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41#

回复 391# 670707 的帖子

先生能不能谈谈,您对莫扎特的作品的评价,我就觉得听他的作品很美!
TOP
42#

回复 397# znd06 的帖子

先生您好!!能谈一谈您玩音响的心得体会吗?发烧重在交流,还请您说说:物理高保真,具体指啥?能试举一例说明一下吗?期待!!!
TOP
43#

回复 400# znd06 的帖子

先生对当今发烧现状的总结有新意!有思维才能有发现,我们期待您谈谈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请教:前帖“这正是一个原理误区造成的后果”,此话应如何解读!您说:本人做过多种尝试,最终仍选择的是物理高保真。也就是尽可能忠实于录音信号,令电声转换过程中添加或减少等走样越小、越少越好。尽管有些是可爱的失真。这话有道理,那您如何实施呢?盼赐教!
TOP
44#

回复 403# johnleeh 的帖子

这和音响文化历史有关吧!硬件和理念技术和经验都有待提高!哈搞笑!我突然想到了伤心的中国猪球。。。。唉不想了!!我非常赞同您对待发烧同好的观点!独处雅思,知音畅谈,人生何其乐啊!
TOP
45#

回复 396# 牛精凡222 的帖子

哈见笑了,我原来就是一个被音响玩的不学无术糊涂烧也!!
TOP
46#

发烧日记

我在今日,才听闻尊敬的X君拆掉胆机换上石机,并用此石机大战L君的“慢紧凸”PK发烧C的“马来死”的事情。后又接噩耗,说:美国"慢紧凸"居然搞不过X君的小日本“天聋”,差几条街。。。云云。当然此次“马来死”也在被毙之列。但我对于这等传说,是颇为怀疑的。因我是向来不认可L君和发烧C的“慢紧凸”与“马来死”的,也不信X君的小日本“天聋”会有如此本事。况且始终微笑的L君及和蔼的发烧C,竟会被小日本的“天聋”气的当场吐血!?然而片刻电话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是音响P大师。真相,已使我热泪盈眶了!电话,尤使我应接不暇!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似乎知道发烧友玩不好音响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不再沉默中换线就在沉默中摩机!但,我还有要说的话。。。
TOP
47#

真的发烧友,敢于直面惨淡的发烧现状,敢于无视存在已久的垃圾器材。敢于忍受难听的噪音,这是怎样的魄力者和豁达者?然而音响与音乐又常常为智者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发烧带给烧友的满身伤疤。仅使留下残不忍听的器材和烧友破碎的心。在惨不忍听的器材和烧友破碎的心中,又给他们乱花钱的缘由,维持着这是音响非音响的会响器材,我不知道这样的发烧路何时是一个尽头!发烧友还是在这样的垃圾器材里,发烧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X君,L君,发烧C相互PK后的日子也只过了一天,我的发烧忏悔快要降临了吗?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TOP
48#

我没亲见,听说,他,始终严素认真的X君PK时是面带着淫笑的。自然,PK此二君也太小菜也。稍有心智者都知道X君的听音系统有机关啊,但勇敢老实的LC两君竟被其算计,不知就里,昂然付义PK斗鸡,结果自然枉气得吐血,可怜可叹。同去的众烧想帮LC两君,却也身陷囚笼,将来很有可能再吃一枪子,又被X君照例毙于地上。这是怎样一个PK场面啊!发烧友“耗子扛枪”的光荣传统,不幸又被XLC三君子发扬光大了。只有善良而天真的我还在内心呻吟,但更多的发烧友却居然昂起了头,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唉,不知道哥哥背后有伤疤。。。。
TOP
49#

我知道,我向来是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发烧圈的。但这回很有几点值得我去考虑,一是还有没有器材更高班的烧友隐藏在背后,二是发烧友能否借此次3君PK,从中看出点问题,借而能以此步入健康良性的烧友互动,这才是正轨。三是我们发烧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参与啊!我深爱的发烧爱乐路,是始于幼年的(坐在灯光球场广播喇叭下听样板戏),虽然也曾疼过,但依旧深深为之着迷。屡次为之扼腕而不放弃。至于这次XLC三君之PK,虽不知他们各自前景如何,已足以使我坚定了,继续走,有自己特色的发烧路,倘要寻求这一次PK大行动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吧。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勇士,将更疯然而前行,呜呼!我已说不出话了,但愿能以此文记住X君,且能与发烧爱乐者共勉!阿门。。。
TOP
50#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TOP
51#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TOP
52#

