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41#

22. 燃情岁月
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是我最喜欢的原声之一。在偶们照结婚照作光碟时(可惜,当年没有裸婚照一说,不然……),就选了这里面的主题。作婚纱照的立即把这首作为他们必备,估计以后会为每位客人来一段。
柔情似水而浪漫,动听而优美之作。
  (转)《燃情岁月》是导演Edward Zwick和詹姆斯·霍纳继《光荣战役》之后又一次合作,虽然可以看出导演将整个故事格局史诗化的野心,可是成绩和《光荣战役》恐怕相去甚远,整部片子画面精致唯美,景色诗意悠远。
  其实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完全是以布莱德·彼德为中心,不是布莱德·彼德演的崔斯顿。崔斯顿这个角色分明是个价值观有问题的疯子,只是这个角色是帅哥演的,所以人见人爱,像大地野性的化身。 最最应该感谢导演的是,导演把片子拍的这样冗长煽情,让詹姆斯·霍纳在音乐上可以为所欲为,大书特书,居然写出了我认为詹姆斯·霍纳的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作品,13轨音乐支支动听,每一个主题旋律都美的不像话。其实詹姆斯.霍纳的音乐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时有这么多的主题,而且每一首都十分美的,大概也只有“真爱一世情”,《燃情岁月》的音乐是独立欣赏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
  詹姆斯·霍纳在音乐中精彩的运用了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沉吟低语,可以说是詹姆斯·霍纳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全片的音乐出现的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track 4、5、这两段描写战争的音乐,战鼓如云,乾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日本洞箫独特音色的脉动与呼吸,加上管弦音乐细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挥洒出一页无垠原始的无情荒地有情天,只怕导演真正想要表达却力有未逮的,反而让詹姆斯·霍纳真正的刻划了出来。track 11、13、中结合了女声凄美飘渺的吟咏,倾诉遥远原始的哀怨与苍凉,演唱者的音质似幻似真,如泣如诉,再次为本片下了传神的诠释。
  《燃情岁月》的导演为这部影片做了两个明智的选择,一是选择布莱德·彼德演出崔斯顿这个角色,让布莱德独特的气质来掩饰剧情的薄弱简单,只是《燃情岁月》并不算独具慧眼,先前不已有《大河恋》和《夜访吸血鬼》也同样的将布莱德做类似的塑造,只是若非布莱德,这个不自然的角色就无法这么自圆其说。第二个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选择詹姆斯·霍纳担任配乐,精湛的演出弥补了影片的空洞,甚至在音乐的催化下,化空白为留白,化冗长为馀韵,化刻意为写意,化矫情为深情,这张原声带也是少数几张不论我介绍给谁,谁都很喜欢的作品,也成功的证明了,电影配乐的确可以不只是电影配乐。
  最最应该感谢导演的是,导演把片子拍的这样冗长煽情,让James Horner在音乐上可以为所欲为,大书特书,居然写出了我认为James Horner最无懈可击的作品,13轨音乐支支动听,每一个主题旋律都美的不象话,其中如The Ludlows,Alfred , Tristan , The Colonel , The Legend...等曲目更是受到乐迷一致的推崇.其实Horner的音乐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时有这么多的主题,而且每一首都十分美的,大概也只有《燃情岁月》,但是不要问我哪一个主题代表什么,其实我连它总共有多少个不同的主题都不很肯定,因为有时它们之间听起来满相似的,但不至于像到分不出来,不过我想少说六七个有吧,事实上我个人不太会去把这个电影和原声带连在一起,对我而言,《燃情岁月》的音乐是独立欣赏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
  Horner运用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鸣,时而沉吟低语,可以说是Horner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描写战争的动作音乐,战鼓如云,乾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日本洞箫独特音色的脉动与呼吸,加上管弦音乐细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挥攦出一页无垠原始的无情荒地有情天,只怕导演真正想要表达却力有未逮的,反而让Horner真正的刻划了出来.Revenge与Alfred , Tristan , The Colonel , The Legend...中结合了女声凄美飘渺的吟咏,倾诉遥远原始的哀怨与苍凉,演唱者的音质似幻似真,如泣如诉,再次为“传说”二字下了传神的诠释。
  《燃情岁月》的导演为这部影片做了两个明智的选择,一是选择布莱德.彼德演出崔斯顿这个角色,让布莱德独特的气质来掩饰剧情的薄弱简单,只是《燃情岁月》并不算独具慧眼,先前不已有《大河恋》和《夜访吸血鬼》将布莱德做类似的塑造,只是若非布莱德,这个不自然的角色就无法这么自圆其说.第二个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选择James Horner担任配乐,精湛的演出弥补了影片的空洞,甚至在音乐的催化下,化空白为留白,化冗长为余韵,化刻意为写意,化矫情为深情,这张原声带也是少数几张不论我介绍给谁,谁都很喜欢的作品,也成功的证明了,电影配乐的确可以不只是电影的附属品,某些时候甚至可能出现远远超越电影的成绩。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21332&replyID=&skin=1
thumb667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31 20:23:39 上传)

thumb667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2#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12-31 20:22:00 发表
原帖由 shq1991 于 2010-12-31 17:57:00 发表
这次有没有汉斯基莫?

