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声心得汇总———6月5日更新——————既要有调声工具... [复制链接]

241#

元宵快乐

恭祝元宵快乐!
20230205_102035.jpg (, 下载次数:0)

(2023/2/5 10:23:32 上传)

20230205_102035.jpg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2#

——声音的“厚薄”和“密度”——

这个话题,也许前面的帖子里提及过,但随着镁声金凤凰3系列和接地线系列的调声优化,自己苦苦思考,反复测试和聆听,又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展开把这个话题说一说。

这几年,在开发和优化金凤凰电源线的过程中,不断碰到两难选择,那就是要 “厚度”还是要“解析力”的取舍。无论是导体,还是编织结构,还是外包材料,尽管已经优化出了好声组合,但依然或多或少存在这两个方向的癖性,需要在设计时进行整体把控和反复打样试听。

通常来说,声音的“厚”是个褒义词,偏厚声的效果,总是比较耐听的,而“薄”就是个贬义词,和“数码声、刺耳、烦躁、不耐听”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这基本是没有问题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也不能太绝对,例如特别厚的声音,往往会损失鲜活度和微动态,也不是真正的好声音;而某些略薄声的器材,清新通透,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由此可见,厚声和薄声,并不绝对代表着好声和衰声,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烧大烧,如果要形容更加真实、有内涵、贵气感的声音,往往会用一个词,有“密度”或者有重量感的声音。

镁声个人的看法,“密度感”才是真正的形容好声音的褒义词,也就是说,好的声音一定是有密度感的声音,而缺乏密度感的声音,一定是不好的声音。

有的器材,声音够厚,但比较浑浊,结像散,低频结团,速度慢,就缺乏密度感,镁声当年用过不少这样的器材,例如某美国大牌箱子,厚润型美声的代表,入门的落地型号低频就缺乏解析和线条;某些英国经典箱子,S打头A打头的,价廉物美的厚声典范,但以现代调声观点来看,解析力和密度也是不足的。目前音响中叫好又叫座的一线顶级品牌,都是既有解析力,又有密度感的声音,例如镁声自用的TIDAL,还有很喜欢的高文、TAD、FM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密度感”,所对应的声音的物理特性是什么,又怎么样才能得到有密度感的声音呢?

(待续——)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3#




——镁声接地线的终极玩法诞生!——


太激动了,忍不住借此贴告知镁声接地线的客户,一个最新最完美的玩法,比之前推荐的环状玩法效果翻倍,亲测有效!不可思议!!

本来自己的系统有独立地线,以为这种玩法提升不大,就没有测试。老烧林兄试玩惊喜万分,力荐我也试试,果然,老烧的听感是一致的,效果翻倍!

用这种玩法,万元内的接地盒基本可以无视了。特别在此郑重宣告:镁声接地线不再需要连接各种接地盒,会大大制约接地线的发挥!

效果请参考客户反馈,这仅仅是环状玩法的反馈,改装成电源头直插墙插或排插后,声音走向和风格一样,效果加倍!

请勿在此贴跟帖询问产品购买事宜,请加微信或者移步产品专贴了解详情和客户听感反馈。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aspx?forumpage=1&topicid=253789&page=end&jump=pid#3561601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4#


——声音的“厚薄”和“密度”——之二——


音响调声,首先要把声音的各种听感,和声音的物理参数、特性进行对应,然后才可能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这就是音响调声的方法论。
.
发烧友基本都知道一些听感和声音物理参数的关联,例如声音偏亮就是高频过多,沉闷就是高频过少,薄声往往是中频内凹,而直白不鲜活就是微动态差。那么声音的密度感,对应的是哪个物理参数呢?
.

镁声算是收集调声专著、音响论文和精华帖子比较多的了,但一直没有搜到对于声音密度感的专题介绍。著名的台湾刘主编的大作《音响二十要》中,有以下描述:

.