一曲《高山流水》,给现代社会中的你我平添了太多的联想,我们渴望着,我们周围如能出现如子期一样的知己,也不枉来人世一遭,无论是红颜,蓝颜,只要和我们心灵来点共鸣,就是一种幸福。
  可我思忖着:如果子期在他们最要好的时候非阴阳两隔,真的能天长地久么?我表示怀疑,我将以小人和他们相比,我年纪小,自然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结尾一:
  他们成为好朋友之后,两人来往越发密切。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伯牙的母亲见伯牙整天沉迷于音乐中,就打算给他成个家,据说成家可以定性。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父母的安排下,伯牙只得从命。子期也在山林中找到心爱的女子,各自的小家红红火火。两人对音乐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彼此走的依然很近很近,常常相约听曲,聊天。一年,两年。钟氏和余氏颇有微词,当伯牙在子期的琴房里连待三日不返。两家眷终于如河东狮吼,在双方家眷的强烈抗议下,两人渐渐疏远起来。在子期难得到来的日子,伯牙也少去附庸风雅,最后,那琴上也是蛛丝连连。
  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一样,结婚了,家里的那位管东管西:查电话,看信息,问朋友,追踪,如007般敏锐!最后被轰炸的那方终于在无耐之下,除非不想将婚姻贯彻到底。大多乖乖收心,只能对着网络或者书籍,羡慕一下伯牙子期之友谊!
  结尾二:他们成为好朋友之后,两人有时间就在一起探讨音乐之真谛。在伯牙的熏陶感染下,子期对琴也有了很大的兴趣,每每也弹上几曲。因为是好朋友,伯牙自然倾力教学,子期的悟性非常好,不久,他的琴艺也大增。两人常常一起弹琴说笑,快乐如神仙。不久,某音乐学院,招一教授。伯牙想:我的《高山流水》是举国之最,一定会聘请我。他在得意之际,子期这边也思量开来:常年打柴,衣食无定。如果我能被聘请,今后就不愁吃喝。他也在家辗转反侧。凡技艺之精通者,大多曲高和寡。在伯牙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子期却决定给某学院领导送点山珍野味了。几个月后,伯牙得知音乐学院已经聘请了子期,怒骂三天,终于气绝!  
  此时的我,想起有这么个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驻跸镇江金山市,他看到穿梭似来往于金山脚下的船只,便问主持方丈:“你能告诉朕,下面有多少条船吗?”方丈说:“两条,一条叫追名,一条叫逐利”。的确世界上最看不破的就是名、利二字。在名利前有多少人能将友谊放第一位?伯牙子期也是平常人呀!当面临生存大计,他们能退让吗?
  当我写下这两结尾,我诚惶诚恐。不知道是现实教育了我们,还是我们过于现实。也许伯牙和子期之友谊只能书中寻,人间难得几回闻吧!
TOP
53#

回复 426#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先生说的好啊!
TOP
54#

回复 427# znd06 的帖子

据我说知,电子分音应该能解决音箱难于驱动的问题,但如此玩法也不是一般经济条件的烧友能负担得起的!从技术层面看,电子分音要玩好也需下大工夫啊!不过先生您说的这种思路还是值得有条件有能力的烧友尝试的!有能力,就玩最好的是每一个烧友心中所愿也!谢谢!
TOP
55#

回复 433# znd06 的帖子

如此甚好!先生有机会能不能晒晒您的作品.我想三万圆能玩出先生贴上所说的音响意境!是我等烧友的巨福啊!!盼分享,不知道您愿意吗?
TOP
56#

回复 437# znd06 的帖子

欢迎先生交流发烧心得!我等发烧友难得有幸坐在一起,感谢楼主,更感谢跟贴的众烧。我想包容才能共享!和谐才有快乐!为求发展,我等自应地不分南北,烧不分老幼,一切烧友皆应平等,共同维护这一个来之不易的,让我们众烧都能自由切磋发烧感悟的平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先生您就不要顾忌了,恭请斥教!
TOP
57#