哈哈,没有细红线与角斗士,我的汉斯季默还是很多的。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3#

原帖由 op61 于 2010-12-31 9:59:00 发表
多年不见,欢迎长老回归

谢谢!好多年未见兄弟们了。现在又一次下岗在家,才有时间发贴。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4#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12-31 20:30:00 发表

这张偶稀饭,呵呵
调整大小 556080934910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31 20:52:46 上传)

调整大小 5560809349105.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0-12-31 20:52:4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5#

23.  勇敢的心
James Horner就是以里面的苏格兰风味而令人称道。结果,他没事干就复制自己,当然就…………
(转)说起《Brave Heart》的原声音乐,就不得不说说曲作者James Horner这位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电影配乐家。国人熟悉Horner可能是从《Titanic》开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不知迷倒过多少人。其实在这之前,Horner就为多部优秀电影写了出色的配乐,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值得一提的是,当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虽然显示了Horner非凡的实力,但是造成了评委会选票的分流,留下了遗憾。
  
  影片《Brave Heart》描述了苏格兰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全篇气势恢宏,情感真挚缠绵,跌宕起伏。作为这样一部影片的配乐师,Horner正确的选择了苏格兰的民族乐器——风笛加世界顶级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配器组合。
  
  影片开头,Main Title中悠扬的风笛声将观众带入了苏格兰高高的山岭之上,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生活着朴实的苏格兰人民。然而忧郁的小提琴在没有低音衬托的空灵中,奏出了他们受到统治者压迫的不幸。四支圆号不祥的和声,暗示了统治力量的邪恶与黑暗。经过弦乐的过渡,独奏圆号忽然吹出带有升腾力量的旋律,这似乎是一种期盼,期盼英雄的诞生,来拯救他的民族;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对答,为这位英雄铺设了艰难的道路。整首Main Title无疑是影片的序曲,Wallace一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已经预告在了这首短小的曲子中了。即使把此曲作为纯音乐来欣赏,它的艺术价值也会闪现光芒。
  
  Wallace的父亲因为抗击英国的统治而牺牲了。在父亲的葬礼上,村里的小女孩Murron摘了一朵紫蓟花送给了小Wallace。这时风笛第一次响起了象征Wallace和Murron爱情的主题,它是那样的优美而哀怨。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阻挡住人们对爱情的渴望。这个旋律冥冥中蕴涵着对自由的向往。
  
  在Wallace Courts Murron的开头,是一个乡间的婚礼舞会场面,这是整部影片中最欢快的音乐了。在风笛吹奏的洋溢着民族风情的舞曲中,人们暂时忘却了苦难,尽情的欢乐。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无论生活的环境多么艰苦,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欢乐与自由的追求。从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听出来,之所以Wallace率领的民族起义会在百姓中造成如此壮大的声势,对英统治造成空前的打击,其原动力是来自于苏格兰这个民族的伟大。就在这样一个舞会上,长大**的Wallace,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村庄,见到了儿时的好友和已经长成为一个婷婷玉立端庄少女的Murron。这时,两人的爱情主题又重现了,只是这一次它不再那么缓慢且伤感,却显出些许愉悦的色彩。Wallace取出幼时Murron送的紫蓟花,虽然花朵已经干瘪,但是色彩依旧明亮。爱情的种子在两人的心生根发芽生,此时终于长出了美丽的花朵。这时的画面:幽静的夜晚,山岗上一对恋人促膝而坐,配上如此优美的风笛,真是让人为之感动不已。
  
  随后的Secret Wedding,弦乐与长笛的合奏同风笛交相呼应,似乎代表了两位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情。在这六分多种的时间里,画面中没有任何语言,只有音乐在流淌。整个苏格兰连绵的群山似乎都沉浸在这缠绵的爱情中了。
  