音响第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

——刘主编的文章比喻得很形象,但依然没有说明声音的密度感所对应的物理参数,所以调声时依然无从下手。镁声在这里提出自己的观点,抛转引玉,不一定对,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
.
我们知道,声波振动具有三个特性:频率、振幅以及相位。一个声音的频率决定了这个声音的音高有多。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的声强有多。相位则代表了声音开始发出的位置。声音的密度感,对应的物理参数就是声音的相位——更确切地说,相位准确的声音就是有密度感的声音,而相位不准确,就会丧失声音的密度感 声学里有一个“声能密度”的概念,指的是单位体积里声音的能量大小,和声强是关联的,和发烧友所说的“密度感”不是一回事)
.
验证镁声的这个观点其实很容易,烧友可以把自己的喇叭线,在音箱那端正负反接,只要反接一个声道就行了,这时候,两个音箱发出的声音,相位是没法对齐的,听起来就是没有密度感的,空虚的声音。这时,即使把音量开得震天响,空间里声能密度很大,但依然是没有密度感的、刺耳的恶声!
.
当然,这是个相位全频都无法对齐的极端情况。多数情况下,发烧友的高保真系统,是可以做到相位在高中低频大部分时候都是对齐的。对齐度越高,声音密度就越大,听感就越自然,就越像真实乐器的发声。
.
(待续——)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5#

我发个参考碟,这几张过关了,定位清晰、形体凝聚、微动态充足、频宽打开,声音密度差不了
居中结像:流行民谣均可和一张现场录音艺术歌曲(必须),大无和居中低音大提琴(stoll那张jvc)
左中右中:罗西尼(阿卡多第二碟二重奏)、amazing duo更好、帕格尼尼小提琴和吉他

呵呵
yangxfeng 发表于 2023/2/14 11:57:23

谢谢您的分享!很认同。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6#

.
——声音的“厚薄”和“密度”——之三——

一套音响系统,要做到全频宽相位完全对齐,尤其是不随音量大小飘移的相位对齐,其实是很难很难的,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因为所有的耦合电容、电感,都是天生的“移相神器”。以喇叭为例,后级出来的音乐信号需要经过分频器,分离出高频部分和中低部分,从不同的单元播放,再同时到达人耳,合成完整的音乐。分频器里的分频元件,电容、电感等,都会造成相移,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修正(请回顾一下镁声之前写的摆位的文章,里面提到的声学源点对齐,也是同样的理论基础)。而除了喇叭,解码器、前级、后级,也都或多或少地会造成相位飘移或失真。
.
由于相位飘移的情况复杂,既和频率关联,又和音量关联,而且瞬息万变,所以是无法用简单数据来定量描述的,例如,您不能说自己的音响系统或者某一件器材相位失真为零,这是不可能的,(规范的说法是在播放1khz基音信号时,测得的两次谐波相位失真为**度)。但对于具有丰富聆听经验的老烧,是可以“听”出相位飘移的厉害程度的。
.
很多烧友对于声音的密度没有完整的概念,更没有定量鉴别的经验,可以通过对音响的结像大小和真实乐器的比较,来初步判断。如果结像大,散,而且仔细摆位都无法聚焦,那可能就是相位飘移得厉害,声音的密度也不会好。例如镁声在设计和制作音响线材的时候,测试出来的分布参数也只是作为参考,还要通过试听验证:只要各种频率的乐器的结像大小,都和真实乐器相一致,轮廓清晰,而且调大音量结像也不会突然变大,相位失真就不会存在问题。所以,烧友试听镁声线,有些初烧反馈声音变小或者结像变小,这其实是正确的方向(同样音量下,让结像变大很容易,变小很难),是镁声多年刻苦研发线材科技才得到的声音特质。
.
还有一个例子:某本地高手复刻的后级据说推力无穷,两端延伸也极好,超过几倍价位的原版进口大牌后级,镁声想购买一台,就上门试听。当时播的是打击乐,初听果然是上天入地石破天惊,比原版后级动态更大,推力更强,非常过瘾;但换上小提琴的曲目,怎么声像似乎比中提琴还大?!接上原版后级对比听,所有的乐器结像比复刻后级都小了一圈,和真实乐器相当,强奏出得快,弱音细腻婉转,这才是音乐,这才是有内涵的声音,镁声立即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
后来镁声购买了高文的两套后级,一大一小,大的是前旗舰mimesis29.4双单声道,两台各重70多公斤,小的是入门的job500,价格相差近10倍。接同一部前级,分别推tidal落地箱,出来的声音音量和音色居然完全一样,两端延伸基本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29.4的结像更小,速度更快,密度感更好!这个经历让镁声得到很大的启发,从此调声就往高密度、高速度的方向去调整。每次开发新的线材系列,总是要接上小后级来试音,能让小后级发出接近大后级的高密度高速度的声音,那就成功了!
.
顺便插句广告——镁声凤凰系列线材,是有这个效果的。小后级接凤凰电源线,和大后级接青鸟电源线,出来的声音几乎一样!欢迎试听验证。升级器材前,试试镁声线!
.
(待续——)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7#


