,从痛苦摆到无聊”当我们追逐一个目标时是非常痛苦的,而一旦达到目标只会感到极其短暂的幸福和满足然后就陷入了深深的无聊,能够摆脱这一钟摆的只有那些落入无聊魔掌的人。许多朋友在收碟时非常狂热,花大价钱挨JS的刀,但一旦到手后便没有了原来的热情,开始物色下一个目标。而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幻灭一场骗局,生活在年轻时那么美好,给你的承诺那么多,而真正实现的却少之又少。真正痕量一个人价值的不是他有多少幸福,而是有多少痛苦。
最后编辑biddulph 最后编辑于 2009-05-13 19:58:24
TOP
3#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唯意志论以及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一切观点,但相比于前者的阳痿,尼采选择了超越,选择了超人和酒神。在他这里,叔本华的消极意志升级为了“权利意志”,即生命的本质是要变强,要超越。虽然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但当进入了酒神的癫狂状态,一切都充满了力量,权利意志得到了无限的膨胀,悲剧的美感让瞬间成为永恒。作为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叔本华以及海德格尔一方面对西方二元论不断提出质疑和完善,更多关注的已经是人的状态,在这里本质上与中国的一元论已经有相通了,但是绝不一样,西方的思想发展都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所以得出的每一个结果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及为他人生命和已经死去的人的生命寻找意义。这点是中国不具备的,很多时候我们很喜欢斗,但那并不是酒神精神,那是一种浪费。
TOP
4#

而BRAHMS正是这样一个天生的酒神,我们可以通过他的4部SYM来看:
勃1开始就毫不客气地发出了愤怒地吼叫,在C小调这个贝多芬最喜欢的调性下2条挣扎扭曲的半音互相撕撤,让人热血沸腾,40岁的BRAHMS在向人们告示---这就是我沸腾的灵魂。即使贝多芬的第1交也还是C大调的,十分精神,充满了与酒神精神相对的日神精神,贝多芬的最后一部用了D小调向命运做了最后的抗争。而BRAHMS一上来就写了这样一部惊人的被称为:贝多芬第10交的勃1,可见他骨子里是彻底悲剧性的,丝毫不亚于贝多芬最后的时刻,况且贝多芬到最后妥协了,末乐章成了欢乐颂,32钢奏末乐章成了爵士的鼻祖。
那么继续回来看BRAHMS,他的第2部是唯一一部美好的充满田园气息的交响曲,如果你只喜欢勃2那么说明你不适合听BRAHMS,你完全无法理解他。毕竟人不可能总是愤怒,当时大部分听众期待听到的也是勃2这样的风格。
接下来最伟大的作品勃3出现了,这是一部真正神作,原本的我最喜欢4,但现在不得不承认3比4更伟大,因为3中充满了2元论和矛盾,大小调在不断转换,一段田园风格的美好旋律可以这样神奇地发展成为最激烈的暴风雨,而且这里暴风雨的激烈还不完全是酒神的悲剧性,他充满了宏大以及建设的力量,犹如宇宙运行的声音。毕竟是以F大调完成的。你可以听到管乐吹出了大调性的宏大雄伟上下来回的旋律,而弦乐部分则以半音阶式的小调激烈上升,他反映出的哲学本质就是只有在矛盾对立中才能发展出最伟大的境界,只有在激烈痛苦的推动下才能超越,我想这也是尼采不同于叔本华的地方,是尼采追求的超越。
最后BRAHMS回归了他自己,他受的伤太多了,他的隐忍和负担太重了,他需要发泄,于是诞生了又一部古希腊悲剧--勃4
第1乐章上来的8个音我们就可以体会到BRAHMS的境界,万物皆空。
到了第4乐章,BRAHMS没有像前人贝多芬那样妥协,他做出了最后的也是最激烈的抗争和愤怒的投掷!他借用了BACH那伟大的帕萨卡利亚,他不相信天堂,向那虚假的美好投出愤怒的火焰。我在末乐章的结尾处体会到的力量以及激情是任何力量中最伟大的一种之一!
TOP
5#

让我们看看年轻时的BRAHMS(前2张照片),他的形象和我们通常印象中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在大部分人心中,BRAHMS是留着大胡子的稳重成熟男人的典范。但年轻时的照片告诉我们,他是德国最漂亮的金发青年,这就是舒曼对他的评价。不要忘记当时正是浪漫主义时期,是瓦格纳,李斯特,PAGANINI(同样伟大的人物)的天下,难道看这时BRAHMS的相貌你不认为他更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吗?后人常用WAGNER与BRAHMS的形象做对比,将BRAHMS画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胖子,他们完全不知道也不理解BRAHMS才是最帅的。但是在他年轻时的照片里我看到的更多是那深邃的眼神,那忧郁的气质,虽然BRAHMS本质是个十分浪漫的人,但更多的却是酒神的悲剧性力量以及德国人式的哲学天才。