  然而好景不长,Murron受到统治者的迫害而被杀死了。Attack on Murron中,固定节奏的定音鼓制造出了危急的气氛。Murron被绑在木杆上,眼里流露出无助的泪水,哀怨的女声似乎是她的挽歌。而这一切终被邪恶的独奏圆号所吞没——明晃晃的匕首指向Murron的喉颈——不和谐的交响终于将乐曲送至定音鼓那夺人心魄的致命一击!紧接着的Revenge把Wallace复仇场面刻画的栩栩如生。定音鼓在晃动音型的衬底下充满了悬念与紧张,空气似乎凝结住了。当Wallace从背后抽出木棍的同时,音乐急剧加速,风笛越来越显出不安与凄凉。这一段音乐充分展现出了情节的张力。在Murron's Burial中,风笛又一次重现了爱情主题,而这次它却是如此的悲凉,让人不禁要落下眼泪……
  
  接下来,Making Plans第一次展现出英雄的风采。风笛,一下变成了号角,召集人们起来反抗。苏格兰的人民觉醒了,在Sons of Scotland中,铜管占据了主角,表现出了人民的英勇气概。随着定音鼓坚定有力的鼓点,起义军在风笛的领导下,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战斗。这一段战争音乐是全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描写苏格兰人的只有一支风笛,看来似乎势单力薄,但是它却顽强的抗争着;乐曲间,弦乐队时不时闯入进来一条极不和谐的旋律,表现出英军肆虐的反扑。随着节奏的不断加快,几条主线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一段音乐,重现了六百多年前发生在苏格兰中部城镇Stirling的著名的战役,可谓精彩至极。
  
  英王为了争取集结部队的时间,假派王妃去和义军和谈。岂料王妃却被Wallace的勇敢、正气和魅力所吸引,深爱上了这个“叛贼”的头目。在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中,作曲家表现了她矛盾的内心和深沉的爱。在义军获得了Falkirk的胜利之后,眼看形势极为有利,Wallace却受到了贵族的出卖。在Betrayal and Desolation中,大提琴表现出Wallace的悲愤。随之呼应的独奏圆号奏出无奈的叹息;弦乐零星几点,展现出一派悲凉的景象。最后,风笛又缓缓的登场,伴随着如同天籁传来的人声给失败的义军于无尽的抚慰。
  
  Mornar's Dream是一首短小的曲子,节奏局促。在这里,作曲家第一次使用了嘹亮的小号,使曲子带有无限动力。曲中透出Wallace不畏失败,越挫越奋的坚强毅力。而他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The Legends Spreads中,风笛居然以更快的速度,更激进高昂的旋律,旋风般的把英雄的事迹继续传遍苏格兰大地。 在Wallace再次受到出卖之后,终于被英王捉住。王妃向冷酷的英王祈求绕过他的性命。这一段音乐表现出她对Wallace的爱、对英王的仇恨、对自己的无助……其中笛子颤抖幽怨的旋律似乎是王妃的哭泣。
  
  终曲Freedom,影片中结构最完整的一首乐曲。首先由独奏圆号反复吹奏相同的三音级进的旋律,整个乐队以不断丰富的配器与推波助澜的和声来衬托这个表现苏格兰宽广、雄伟的景色的主题;随后风笛以高亢的基调拉出了英雄的主题。这个主题其实就是爱情主题的再现,然而在这里,它挥去了所有的阴霾,显得无比辉煌,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自由的赞歌。我们一定记得,影片中Wallace躺在绞刑台上,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的最后的呐喊:“Freedom!”不禁要为这一颗勇敢的心而敬佩。然后乐曲回到A段,在英雄主题再现的时候,两个主题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全片配乐中最振奋人心的高潮。这一段表露出Horner高超的作曲技巧。随后合唱加入进来旋律变的舒缓优美,这是最高贵的爱情的赞颂。这首长达七分半钟的终曲,含概了全篇的剧情,给了片子一个有力的结尾。
  
  最后要提一下为配乐担任演奏的伦敦交响乐团和维斯明斯特教堂合唱团。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这两个乐团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交响和合唱团。他们所发出的音响不是一般的合声器能够相比的。所以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定要去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你一定会被影片配乐中史诗般的恢宏所震撼!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52476&replyID=&skin=1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5550&replyID=&skin=1
thumb11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2/31 22:01:50 上传)

thumb111.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0-12-31 22:04:4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6#