——声音的“厚薄”和“密度”——之四——

.
假设一套音响系统,音源、放大器、喇叭,都选用了高素质的顶级产品,相位对齐都不存在问题,那就能得到高密度的美妙声音了吗?——还是不一定,因为连接器材的线材,依然可能造成相位问题,让声音密度下降。
.
所有的音响线材,都具有不同的分布参数,这些分布参数也必然会导致相位飘移,损失声音的密度感。所以,有些品牌的线材带有相位纠正的盒子,来调整简单顺绞结构线基所导致的相移,而镁声线通过再结晶导体工艺、复杂的结构设计和手工编织,来保证全频宽相位的一致性,不需要“盒子”,也能保持声音的密度感。
.
玩线多的老烧应该已经留意到,市面的品牌线材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复杂编织达到设计目标的,就没有盒子,例如nbs;另一类是简单的顺绞线基,就往往会带有盒子,例如天仙配;还有一些既不带盒子又没有复杂编织的线材,一定会在导体上大做文章,例如kondo。无论线材设计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正确的理念都应该是通过改变分布参数来解决相移问题,达到高保真互联的效果。而某些品牌线材利用材料的辐射特性带来染色、甚至是利用衰减中频来提升两端表现的“科技与狠活”,只会让声音的密度下降,鲜活度下降,情感表达枯燥苍白,带来的是声音的显著变化,而不是全面提升。昨晚还有老烧客户反馈听感时,对此感慨不已,镁声作为从业者,不能展开细说,对此点到即止,请烧友明察。
.




(待续——)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8#

受益受教。另请教:近来,我用了一些钢珠、陶瓷珠的悬浮脚钉,都是可以晃动的。换之前,声音非常凝聚,解析力很高,结像比较小,听小提琴会出现丝丝缕缕的声音。换悬浮避震后且调整音箱后,声音变化挺多的,结像稍大了点,似乎没有以前结像的边缘那么特别清晰(以前有点刻画出来的感觉,现在是明显3D感大增,有很强的立体感,分离度好不少,层次好不少,结像形体更自然了,CD中现场或大录音棚的作品,能听出残响在飘散。我自己
桥流水不流 发表于 2023/2/16 15:42:18

