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839404142434445»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821#

音乐是心情的记忆,心情是音乐的写真。
音乐是上帝赐给苦难人的补偿。
听音乐能保持心境的平和,
常欣赏音乐很少有无法排遣的寂寞,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它可以直接替我倾诉心事,
可以与我的苦乐发生共鸣。
忘不掉的是过去酸楚的记忆,
不能更改的是进行中的现在,
捉不住的是无法预知的将来。
眼中捕捉世界的美丽,
心中永留美丽的世界。
TOP
822#

回复 4991#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您好!!正是此张CD,
TOP
823#

张兄您好!!没错!就是这张CD,请老兄点评一下听感如何?
TOP
824#

《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有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这部戏剧没有什么深远的社会意义与内涵。它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喜剧化的。
TOP
825#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的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莎士比亚的这部青春剧欢乐而充满谐趣。门德尔松的序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莎士比亚原剧的戏剧化场面,再现了原剧青春欢乐的气氛,同时也为浪漫派音乐会序曲树立了一个典范。门德尔松写这首序曲时只有17 岁,管弦乐技法已相当成熟。在此之前,他已经写过一部喜歌剧和12 首由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性作品,他的第一交响曲也已完成,这首序曲在门德尔松的作品编号里列为第 26 号。所以,尽管写作时很年轻,却不能说是少年习作,因为这首序曲以精巧的结构、纯熟的配器、绚烂的色彩而为人称道,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杰作,任何一本音乐史,在谈到 门德尔松时都不会略过此曲。 音乐学专家们一致认为,门德尔松在序曲《仲夏夜之梦》里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熟,而最早提出这一看法的,是德国大诗人歌德。歌德比门德尔松年长60 岁,两人结有忘年之交。歌德在青年时期曾有幸现场聆听过少年莫扎特即兴演奏钢琴,在听了《仲夏夜之梦》后,断言门德尔松甚至比天才的莫扎特成熟得更早。诗人对自己的这位少年朋友的赞美之词也许略有偏颇,事实上,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是无人能比的。而门德尔松的成熟则不限于音乐方面,而在于文化方面,是文化的早熟。 门德尔松自幼便开始接受良好而严格的教育,优裕的家庭带给他的不是舒适和安乐,而是刻苦全面的学习经历。除音乐以外,语言、历史、科学、哲学、绘画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成长为理性和热情兼备、热爱古典艺术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19 世纪初期,德国艺术界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莎士比亚的文化影响是世界性的,在欧美国家里,莎士比亚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故事,除诗和戏剧本身以外,其他艺术领域都从中汲取营养,并且用各自的方式表现莎士比亚的内容。在以艺术手法表现时代思想内容方面,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应采取“莎士比亚” 道路。莎士比亚德文翻译的主要倡导者和译者之一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诗人,学者和批评家。他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思想最有影响的传播者之一,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德语译本是标准文本,最具权威性。由于施莱格尔的倡导和推广,在当时的德国文化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莎士比亚热。