24. 泰坦尼克
这就是复制作品,但是,还是有些味道的,而且录音那是相当的发烧!拿了奥斯卡的片片,不提不行。
(转)
新巨献,继英雄本色阿波罗13爱国者游戏之后又一荡气回肠、浪漫动人精彩巨作!
  这回詹姆斯·霍纳在片中以苏格兰风笛悠扬非凡的唯美乐音为主干有如置身苏格兰原野,加上天籁美声挪威当红民谣才女西丝儿·凯嘉波穿梭于电影主题之间,仿佛是这一切悲剧最终的救赎,将悲伤升华无形!当然詹姆斯·霍纳谱曲编排更是居功蹶伟,从前半部以中快行进,洋溢希望欢乐调性,一点一点蕴酿出企磅礴的启航曲“Leaving Port”(启航的时段),以及“Take Her To Sea, Mr. Murdoch”(麦尔特先生,带她去看海)而后却又急转直下用急促的弦乐演译出情势告急的“The Sinking”。透过乐曲巧妙地铺陈出喜悦、悲伤与重生,我们亦如剧中人得到情感上的洗涤。
  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爱无止尽~藏在大海的记忆深处)由歌坛天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深情演唱,娓娓道出那段遭逢险阻的爱情传奇!所以泰坦尼克号不只是一部灾难电影,且是一张爱不释手的发烧天碟,更是一则撼动人心的爱情寓言!
126030011452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12/31 22:08:45 上传)

126030011452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7#

当然知道,她的名字叫Sissel。在电影中唱得很漂亮,可是她的碟原来有一张,后来没找到了。

 如果你喜爱恩雅(Enya),你一定不会拒绝西塞尔·吉尔克杰柏(Sissel Kyrkjebo)。她那脱俗的北欧气质,冷艳高贵又空灵清澈的声线,犹如空谷的风,透明纯净。
  挪威歌手Sissel Kyrkjebo生于1969年6月29日,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天后。16岁时,她推出第一张唱片《Sissel》就打破了挪威唱片业的历史纪录。如今,在家乡挪威450万人口中,她的5张唱片销售累计超过200万张。1994年,Sissel演唱了在挪威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开幕主题曲《Fire in Your Heart》,令无数的人激情荡漾,热血沸腾。1999年,她参与了卖座电影《泰坦尼克号》原声大碟的灌录,电影配乐中那宛如天籁的女声,就是来自Sissel。不光如此,Sissel还在多个重要场合,包括挪威的诺贝尔颁奖典礼、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以及丹麦女王座前演唱。
  《If》来自西塞尔1999年的专辑《Gift Of Love》。这首歌的原唱是1969年成立的“面包合唱团”(Bread)。《If》曾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时空跨越至另一个世纪,它仍是众多歌手、歌迷的最爱。多位歌手,例如Westlife、莫文蔚等等都曾翻唱过此曲。
  在Sissel版本里,清新与空灵带给歌曲不一样的感觉,甜蜜与温柔尽情流淌。当Sissel的声音响起,总如同夹着浪花四溅的海风袭面而至,让人幻觉一位轻纱裹身的女子,立于海边,轻轻吟唱。


原文地址: http://www.joyen.net/article/listen/1/201009/3337.html#ixzz19htJVioO
转载自快乐英语网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8#

25. 爱者国游戏
这部电影和原声都名气不大,但是原声音乐却是不错的,尤其是录音,一流!
(转)
本片是改编自美国政治惊悚小说畅销作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同名畅销小说,亦是卖座强片「 猎杀红色十月」的续集电影;讲述的是前中央情报局分析师杰克瑞恩(哈里逊福特)带着妻女前往英国渡假,却意外卷入恐怖份子的攻击行动中,见义勇为的杰克解救了皇室成员,并射杀恐怖份子主脑之弟,因而一举成为英国皇室的英雄--以及恐怖份子最新的头号攻击目标;当无辜的妻女遭人追杀,稚女(苏拉柏区)不幸重伤住院,杰克决定不惜一切要恐怖份子付出代价;回到老东家怀抱的杰克投入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间谍游戏中,利用他善于分析的头脑,以及中情局的卫星尖端科技,一举直捣恐怖份子的大本营!  美国政治惊悚小说畅销作家汤姆克兰西以杰克瑞恩这个角色写了「猎杀红色十月」、「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恐惧的总和」四本小说,在亚历鲍德温辞演后,哈里逊福特以他成熟的魅力赋予角色另一种味道。   这部片以爱尔兰的恐怖份子为题,反映出冷战结束后,好莱坞正在找寻新的「假想敌」,此次则由爱尔兰的恐怖份子「得标」,这也可以看出大美国主义的心态作祟。而剧情、配乐所营造出来的紧张悬疑的气氛,都让这部片具有商业与娱乐价值。
刘汉盛榜单100中选了这张碟,转一下评价:
电子乐器所作出来的音乐通常在音质上会有一点假假的,高频虽然清亮,不过甜度不够,而「爱国者」游戏混合着真、假乐器演奏所做出来的音质音色却非常的美,而且,每一样乐器的质感都真实得不得了,再加上随处可以测音场的宽广深浅、强烈的冲击性以及低频、极低频的各种艰难挑战。因此,它非常够资格来做严格的测试。