.
脚钉所引发的结像和密度的关系

桥兄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有关脚钉所引发的结像和密度的关系,和发烧线材所表现出来的结像和密度的关系,从机理到效果,都是有所不同的,镁声需要再做一些实验,有了更加成熟的思路再系统汇报。
.
尽管镁声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整理出完全自洽的理论体系,但可以分享一些有用的经验和知识点,供参考:
.
1、脚钉很容易让结像变小,只要采用高刚性低损耗的尖钉结构,再配上石材底板,听感就是结像鲜明,线条清晰锐利,带来结像变小,“密度”增加的听感,但这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方向,这种玩法让声音变得锐利粗粝,有损情感表达。用于高端器材效果是负面的。
.
2、镁声涅磐钉和这类脚钉相比,声音的线条边界没有那么锐利,似乎是“密度”下降,但声音非常细腻,情感丰富,在任何系统都有正面的提升。涅磐钉也是可以晃动的。
.
3、脚钉也很容易让声音变得极有重量感。镁声12年前推出的第一代镁声钉,附赠了铅垫作为调声备件,这个铅垫一用上,声音立即变得密度极高,充满了重量感,但鲜活度会有影响,所以镁声只做了一批,赠送给大家酌情使用。
.
以上的实践说明,脚钉所带来的“密度感”“重量感”“结像小”,并非完全正面,和线材所带来的听感“密度感”“重量感”“结像小”,从机理到实质都有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所以镁声在此系列帖子的7楼就说:“测试前先把音量开到感觉略吵的响度,然后换上待测试器材,如果感觉不吵了,而且细节没有缺失,三频没有失衡,情感(音乐的微弱起伏)更加饱满,那这就是正确的变化。更加妥善的办法是:听几天之后,再撤下该器材,如果觉得声音变得索然无味不吸引你了,那么恭喜您,终于碰到了好的器材!
.
细节没有缺失,三频没有失衡,情感(音乐的微弱起伏)更加饱满”,这几点是镁声一以贯之的调声原则,无论讨论密度结像,还是音场宽深,最终都要回到这三点音乐的本质上去衡量。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49#

.
——声音的“厚薄”和“密度”——之六——
.
还有一个削弱声音密度的重要因素,但往往被烧友们忽略,那就是感应电。
.
前面的帖子中,镁声多次说过,器材工作时,会在机壳产生大量的感应电(或者叫高频杂波、串扰),由于频率高,而普通金属的高频阻抗很大,很难瞬间及时通过地线排出,感应电在机壳表面快速无序振荡,产生紊流,反过来也会耦合到机内的电路板和元件上,对音乐信号产生调制和“染色”。这种“染色”和音乐信号有一定的关联和对应关系,但是不同相位,造成梳状滤波,不可避免会破坏声音的密度(这是镁声的思考模型)。因此镁声开发了高速吸收高频杂波的接地“缓存”——《魔笛》,接在器材外壳或者接地线上,就能大大减轻这个现象。
.
后来,镁声利用新的原理和结构,开发了效果更好的带有吸波功能的接地线,内测时很多客户反馈这条接地线即使一端悬空,也能增强声音的密度感,也是这个原因和机理。








.

说回线材,很多品牌线材在线身设置了豪华的金属套管碳纤维套管,或者叫谐振圈减震圈之类,套上了的确可以带来不同的听感,例如“泛音”增加、“能量感”增强等等。镁声也曾经在这个方向做过深入的研究测试。当发现套管采用不同的材质,甚至同样的紫铜材质不同镀层,都会带来不同声音的时候,镁声意识到这种套管其实是利用感应电的染色来改变声音,和谐振减震关系不大。所以后来情愿报废定制的套管,也不再采用这种“调声”手段。
.
再延伸思考,电源线的头尾,如果有金属外壳,不也相当于两个套管吗?——是的,当然也会带来染色。意识到这点之后,镁声线不再使用金属外壳的头尾,而是声音友好材质的塑胶,以取得更加保真的效果。烧友们看了镁声的文章,可以自己试试:哪怕是昂贵的欧亚德旗舰头尾F1M1,拆下铝合金外壳后,声音都有可闻的提升。
.
下次再告诉大家一个技巧:如何辨别录音中自有的真泛音和重播时感应电和染色带来的假泛音,以及胆机丰富的泛音究竟好不好?敬请关注。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0#

——说说音响的泛音(之一)——有用的基础知识——

·

先说明一下,关于泛音,乐器声学、建筑声学、心理声学、电声、音响器材等各个专业都有涉及泛音的内容,但其定义和内涵不完全一致,镁声看的杂书不少,知识体系也比较杂乱无章,本不擅长写这些理论探讨的文字。但发烧业界关于泛音讨论的文章太少,镁声抛砖引玉勉强为之。好在不是写论文专著,就把自己领会到的碎片化的知识汇报出来,供烧友们参考和批评。