门德尔松的祖父、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自己就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大独白里最著名的句子“生存不是死亡”以及其他一些格言的德文句型便出自他的手笔。 1826 年,当时还只有17 岁的门德尔松就读了《仲夏夜之梦》的德译本。剧本欢乐戏谑、妙趣横生,人间与仙境的爱情与烦恼交织成欢愉浪漫的气氛。门德尔松沉醉其中,并很快找到了用音乐再现戏剧欢乐的灵感。他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乐曲采用奏呜曲式,虽然表现的是戏剧场面,却不是具体情节的描写,门德尔松的兴趣在于表现剧情里的神话世界,他着力调动管弦乐队的色彩,用高超的配器技巧绘色地描写月光清朗的夏夜,在树林里、在梦境中五彩缤纷的神奇境界。莎士比亚的原剧里有人间的两对恋人相互交错的戏剧性恋爱烦恼,有仙境里仙王奥布朗和仙后提泰妮亚夫妻不和而发生的龃龉,奥布朗唆使小精灵迫克滥施法术,却造成许多阴错阳差的戏剧性场面,最后误解消除,法术收回,有情人终成眷属,形成皆大欢喜的结局,戏剧情节展开头绪很纷繁,如果采用拙实的手法以音乐描写情节,很可能会一事无成。门德尔松巧妙地提取了剧中的仙境场面,这样就便于施展管弦乐队的色彩了。乐曲一开始,木管乐器组悠长的和弦展开了森林中的仙境: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活泼而柔和,像是林中仙女登场,在威严有力的宫廷场面过渡后,抒情的第二主题出现,这是温柔真挚的爱情主题,这时喧闹的小精灵加入进来,木管的作用在逐渐加强,配器技巧在这里施展手段,带给人意外的谐趣,模仿驴叫的主题是音乐里唯一可以与剧情直接对应的地方。当一切都得以充分地展示以后,角色便依次退去,森林归于平静。 序曲《仲夏夜之梦》写好以后,只在一些私人场合演奏过几次。第二年门德尔松就入柏林大学读书去了。这首曲子显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时隔17 年之后,青春喜剧《仲夏夜之梦》波茨坦上演,根据莎士比亚原剧的要求,演出时要有大量的配乐,普鲁士国王邀请门德尔松为演出写配乐,门德尔松便再次体验了少年时代的激情。他为演出写了十二段配乐,加上原来的长达12 分钟的序曲,音乐总长达一个多小时,几乎给全剧铺满了音乐。这给舞蹈家提供了方便,20 世纪初由名导演福金导演、尼津斯基和斯米尔诺娃主演的芭蕾剧《仲夏夜之梦》便完全搬用了门德尔松的音乐。如今在世界各地的戏剧舞台上,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配乐成了通行版本,形成通例的原因也很有趣,田因为人们如果在剧场里听不到 门德尔松那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几乎就要质询,你们演的是《仲夏夜之梦》吗? 《仲夏夜之梦》序曲连同配乐后来也脱离戏剧,进入了音乐厅。由于篇幅太长,作为组曲演奏时只保留五段:序曲、间奏曲、夜曲、谐谑曲、婚礼进行曲。谐谑曲幽默诙谐、活泼优雅,是同类乐曲中的上乘之作。夜曲中如诗如梦般的意境充满浪漫气息,令人难忘。 浪漫乐派作曲家们最爱在古代传说、中世纪神秘故事和古典文学里寻找文化资源,莎士比亚写于两个世纪前的诗和戏剧被无数次写成各种体裁的音乐。所以,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嚅有“莎士比亚音乐”的词条。在莎士比亚文化的发掘方面,门德尔松作曲家里较早的一位。良好的文化修养使他对古典主义精神尊备至,但是,在时代精神感召下,他的音乐是浪漫主义的,所以,有一些音乐批评说他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折中者,甚至说他是虚伪的浪漫主义者。这些批评产生于19 世纪古典与浪漫主义灾害争的论辩中,以现在的眼光看,思想的高中并不影响门德尔松成为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 门德尔松在34 岁时写了《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四年后他因病去世。在他的有生之年不会料到,这部欢乐谐谑充满青春浪漫气息的作品中的一首曲子,日后会成为一首实用性作品,在教堂里频频奏响。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把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当作婚礼必备的音乐,在那庄重华贵的音乐响过之后,无数人生的喜剧便开场了。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8-03 19:30:42
TOP
826#