试听页面:http://bk.pps.tv/ct202631985/
CAGRQX6H.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0:30:01 上传)

CAGRQX6H.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1 00:35:40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9#

26. 光荣战役
今天刚好拿到了这张电影,听了一下里面的原声,却是一部奠定James Horner风格的作品,开始的军号、军鼓加人声的呤唱就非常的美,值得一听。
(转) 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的<光榮戰役>是一部令人心碎的電影原聲帶,在霍納80年代的作品中,不論是枓幻冒險或是溫馨感人,一直是以商業氣息比較濃厚的電影居多,手法上一直也維持著傳統好萊塢電影配樂的格式,而<光榮戰役>是當中少數在題材比較嚴肅的作品,而且我想除了霍納之外,沒有人寫得出這樣的戰爭電影配樂,霍納旋律上的唯美性在其間不僅有動人的發揮,被認為在戰爭電影中必備的軍樂或銅管打擊,在霍納手上也展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脫俗美感,霍納之後幾部被認為盪氣迴腸的作品,如<英雄本色>或<阿波羅十三>,都不免可以看到<光榮戰役>的影響.

  序曲Call To Arms是一首影史絕無僅有的鼓號曲,說它是鼓號曲其實並不完全貼切,它實際上揉合了鼓號曲的昂揚和唯美如天籟的童聲合唱於一體,這樣的音樂有唯美動人,細緻飄渺的旋律性,同時也呈現了一種清新飄逸的軍樂風格,一種前所未見的史詩美感油然而生,很難想像這兩種看似天差地遠的曲式能揉合的這樣完美,而這首曲子所呈現的質感,也正是整部配樂的主要風格.這首序曲在配樂中佔了相當大的篇幅,面貌雖然變化不多,但仍有不少迷人的片段,如Forming the Regiment, 一直是我個人除了Call To Arms以外十分喜愛的曲目,霍納開場有如熄燈號般的小號,清楚的呈現了軍隊的印象,而絃樂的主題,自然是美的令人心碎,然而巧手一帶,又回到一首以短笛和鼓樂來表現的行軍曲,很驚訝霍納在這其間變化的這樣流暢自然,同樣的在The Year Of Jubilee中,霍納也成功的融合了這個唯美的童聲主題和短笛軍樂於一體.在這部配樂中,霍納的軍樂色彩非常值得一提,小號的運用飄逸瀟灑,感情深刻,我幾乎想用柔美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但是軍樂的簡潔和英姿卻仍舊鮮明清晰.而這個主題在感情上發揮的最深刻的,則是將絃樂用的扣人心絃的Burning The Town Of Darien.只是在配樂中一整篇下來,詹姆斯.霍納都把主題旋律與類似的音樂風格重頭用到尾,所以不免使整部配樂有太多聽起來十分雷同的音樂,有點沒完沒了,缺乏分段和差異的情形.

  霍納譜寫的動人主題,向來是霍納配樂最迷人的一點,這部配樂中有很好的序曲,但其中Lonely Christmas,Preparations For Battle的主題才是我個人的最愛,我想如果你聽過了這個主題,一定就能發現<英雄本色>中的那股深幽的美感是源自何處,尤其Preparations For Battle是一首了不起的作品,結尾的鼓,號,鐘交織成的壯烈的氣勢,撼人心絃卻又充滿出塵脫俗的美感,雖然或多或少,這個主題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魔繭>的影子在,但是原則上,大家都己經習慣在霍納的作品中會有這樣的情形.

  至於合唱曲目Charging Fort Wagner,要我怎麼說呢,這是一首很好聽的作品,可是它完全是抄襲的,格式和起承轉合與卡爾奧夫的”命運”對照的絲毫不差,唯一的差別是它少了一些”命運”的爆發力,卻轉換成霍納式的唯美旋律性,只是一首抄襲的這樣明顯又這樣工整的作品目的何在,為何不甘脆就用”命運”,事實上在<光榮戰役>的預告片中用的配樂就是”命運”,所以這個作品對我而言始終是個問號.