尽管一些烧友评价音响的声音常常把泛音挂在嘴上,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泛音的真正含义,甚至把乐器的延音、余音、尾音和空间的堂音当成了泛音。泛音是基音波长的整数分割产生的,音调一定会比基音高8度以上!如果基音的波长是λ,那么泛音列就包含了λ/2、λ/3、λ/4、λ/5......的一系列泛音,好的乐器泛音列可以达到10几个之多,音高频率也趋于人耳可听频率的上限。



一件乐器的音色是由其泛音的比例决定的。如果只发基音没有泛音,声音就单调干硬苍白乏味,就像洒水车作业时播放的单音生日歌旋律一样。一把小提琴和一只单簧管都奏A音,但听上去谁都能辨认哪个是小提琴的声音,哪个是单簧管,就是因为小提琴的泛音,和单簧管的泛音不一样。即使拿单簧管和双簧管这两件同类乐器相比,单簧管具有更多的泛音,听感就比双簧管更加柔和丰满。


所以,前面的帖子里,镁声多次提到泛音,也多次提到音色的丰富,这基本是同一个概念。高端音响器材,对于泛音的还原比低端器材更加保真,所以音色优美丰富,情感表达力强。而现有的音响器材检测指标体系,基本都是基于输入单音信号的,并不包含泛音,所以检测指标上再高的保真度,都不能准确代表播放饱含丰富泛音的音乐时的表现力,一定要实听耳朵收货才能评判器材的好坏。音响线材也是如此,尽管镁声购置了不少线材测试仪器,但最终还是建议烧友把线插在自己的系统,通过实听对比来决定是否购买。


前面说过,如果基音的波长是λ,那么泛音列就包含了λ/2、λ/3、λ/4、λ/5......的一系列泛音,频率是波长的倒数,那么频率上就对应着2倍、3倍、4倍......这一系列泛音的响度是不一样的,以小提琴为例,每一把名琴都有着独特的泛音包络特征,而且泛音个数越多、响度越大,就越有表现力,对演奏者的要求也就越高。现代电声科技可以把名琴的音色取样(其实就是泛音包络线),然后加到电子乐器上,这样就能够让电子乐器模拟发出“名琴”的音色。当然演奏时的手感、像真度和表现力是打了折扣的。


(待续——)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1#

.


——说说音响的泛音(之二)——从录音说起——

.


为了更好地把握和调整听音室最终的泛音呈现效果,需要从录音的源头开始说起。

.

烧友都知道,录音时的麦克风价格差异非常大,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不等,其差异主要就是动态和完整泛音的拾取能力。录音大师平井义使用世界上仅有的几对、纯手工制作的瑞典Detrick de Geer Eterna Musica(永恒的音乐)麦克风,他强调,高分辨率录音的最大特点不是频宽有多少,20kHz以上人耳就听不到了,但对重现乐器的完整泛音却至关重要

.


.

更贵的麦克风,能更加准确地拾取泛音,人声会更加甜美润泽,乐器会有更加丰富的音色。由于某些经典的古董胆唛,不仅能够拾取乐器和人声发出的丰富的泛音,基于胆管的特性,还能激励出更多的“泛音”(偶次谐波),带来更加温暖亲切的声音效果,也成为录音师的收藏佳品,用来录制有特别味道的发烧曲目。这种录音,也许已经不算是高保真了,但由于音色甜美亲切,情感表达也依然充沛,仍然大有市场。

.

录音时话筒的摆位也非常重要,就像发烧友的音箱摆位一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果演奏空间的声学环境不是很理想,录音师会近距离拾取干声,后期在录音室进行合成和混音。在这个再加工的过程中,制作者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入不同的音效,包括“添加”更多的泛音。由此可见,录音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包括泛音的多少,既来自于演奏,也来自于制作。其中来自于演奏的成本很高,名琴的价格是练习琴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就是因为泛音更加丰富,所以听感上也更加纯净通透空气感十足,而后期添加制作出来的“人造”泛音,如果制作者水平不是十分高超的话,就很容易把声音搞“脏”,听感很浑浊或粗糙。

.