回复 4999# 中山张 的帖子

哈哈,我比较喜欢听而已!酷暑难当就听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喝酒高了便听《魔女佳酿》,随音乐做群魔乱舞状也。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8-03 19:27:11
TOP
827#

《魔女佳酿》,吉卜森指挥 新伦敦交响管弦乐团

1)阿诺 谭姆欧湘特序曲 Arnold - Overture to Tam O’Shanter, Op. 52 2)
2)展览会的图画(穆索尔斯基,管弦乐改编:拉威尔) 侏儒Gnomus
3)展览会的图画(穆索尔斯基,管弦乐改编: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荒山之夜
4)圣桑<死之舞> 骷髅之舞
5)洪佩尔丁克《奇幻森林历险记》女女巫的坐骑
6)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
TOP
828#

回复 5002#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您好!您的点评相当有意思!您住在龙宫对不同版本的评价有发言权,很好!您今后可多来点大作,对我等烧友大大有利。另我觉得此系列CD在系统没调好前听效果不行,是试机碟和考机碟。这些CD好就好在录音和作品都一流!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TOP
829#

回复 5004#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所言极好!您是幸福的人,哈哈,您所言宝贝就看缘分吧。
TOP
830#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在黑胶里面Decca 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这版算不错之选。但Xin兄选24K大伦敦CD您就选错门了;这个版在Decca古典之声系列中也有发行过(发行时间好象比24K大伦敦还要早一些),是德国PMDC半银圈版的。如果用这张Decca古典之声系列的马格《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第三交响曲》对比24K大伦敦版的,您就不会再听24K大伦敦的了,实在差得太远了。另外,Decca 马格版是必须要有的版本,但此版不是演全曲的。您也要再找以下这张,也是《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全曲的演奏和录音都最好的,是EMI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和金翅雀(Finchley)儿童音乐团,主唱:Watson、Wallis等。

EMII 普列文版CD,以下这几个唱片版本是最好的了(音质优良如下排序),有机会见到就要买了。1、日本"黑三角天使",SONY压碟“细凸字”,内圈“+++++ 11”无ifpi码;2、日本"黑三角天使"东芝压碟,内圈:1A1,无ifpi码;3、日本"红三角天使"东芝压碟,内圈:1A1 TO,无ifpi码;4、西德SONOPRESS 压碟,内圈:“D”,无ifpi码。其它就不用买了。

图片分别如下:
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03 21:03:24
老张以上所文内容很精彩,学习了!谢谢!!
TOP
831#

回复 5004# 中山张 的帖子

好碟啊!流口水,。。
TOP
83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3 21:11:00 发表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8-3 21:07:00 发表
张兄您好!您的点评相当有意思!您住在龙宫对不同版本的评价有发言权,很好!您今后可多来点大作,对我等烧友大大有利。另我觉得此系列CD在系统没调好前听效果不行,是试机碟和考机碟。这些CD好就好在录音和作品都一流!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xin兄请认真看清我的帖。来点大作就不行了,因
张兄您的帖子我是很认真地看的。您说的情况我也有同感!在您的系统我知道您所说的是对的,因为我原来也是玩晶体管全平衡系统,也有您这样的听感,一般CD都放不好,特别是XRCD,香港TIS公司的母盘直刻CD那是一放就玩完!非得放头版银圈等老板CD才能坐下来听音乐。原因主要在1)前级增益过大,2)平衡线路好声代价大,3)晶体管后级是推挽电路。4)音箱摆位没处理好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8-04 01:33:06
TOP
83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3 21:37:00 发表
xin兄,您就完全猜错了,绝无您所讲的那样,您不要忘了我还有黑胶的作对比呀!!
没错!黑胶和CD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模拟,一个是数字,模拟听感自然真实,数字对于还原是一个挑战!此话题太大。
TOP
834#

您找一张Decca古典之声系列的马格《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第三交响曲》德国PMDC半银圈首版对比一下24K大伦敦那张,您就知道我说什么的了。这不是单我这里是这样的,所试过的同好都是一至意见的

张兄这个我同意!!版本不同声音就不同嘛,这个听您的!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8-03 21:54:01
TOP
835#

回复 5014# 中山张 的帖子

此话有理!
TOP
83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3 22:01:00 发表
现在有很多同好为何要不下头版和老版的唱片,因为他们在家里听,觉得新版与头版的声音都差不多,甚至还觉得头版的高音和底音不如新版碟的好。还有觉得新版CD比头版的黑胶还要好。

兄知道里面是何原因吗?
张兄我是很想听您说道说道的!欢迎张兄畅言!
TOP
837#

回复 5018# 中山张 的帖子

谢谢老张!
TOP
83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3 22:10:00 发表
问题我就是打字太慢呢!!...........
哈哈老张您不急,慢慢来,推敲出好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TOP
83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3 22:20:00 发表
哈哈............您看我几个贴都打了几个小时,并且还要用多种输入法再加手写,您说我利害不利害呢?..........哈哈。
哈哈,您是龙王嫩不厉害?当然厉害!!
TOP
840#

回复 4906# 670707 的帖子

07兄好!!您有拿西电300B毒我了,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