  終曲Closing Credits不只結合了片中兩個出色的主題,同時在一開場時主題的編曲,也展現了前所未見的編曲手法,非常的輕快獨特,聽了這一段,你就會發現在<阿波羅十三>中那首出色的終曲,其實可以說是結合了<光榮戰役>和<真愛一世情>的成品,總之這個曲目自然是這部配樂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而且你一聽就知道這是80年代的典型霍納式終曲,為什麼?答案當然就是那餘韻迴繞不止,結了一分鐘才結束的結尾,而且霍納的”餘韻”,始終是那幾個音.

  在<光榮戰役>中,詹姆斯.霍納將傳統的鼓號軍樂,完美的滲入唯美優雅,令人心碎的個人風格,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音樂形態,感人肺腑的唯美中亦有飄逸悠然的英氣,只是整體聽下來,它還是有霍納配樂常見的分段不明,音樂每一段都大同小異的情形,因此對我個人來說,它終究沒有<真愛一世情>那麼豐富動人,但是就創作的精神和成就來說,在不理會Charging Fort Wagner或假裝世界上沒有卡爾奧夫的情形下,說這部配樂是霍納獨創的經典作品,並不為過。
thumb11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0:49:35 上传)

thumb11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1 00:54:2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0#

27. 美国谭鼠
James Horner另一种轻松风格的配乐,他为里面写的那首歌也很好听。somewhere out there. 大学里喜欢的一首歌。

(转)《美国鼠谭》的成功,除了影片本身优异的品质和创新的风格外,由詹姆斯·霍纳谱写的配乐,也是一大功臣。这张原声带可以算是James Horner第一部音乐剧式的配乐,甜美的旋律,令人印象深刻,是为詹姆斯·霍纳在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试听页面:http://www.666ccc.com/Play/10101/258457.htm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1#

28. 长路将尽
可惜,光荣战役、美国谭鼠、长路将尽这三张原声都没有淘到,只能在网上听听。James Horner的很多电影音乐都差不多,但是这张确实应该是他佳作之一,味道和他的别的电影配乐不一样,算是他不复制的一部作品。
(转)本片讲述的是英国现代最杰出女作家艾莉丝·默克多Iris Murdoch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由Kate Winslet和Judi Dench分别饰演年轻和年老的Iris。

年轻时的艾莉丝思想前卫、才情并茂、著书立说,成为一代思潮的领袖人物。直至她遇上不擅辞令的学者约翰·贝利,互相欣赏的火花,迅即变为热恋的洪流,活跃的艾莉丝竟投向约翰安静的怀抱,令追逐其裙下的俊男美女极感错愕。婚后的艾莉丝著作一再被推崇,她的记忆却开始减退,剎那间忘记种种往事,深爱她的约翰不离不弃努力扶持,让她留住美好时光,才华会失去,记忆会消磨,唯有真爱永远同在......
 
本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细腻地描绘了作家艾莉丝·默克多与丈夫约翰·贝利的挚爱一生,他们的不朽真情堪称经典,尤其是在她晚年与艾尔齐默症病魔勇敢抗争的动人事迹。

本片配乐由James Horner制作,继「铁达尼号」声名大噪后的最新作品,片中每一段配乐,刻划着这位英国大哲学家与爱人相识相恋与初尝禁果等一生中最美丽回忆,不仅如此,获2002两座葛莱美奖肯定的专辑「西城故事组曲」的小提琴新偶像「约夏贝尔Joshua Bell」,也在这张原声带中担任小提琴的演出,这也是他继「红色小提琴」后第二次挑战电影配乐。精湛且扣人心弦的作曲功力,再次受到乐迷的肯定。Joshua Bell的小提琴贯穿始终,整张原声围绕着宁静,悠远的气氛。当然,Horner仍旧延续了他的英伦情节,用爱尔兰的的民歌A Lark In The Clear Air改编成了End Title。

如果你是Horner的Fans,如果你被《红色小提琴》里Joshua Bell的倾情演奏所倾倒,那就不容错过的这张原声。
images3434.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3:39:53 上传)

images3434.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1 19:30:1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2#

下一个是
四、 汉斯 季默 Hams Zimmer
(转)Hans Zimmer是近年来崛起速度十分惊人的电影配乐家,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每每展现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也屡次缔造令人激赏的配乐成绩,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他独特的音乐形式已经蔚为风尚,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几乎是近年来,典型好莱坞英雄主义动作电影不可或缺的“标准配备”。