说到这里,镁声也吐个槽,很多录音为了增加所谓的“解析力”,混音时近场录音的比例过大,听起来细节夸张,但结像很大,演唱者的口型几乎有半面墙那么大,音场也平面化,没有纵深和3D感,听感很不自然。这样的“用力过度”的录音,却标榜为“发烧录音”,实属南辕北辙,镁声买回这样的碟子,听一次就恨不得扔垃圾桶。如果用这样的录音来调整摆位,也是无从下手的。

.

镁声极为佩服的小唱片公司Meister Music,据说录音从不在录音室里进行,而是选择声学条件良好的音乐厅或教堂,让独奏家与乐团在舞台上一起演奏,音乐和空间产生自然的残响,然后用单点录音把自然的声响录制下来,不再混音制作,直接出唱片,听感极为自然纯净。

.

以上内容是镁声拜师学到的一点录音相关知识,用来指导自己调声,镁声自己并没有正规的录音实践经验,仅供参考。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2#

回复 424楼镁声绕梁的帖子

听了楼主的介绍,买了一张Meister Music的钢琴大师 冈崎悦子 ETSUKO OKAZAKI肖邦名曲专辑,录音非常
IT86894MTR 发表于 2023/3/16 15:51:32


感谢反馈。幸好镁声没有辜负您的信任。🙂
。近期做线很忙,更新有点慢了。抱歉!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3#

——说说音响的泛音(之三)——

通过前面的汇报和其他参考资料,镁声有以下个人观点:

1、泛音是乐器(人声)音符的谐波序列,丰富的泛音对于音质、音色、情感表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完美”录入现场演奏的泛音是录音师的终极追求,准确呈现录音中的泛音也是音响发烧友的终极目标。

2、泛音越丰富,声音听感就越柔和圆润,越有模拟感。这种柔和不是器材驱动力不足速度慢时的柔弱,而是具有速度、力度、解析力、能量感、密度感的柔和,其实就是聆听真实乐器在面前演奏时的感觉。

3、音响效果中所有的刺耳、单调、直白、硬声、沉闷、数码味,都是泛音不足或者泛音失真造成的;泛音是调声的最关键也是最高层次的标准。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4#

.

——说说音响的泛音(之四)——如何调整让泛音更加保真——

.

.

前面介绍了相关基础知识点,目的都是为了展开回答这个最实用的问题:对于发烧友来说,如何调整音响系统,让泛音更加保真?

.

1、首先发烧友要有一个泛音准确的概念和标准。在这方面,会一样乐器(最好是小提琴、钢琴,古典吉他也行)的烧友有着先天的优势。镁声的客户群,有不少这样的烧友,能准确描述镁声产品使用到音响上之后,对乐器音色呈现带来的提升。如果不懂乐器,就要多听现场,除了音乐会,有机会到琴行,认真聆听老师们试琴,留意从练习琴到演奏琴,各有什么音色特点,也能得到很多心得感悟。

.

2、作为普通烧友,我们能在2米距离听到的真乐器,和录音中音乐家手中的几百万的名器不可同日而语,区别最大的就是音色的差异:音量更大、共鸣感更强、泛音更丰富、各个音阶音色一致性更好,而且可柔可刚,敏锐多变。但从音响中重播出来,就往往没有现场聆听真乐器那么美妙,现场聆听有强烈的实体感、沉浸感。——这就知道了调声的方向。

.

所以调声,除了调整两端延伸和音场,更重要的是调整音色、密度和感染力,其实也就是调整声音的实体感、沉浸感。

.

3、那具体要从那几个地方切入呢?这个问题其实有几百个答案,镁声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帖子,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具体实施的步骤,空间、供电、线材、接地、垫材?——每个环节的优化都有效果,也都必不可少。作为工薪发烧友,一入烧门深似海!几乎个个都囊中羞涩。所以最重要的是:

先从不花钱的环节开始!