当BRAHMS渐渐步如中年,他的失意以及那不能得到的爱情让他变得更加深沉,(第3,4张图)可以这样说,BRAHMS要隐藏自己,不但对别人,更多的是对自己,他要摆脱自己那太过浪漫的内心,他留起了胡子,用胡子和脂肪来改变自己的形象,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稳重的独居者,一个貌似腐朽的学究式人物。虽然这一切对于BRAHMS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但他这样做是为了拯救他自己,为了不让他那浪漫的激情在当时的环境里失去控制不可抑制,他用古典的外衣隐藏了浪漫的内心,为自己设立了一系列限制来保护自己的天才,自己的酒神精神来面对这过于浪漫的时代。而这样的隐忍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所以在他们心中--BRAHMS算什么,死胖子,装深沉,无聊,早过时了。。。
ssdfds.jpg (, 下载次数:5)

jpg(2009/5/13 21:18:51 上传)

ssdfds.jpg

brahms.gif (, 下载次数:3)

gif(2009/5/13 21:18:51 上传)

brahms.gif

asdadasd.gif (, 下载次数:5)

gif(2009/5/13 21:18:51 上传)

asdadasd.gif

dasd.jpg (, 下载次数:5)

jpg(2009/5/13 21:18:51 上传)

dasd.jpg

brahms1.gif (, 下载次数:5)

gif(2009/5/13 21:18:51 上传)

brahms1.gif

Johannes+Brahms.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5/13 21:18:51 上传)

Johannes+Brahms.jpg

最后编辑biddulph 最后编辑于 2009-05-13 21:21:02
TOP
6#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5-13 20:58:00 发表
我感觉尼采喜欢卡门、瓦格纳有其必然性,对肉体的尊重,齐物论。恰恰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狭义的等级观,权利意志是否应该改个说法,冲创意志(台湾一个学者翻译的)

权利意志和等级毫无关系,英语中是POWER一词
TOP
7#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3 20:42:00 发表
一看就是学哲学的,能把这些跟音乐结合起来说吗?

我不是学哲学的,只是狂热的哲学爱好者
记得上周某个晚上听了黄蒙拉的PAGANINI第1小协回来后开始看尼采和叔本华的对比,一边在唯美空间听切利指挥的勃3,4 彻夜不眠 当时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快感,真正的热血沸腾
TOP
8#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3 21:38:00 发表
勃拉姆斯的隐忍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他可能知道德国人疯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两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们答案。作为个人,他的隐忍也给了我们不同寻常的榜样——激情必得有个限度,尼采喊出“上帝死了”后不久,他自己就真的死了——我觉得他疯过头了——他受到了惩罚,而勃拉姆斯没有。也可能有人认为他不幸福,但正如你所说,什么是幸福?像瓦格纳那样抢别人的老婆就幸福吗?像舒伯特那样滥情得了梅毒就幸福吗?大师的音乐和作人昭示

LZ说的太好了,但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尼采被HITLER所用的问题我认为还没有那么简单,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HITLER做的难道真的一点意义也没有吗?虽说他在一定程度扭曲了尼采的理论,但要是认真去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们可以看到HITLER毕竟是唯一的尼采主义的实践者,尼采的《查拉》正是企图唤醒大众成为超人而不成之痛苦史,其中更充满了无数了智慧,但这样空有强大灵魂的尼采无法改变什么,他疯了。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哲学上也来重估一下HITLER的价值呢
TOP
9#

。。。。
最后编辑biddulph 最后编辑于 2009-05-14 15:41:34
TOP
10#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3 21:54:00 发表
人的激情就应该像勃拉姆斯交响曲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多也不少。人没有激情——用句糙话,那还叫人吗?人如果激情过了头,那不成动物了。当我们的激情能够像勃拉姆斯那样以一种结构态的样式表现出来,我们就更完成了作为人和激情的两重超越,我们盘旋于庞大的美之中,它使我们自如自乐而不能自拨——这样,我们就能少干许多坏事和没价值的事。至于纳粹的问题,咱们还是别讨论了,这太复杂。

经典 最佳答案
TOP
11#

看来这次讨论BRAHMS是历来最好最深入最纯正的一次了
TOP
12#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5-10 21:18:00 发表
我们在听音乐时常说德奥声,其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我理解,主要是指它厚重音色下的史诗性,重理性结构的思辨性,外表冷峻内里火热的两重性,如山脉和森林一样广阔和博大的客观性;按这个标准来理解,那勃拉姆斯就是这种德奥声的最纯正代表——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德奥声在勃拉姆斯这里发展到了顶峰。如果说贝多芬开创了这种德奥声,那由于他强悍的性格及太鲜明的个性特征,其强烈的主观性已成为一种你必须接受的客观性——所以,我

勃拉姆斯和约阿西姆的友情是我最羡慕的一种类型,2位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我现在最喜欢的小提琴学派就是德国派那几个元老,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只有PAGANINI了
当然感情上更倾向德国派
当你迷上了BUSCH的独奏再去听约阿西姆留下的2首小无和匈牙利舞曲就知道为什么约阿西姆可以让德国小提琴学派崛起!
BRAHMS的匈牙利舞曲美得让人流泪
TOP
13#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5-13 22:55:00 发表
德国人民其实更喜欢斗!而为600万犹太生命寻找意义的伟大哲学实践就是——送他们进毒气室?!并借以表达德意志民族对这些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人类一TM思考,上帝就发笑”。尼采们翻箱捣柜找出一把漂亮的左轮手枪,希特勒们捡起那把枪并好奇地扣动了扳机~~~BANG!@#!?%~^#$ 唯一勉强能被称为“哲学意义”的就是——靠,这是一真枪!

而Mr. Brahms对上述这些根本一无所知,他

哈哈,最后一句有意思,上面的无法苟同
TOP
14#

每个人的权利意志不同就不要去计较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