  Hans Zimmer生于德国,成长过程中,足迹几乎遍布全欧洲,在移居伦敦后,与Trevor Horn,Geoff Downes组成了名为“The Buggles”的音乐工作团体,最初Hans Zimmer是一名电子合成乐的工程师,主要的工作是替他人的音乐作品做合成混音的工作,后来Hans Zimmer开始写自己的音乐,并且为一些广告片作曲,直到遇到了电影配乐家Stanely Myers(“越战猎鹿人”),在Stanely Myers的耐心指导下,Hans Zimmer开始走入电影配乐的领域,Hans Zimmer与Stanely Myers合作过很多电影配乐,比较正确的说法,或许应该说Hans Zimmer跟着Stanely Myers做了许多电影配乐,Hans Zimmer就像Stanely Myers身边的实习生,他说,Stanely Myers不爱做飞车追逐,所以那样的音乐自然全交给我了!Stanely Myers是Hans Zimmer的良师,Hans Zimmer说:“我所知道关于电影配乐工作的一切细节,都拜Stanely Myers所赐。”
Lillie Yard Studio  他们在伦敦成立了“Lillie Yard Studio”,Hans Zimmer一方面开始开拓电子音乐与交响器乐结合的音乐构想,并且和多位音乐工作者合作完成了许多电影配乐,其中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应该是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的得主《末代皇帝》,不过严格说起来,《末代皇帝》并不是Hans Zimmer的作品,因为虽然Hans Zimmer参与了《末代皇帝》的制作,但是《末代皇帝》的作者应该是坂本龙一,David Byrne以及苏聪,其中坂本龙一的音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国内观众最熟悉的序曲则是David Byrne的作品.
Hans Zimmer  早期在英国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多半是和许多人一起完成的,而且多少带了一些玩票性质,但其中也有一些独立配乐创作的尝试,《分离世界-A World Apart》是Hans Zimmer第一部独力完成的电影配乐,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大出风头,Hans Zimmer自然也受到瞩目,尤其吸引了一位女士的注意,她就是导演Barry Levinson的夫人,Barry Levinson本人可能并没有看过《分离世界》,但Levinson太太可把这部电影看了八九遍之多,而且还买了原声带的CD和录音带,Barry Levinson也因此注意到Hans Zimmer的音乐,进而促成Hans Zimmer为Barry Levinson的《雨人》担任配乐,《雨人》是Hans Zimmer第一部好莱坞电影配乐,并且初试啼声即一鸣惊人,成为他个人第一部入围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隔年的《温馨接送情》虽然被金像奖忽略,但却获得葛莱美音乐奖的提名,是Hans Zimmer温馨小品音乐的代表作,接着与导演雷利史考特合作的《黑雨》,则展现了Hans Zimmer充满能量与爆发力的电子动作乐风,令许多影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0年以后  90年以后Hans Zimmer揉合了电子乐与交响乐成一体的音乐渐受青睐,成功打入好莱坞电影圈,许多知名导演都陆续与他合作.除了有火热的动作电子音乐作品如《双面女蝎星》,《霹雳男儿》外,也有不少温馨优美的抒情作品如《绿卡》。1991年Hans Zimmer和导演朗霍华合作的《浴火赤子情》,展示了十分成熟的音乐技巧。在这部作品中,也可以窥见Hans Zimmer日后动作音乐风格的雏型,这样的音乐风格果然在1995年的《赤色风暴》中大鸣大放,在这部配乐中,Hans Zimmer将凛冽紧凑的电子节奏,深沉宏伟的人声,以及悲壮澎湃的管弦器乐,融合成豪情凛然的壮阔乐章,为Hans Zimmer赢得了一座葛莱美音乐奖最佳电影配乐,不仅成为Hans Zimmer作品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动作电影配乐中一部独领风骚的经典示范。

  不论是不是Hans Zimmer本人的作品,Hans Zimmer的风格和影响都处处可见,由于以动作派音乐大领风骚,动作音乐成为一般乐迷对Hans Zimmer的主要印象,不过对Hans Zimmer本人来说,做有深厚情感的音乐其实比做动作音乐更有意思,Hans Zimmer甚至说:一个音乐家一辈子大概只能写出两场最棒的飞车追逐音乐吧!照这种说法的话,Hans Zimmer的动作音乐产量恐怕老早就超出这种极限了,而且Hans Zimmer式的动作音乐在大量生产下,出现许多雷同的作品,渐渐不免也招致一些批评,认为这类音乐已渐无新意,沦为另一种制式罐头音乐,不过Hans Zimmer其实也尝试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温馨的《怀胎九月》,可以算是Hans Zimmer献给自己女儿的作品,而《红色警戒》的省思与《爱在心里口难开》的明媚甜美,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Hans Zimmer或许被贴上“电子动作音乐”的卷标,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只擅长写电子音乐的音乐家。