先从可以免费试听的配件玩起!!

先从科学理性的调声经验总结和分析学起!!!

.

最后弱弱提醒一下:如果觉得镁声的帖子有价值,请把帖子转发给烧友群,让更多烧友看到,他们也会感谢您的转发!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5#

下午去音展逛一圈,发现了几样好东西,发朋友圈了,有兴趣加微信查看吧。
Screenshot_20230330-202858_Gallery.jpg (, 下载次数:0)

(2023/3/30 20:33:11 上传)

Screenshot_20230330-202858_Gallery.jpg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6#

.

——说说音响的泛音(之五)——线材是如何影响泛音表现的——

.
.

.

用线材来调声是最重要的调声手段,对于泛音调整来说,尤其如此。所以这里说说线材是如何影响泛音表现的。

.

十几年来,随着音响科技的发展,器材性能已经变得极为强劲甚至冗余,而线材却依然是短板,原因是静心研究线材科技的研发者还是太少,而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偏颇的经验和伪科技,造成初烧掉坑或者低水平重复。(镁声写了这么多,其中也会有偏颇之处,以后自己的认识和水平提升了,再补充改正。)

.

有些开发者认为,反正真正懂线的烧友也不多,只要能把线材做得像奢侈品一样精美,就能卖出天价,自然就不会在技术和调声上花太多成本。而发烧友拿到一款新线材,首先被奢华的外观吸引和震撼,如果再听出了变化,就感觉很神奇,就容易买单。

.

其实听出线材的变化是很容易的事情(尽管有很多盲听失败的案例,原因镁声在前面的帖子里分析过,不再赘述),而这种变化是正确的方向,还是错误的方向,就需要烧友认真分辨了。分辨的原则和标准,除了老生常谈的线条、延伸、音场等HIFI元素,更应该是以下几点:

.

1、声音是更像真乐器发声,还是更像电子乐器?

B站有很多电钢和真钢的对比视频,大家可以看一看,认真聆听体会一下;

.

2、声音更像练习琴,还是名琴?

网上也有百万美元的瓜奈利名琴和普通琴的对比,用手机外放就能听出差别;

.

3、开大点音量,是越听越好听,还是越听越烦躁?

正确的声音,开大音量之后没有压迫感,而是沉浸感、按摩感;如果大声一点就压耳朵,想离开,那一定是错误的,hifi性再好也是错误的。

.

问题来了,都是外观雄壮的发烧线材,为什么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声音走向呢?为什么有的器材品牌,只推荐自己的跟机线,甚至做成器材不可更换电源线的设计,是否说明,发烧线甚至不如跟机线呢?镁声做以下分析,供参考:

.

首先说说跟机线。跟机线是结构简单,多股细丝绞合的纯铜线,绝缘多数是pvc,这种结构和材质,是一种解析力、速度感、两端延伸都很中庸的声音,虽然有点蒙和慢,但也没有特别的癖性,对泛音的改变主要是线性衰减,和更好的线材对比,听感上就是不够水润透亮,不够敏锐饱满。而这些,顶级品牌的器材是可以在调声时进行均衡的。

.

当换上没有真正调声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发烧线之后,加粗的不合适的导体(例如镀银线)会激发薄亮的高频泛音;复杂的不明觉厉的编织会带来梳状滤波效应;各种金属饰品披挂会引发染色和感应电磁干扰,非线性改变泛音的分布;方向错误的屏蔽网会产生刺耳的效果。这种发烧线,带来的当然就是错误方向的改变。

.

而正确的线材,从头尾到导体,从编织到屏蔽,从绝缘到外包,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反复比选优化,以确保带来的每一分变化都朝着正确的方向,最终才能成就一条好线。这样的线材,如果替换原厂跟机线,也是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的。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7#

——说说音响的泛音(之六)——线材是如何影响泛音表现的——


写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421楼的问题:

.

如何辨别录音中自有的真泛音和重播时感应电和染色带来的假泛音,以及胆机丰富的泛音究竟好不好?

.

