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21#

回复 80# Dr kuang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指点,你所说的几张唱片我都有,待时我再次聆听、比较后向版主汇报。
TOP
22#

我这次在音箱选择方面也花费不少精力与时间,主要问题是:音场的现场感、乐器或演唱者的定位感、细节表达的丰富性、乐器的形体感等诸问题的解决。
TOP
23#

有朋友问起声音密度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一套音响系统在播放音乐时,听者能感觉到左右扬声器之间整个音场是丰满的,如同一幅画是整个布满的。
TOP
24#

我喜欢马勒的交响乐,例如他的第2交响曲,以前我在看滕斯泰特排练指挥第一乐章时,要求有一段紧跟高潮的弦乐部分要拉出温暖而又强韧的音色,它象征着生命的体验与蓬勃;但是我以前在音响器材和现场演出中从未听到(包括腾氏在EMI的录音唱片)这种声音,幸运的是这次在调整过的器材中,将偶得腾氏现场录音唱片进行播放,这次惊奇了,在那一节居然不折不扣的听到伦敦爱乐拉出温暖而又强韧的音色,演奏完毕让我捂嘴惊呆。
TOP
25#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在器材调音方面不做唯一标准,现场演奏、现场录音、音像、各公司唱片我都会选择,将其作为综合体来考验器材的准确性,这样能避免顾此失彼、片面的看待问题。
TOP
26#

声音密度与力度问题,以我的理解说的再详尽点,举例:刚才说到弦乐拉出“温暖而又强韧的音色”,“温暖”是情感的表达,如果声音密度不够是无法体现的,“强韧”是力度的表达,在这里要求演奏者的有节制控制力度;诸位试想:这两个问题完美的结合起来要求音响器材能还原,其难度之大实属不易啊!
TOP
27#

回复 89# zhou5889 的帖子

不知先生是否同意第90#意见呢?
TOP
28#

回复 82# 聆听之乐 的帖子

LZ开了这幅帖子,本人在上面手舞足蹈不成体统,只求开心便可。
TOP
29#

财力是出好声的物质基础,发烧经验是好声的意识基础,两者真正的结合才能孕育出名副其实的好声;不知同好们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TOP
30#

如下帖“胆机为什么感觉速度慢?”所示,烧友们感觉胆机速度偏慢,不如石机快速、迅猛、暴力强劲,然后石机的尖锐、冰冷不如胆机饱满、温暖;但是现代音响技术已经使胆机快捷、凌厉、瞬态反应如同晶体管机般准确,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TOP
31#

回复 97# 我爱T330D 的帖子

一点没错,烧友选择音箱是整套器材基础,关键是如何选择,也就是使用者到底要什么,一定要清楚。
TOP
32#

不少烧友在选择音箱时爱用“知名度高”的低效率扬声器,误以为声音中性、密度高,但是在实际配置中劳民伤财却不得效果,这样就陷入了音场紧缩,无乐感,声音如同白开水般无味,并以此结论说:音响器材声音无法还原现场感。该观点尚未諳味音响知道啊。
TOP
33#

另外,烧友们在选择音箱往往一时热情,其实对心仪的音箱了解不够透彻,我建议烧友在选择音箱时应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该箱子需用何类功放驱动,如何调节箱子特性,音源侧重哪些方面。
TOP
34#

烧友如果想取得我前面描述的音场与音色,建议选择大箱体扬声器,小箱体无法达到乐器的形体感与透彻的解析力。
TOP
35#

回复 105# 聆听之乐 的帖子

你现在听何箱子呢?
TOP
36#

回复 110# 聆听之乐 的帖子

你客气,我和你一样,从听小箱子开始直到开始听2米多高大箱子;我认为发烧友应有孜孜以求、坚韧不拔的追求精神,音响发烧是陪伴人生道路的过程,是认识主体对事物的探究过程,正真的发烧友是学识、素养极高的人才,佛家所说的“悟”字在同样适用在烧友中间,对音乐的认识有所“悟”时,就是上一台阶过程,音响发烧从学科角度讲是文科、工科、理科的综合体,故此不少DIY朋友在此路程中惨遭“滑铁卢”,我们也不妨查阅国外从DIY走向成功的人士,他们除了专业技术上不辞辛劳,其“字”外功夫又投入多少,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设计大师一生中成功作品才几部。我们烧友需要的是“如可站在巨人肩上”。
TOP
37#

回复 103# 聆听之乐 的帖子

我的112#帖子发完之后,我感到惊讶这些朴实的话语,却体现了更深沉的含义,你诺不弃可保存,以后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TOP
38#

最近看到几条帖子讨论:听音乐是“听响”还是“听味”、发烧友应当“听声音”还是“听音乐”。对于这些问题我的意见如下:
1.发烧友中有把音响器材作为男人玩具的人,他们主要是玩不同音响器材为快乐。
2.发烧友中有DIY朋友,他们以追求制作过程为快乐。
3.发烧友中以音响器材为手段,以听音乐为快乐。
这三类群体在一起必然产生不同观点,我认为由此引起的不同观念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第三类群体容易迷惑、目标不清,在这里我把问题分析如下:
1.音响器材HF性与音乐性需兼而有之,HF性是基础、音乐性是辅助;音响器材需确保高高分析力,一套器材没有音场、质感、音色而谈音乐性是苍白无力的;音乐性可在器材搭配、调校上进行调整。
2.不要把染色、有添加剂的器材当作好声,好听的器材不一定是好声,某些器材中频部分较突出,使人认为好听;有的高频亮丽而有的低频澎湃使人激动不已,我说这些都不对的,因为它是不平衡的、病态的。
3.音响器材选择需要妥协;选择你目前阶段需要的声音作为听音乐的手段,以取得愉悦。
4.不要过分迷信古董器材,相信科技是进步的。
TOP
39#

回复 116#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哈哈,看来你也有同感啊,说明先生在烧友圈子中交往挺深的。
TOP
40#

回复 117# 670707 的帖子

给你回信为何被拒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