先生您好!!有好的听音室没人不想,有好的器材那就更想要了!我的个人观点:先玩好自己的器材当然也包括您的房间。比如不花钱的方法:摆位。花小钱的方法:器材间各拉一组专线(有10-15米就好了),垫材的选择(包括您的音箱),震动的导引与消减,您可以试一试使用脚钉垫音箱,也可以试一试把音箱的喇叭单体固定螺丝加上弹簧垫圈,不要璇得太紧,声音不够开扬的话可以弹一弹固定螺丝,您房间的线材理一理不要让它们打圈并用粗细不同的弹簧架离地面。方法还有许多,只要您勤于摸索一定能发现声音是可以由您自己制照的。摆位就是房间的声场处理,我建议您辛苦一下,试一试把音箱退到离墙0.5米的地方听一听,音箱间距先不动。好了,您一定会有发现的,别急,接着摆。更大的惊喜在后头!!玩玩吧,不要老坐在电脑前哈哈锻炼一下...?
TOP
58#

回复 445# 聆听之乐 的帖子

我们要想知道摆位对声音的影响有多大,就必须明白我们在听音室听到的声音是如何来的?更要明白舞台是什么?音场又是什么一回事?当然也要搞清楚频率响应与音场的关系,还要知道最佳摆位是什么一个状况。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听音室听到的声音是器材发出的直接音与房间的反射音合成的复合音,所以在器材不动的情况下,改变反射音就能改善声音,当然方法不止一种,我们只讨论摆位这一种不花钱的有益健康的方法!第二舞台简单的说就是乐队与歌者所在的地方,而音场是乐队与歌者所在舞台空间的大小。就像您在房间讲话和在室外讲话,您还是您的声音但您给人的听感自然不一样,空间不同这就是音场,您站在哪里那就是舞台。第三我们知道越高的频率有往上,往后及往前扩散的现象低频也同样如此,而中频部份扩散的程度较高频及低频少,我们知道乐器的直接音大部是中频,为此我们可以知道各种不同的频率形成音场,换句话来说就是频响营造了三度空间感(音场)。而中频(乐器的直接音)确定了乐器与歌者的定位感,定位处就是舞台。第四如果您常玩摆位,您就会感觉到大多情况下,喇叭距离后墙一段距离后,自然就会形成一个音场出来,这是因为反射音源比直接音音源慢4到6M秒(音箱距离后墙50到100公分),有了音场就能很好的区分舞台的大小比例,各种乐器的定位与形体感就会出来了!我们如何判定最佳摆位呢?我想这对每一个烧友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问题,可是我的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感觉都会不同,自然结果也就不会一样,只要您喜欢怎么摆都可以。不过最终只要当音箱距离后墙某一距离时,各频段的比例恰到好处,此时各种乐器的声音最清楚,音场与舞台的比例越合理,您就可以更清楚分辨出音场与舞台。难度虽高但只要您不断努力,紧抓重点,把反射音与直达音的相位调到最准确的重合,此时乐器的线条轮廓最清楚,频响的三段也最平衡,律动感最强烈,声音最真实感人!摆位的步奏和主要原则下次再讨论吧,一点心得体会您不妨一试!
TOP
59#

回复 454# znd06 的帖子

先生加油啊!您的音源和功放呢!晒了就不要怕太阳吗!无需打伞。。放心晒不死人的,大不了脱层皮,男人吗,怕个鸟!!您说呢?
TOP
60#

偶感

      古人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的质地致密坚韧而不生脆,光泽柔和温润而不夺目,色彩高贵内敛而不艳丽。古人赋予玉石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君子比作玉石。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世人眼中的君子应该如同玉石,品质坚韧厚重,性格谦虚内敛,性情柔和平易,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温良恭俭让。解放以后,一场运动接着一场运动,君子不吃香了,你说他是君子,他认为你是在骂他。玉还在,人还在,君子没了。君子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意时从未骄纵过,渐渐被人淡忘时,从未失落,君子被冷落时,也从未感到难过,君子能从容地从人群中闪出,不理会那些世态炎凉。他气定神闲地看待世间的一切,过着淡如流水的日子。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与骄傲相对的,骄傲是一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行为,当我们被骄傲蒙蔽了双眼,我们就很难看清自身的客观实际与周围的具体情况,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提倡谦虚,反对骄傲。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拥有一个谦虚的态度,能够使我们从别人身上学到不少知识,也能通过对比改正自己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谦虚能使我们更好地与同事、朋友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真正的谦虚并不是教我们妄自菲薄,什么时候都选择明哲保身沉默是金。一方面当我们有好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应该勇敢地提出来,另一方面,当我们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某一工作时,也要大胆毛遂自荐,发挥自己的才能。
   最后,我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连一代哲人都如此谦逊,我们作为一个凡人,更要勤勤恳恳,以一个谦虚、踏实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干好自己的事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