镁声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

1、录音中自有的真泛音是和基音以及演奏技巧和控制关联的,有强弱的变化,有丰富的情感表达的内涵;

.

2、胆机丰富的泛音也是和基音关联的,很悦耳,但和演奏技巧及控制关联度不大,情感表达比较单一,更适合播放特定的曲目,不够全面。镁声不反对也不鼓励,看个人喜好吧;

.

3、器材互联的各种线材,由于串扰和反射造成的振荡,以及由于金属装饰物的感应电造成的染色,也会有泛音增加的听感,这种“泛音”是假泛音,和基音无关,和演奏技巧无关,不受控制,很突兀,会破坏音乐的流畅度和真实感。这种“泛音”镁声是坚决反对的,并在自己的线材调声过程中极力避免。可以说,镁声近几年在线材开发上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在消除染色,忠实还原录音,让音响发出真乐器一样的声音。

就像镁声前面汇报过的:器材性能已经变得极为强劲甚至冗余,而器材的互连——线材却依然是短板。让我们共同努力!

(下次会汇报镁声近期的一个颠覆自己认知的“重大”发现:也许信号线才是影响系统声音的最重要环节!)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8#

——也许信号线才是影响系统声音的最重要环节——

.

电源线,喇叭线,信号线,哪个起的作用大?也许信号线才是影响系统声音的最重要环节

.

这个话题,前面已经提到过,并表明过自己的观点,但随着线材开发技术的突破,自己又有了些新的认知,所以再集中汇报一次。

.

以前镁声的经验是,喇叭线对于声音的改善权重最大,其次是电源线,再其次是信号线。从理论分析似乎也支持这个判断:喇叭线最接近发声终端,直接可以影响声音,所以权重最大;电源线由于结构复杂,火零及地线都能影响声音,所以排第二;而信号线,往往是在前两者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才能听出比较明显的改善,所以权重相对最小。

.

但近期的一系列实验,改变了以往的认知,——传统的信号线结构和技术,其实是“错误”的!错误的结构,极大地消减了录音中的泛音,压缩了信号的动态,并产生驻波和染色。我们几万几十万的高保真音响系统,其实都在努力保真一个“扭曲”了的信号。——源头错了,后面再多的努力,都是枉然。

.

正是由于“错误”的信号线的基本结构,也导致不同品牌的信号线之间,差异不如电源线喇叭线那么明显,似乎信号线的作用没有那么强。而如果采用了“正确”的结构,加上极致的导体、宽频平衡的吸波、恰到好处的编织,信号线带来的提升,是远超过电源线喇叭线的。

.

待续——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59#

——也许信号线才是影响系统声音的最重要环节——

.

续——

.

正是由于“错误”的信号线的基本结构,也导致不同品牌的信号线之间,差异不如电源线喇叭线那么明显,似乎信号线的作用没有那么强。而如果采用了“正确”的结构,加上极致的导体、宽频平衡的吸波、恰到好处的编织,信号线带来的提升,是远超过电源线喇叭线的。

.

我知道这很颠覆认知。肯定很多人在想:镁声你是不是在吹牛啊,信号线的基本结构用了几十年,哪能这么容易被你突破?镁声很理解这个质疑,所以在发现新结构之后,镁声并没有声张,而是反复打磨优化,完善相关细节和工艺控制,并发给多位用着参考级器材的金耳朵大烧老烧进行内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

结果,所有试听过的烧友全部都是惊喜反馈,并且,全部都真金白银付款拿下,甚至要求加购把自己的所有信号线都换掉。因为这才是投入最小,取得的提升最大的环节!

.

让我们看看内测期间,使用了新结构信号线的大烧老烧们的反馈。

.

(郑重声明:以下听感全部是自发反馈,并实录截图,镁声没有给与任何反馈听感发红包给折扣的激励手段。)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60#

再见美文......!
动态强劲,细节清晰,泛音丰富水润......!
cui_xibo 发表于 2023/4/21 15:48:24
感谢cui大烧关注和鼓励!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