  Hans Zimmer出身自一群深具挑战与实验精神的音乐玩家,而他的配乐成品也常是和这些出色的音乐工作者,包括了交响编曲,演奏,计算机合成剪辑以及指挥家等各种人才,分工合成,协力完成,近年他们甚至组成了工作团体Media Ventures,以充满创新和领先魅力的音乐风格,掳获了不少乐迷的心,成为当代电影音乐的一股新势力,而这种团队合作,群策群力的电影配乐组合,似乎也将成为一种潮流.
珍珠港  在电影《珍珠港》中,一曲《Attack》(攻击)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日本太平洋舰队攻击的序幕;在电影《角斗士》里,一曲The Battle(战役)把中世纪的血腥战场呈现了出来。雄壮、悲壮是Hans Zimmer的主旋律,除此之外,还有如《Crimson Tide》、《Hummell Gets The Rockets》(勇闯夺命岛主题曲)等音乐作品深受欢迎。
黑鹰坠落  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奇才汉斯·季默(Hans Zimmer),与《角斗士》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合作,操刀战争巨片《黑鹰坠落》的音乐制作,再次运用他擅长的电子合成器和灵动的音符,营造出与影片融为一体的全景式氛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音乐中时时可威受到的典型阿拉伯风格的旋律和吟唱,于影片惨烈的影像画面之外,另辟一片飘逸、空灵的境界,引人莫名的思绪滑入沉静的天际,一场无根的战争,一群不知为何而流血的士兵,让人顿生无尽威慨。

  这是一张充满世界音乐(WorldMusic)的原声唱片。 作曲家汉斯·季默(Hans Zimmer)在这部描写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索马里执行艰巨任务的电影中,把音乐气氛推到神秘、危险、诡异的极限。这张原声唱片收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声音:来自塞内加尔的Baaba Maal那属于非洲部落的原始咏唱和电子节奏配合得出神入化;来自澳洲的二人组合Deadcadance的女主音Lisagerrard继续发扬她在《角斗士》原声唱片中的空灵飘逸风格;阿尔及利亚的歌手Rachidtaha演绎了其作品。 除了歌曲部分外,其余的配乐部分也相当精彩。既有紧张刺激的电子节奏《Barra Barra》,也有气势汹汹的重型摇滚《Chant 》,还有带着索马里摩加迪沙当地特色的布鲁斯《Mogadishu Blues》。辽阔、大气却隐藏危机的战争气氛是这张专辑要表达的情绪。就像在炎炎烈日的沙漠,透过墨镜,你看到了金字塔————既看到了庄严,也看到了邪气,也许还看到了海市蜃楼,那是黑鹰坠落时幻化的光影。
2010082416372916643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18:39:09 上传)

20100824163729166439.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18:22:5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3#

我的汉斯季默
调整大小 DSC_000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19:24:15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04.JPG

调整大小 DSC_000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19:24:15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06.JPG

调整大小 DSC_0008.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19:24:15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08.JPG

调整大小 DSC_001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 19:24:15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1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4#

29. 狮子王
当听到生生不息的音乐的时候,非洲雄壮辽阔的大陆就展现在了我面前。
(转)The Lion King:

当太阳从水平线上升起,夜晚转成白昼,非洲苏醒了,万兽群集,荣耀欢呼,共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小狮子王辛巴在众多热情忠心的朋友的陪伴下,不但经历了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也遭遇了最艰难的挑战,历经生、死、爱、责任等生命中种种的考验,最后终于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宝座,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义。本片荣获1995年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歌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近年来最成功的动画电影。 专辑中开场的“生命循环”(Circle of Life)这首曲子,汉斯.季默 (Hans Zimmer)的配乐相当壮阔有气势,加上背景中非洲土语的和声,唤醒了苍茫大地上律动的生气蓬勃,呈现出非洲大草原中大自然与动物的生生不息,象徵旺盛的生命循环。整部原声带从一开始的无数动物奔驰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那种气势,再配上最后一幕辛巴把刚出生的小狮子举起给众子民看,只有这种诠释,才能感受到蕴藏在非洲草原中的那份生命力与朝气!杰出的摇滚巨星埃尔顿.约翰 (Elton John)、 奥斯卡金象奖作词家蒂姆.赖斯(Tim Rice)加上配乐大师汉斯.季默,这样的超级组合自然能撞出火花,三人的智慧成功地营造出非洲大地自然雄浑的生命气势。

The Lion King II - Simba's Pride:

在非洲的荣耀大地上,狮子王辛巴和妻子娜娜一同养育著他的女儿琪拉雅,也是未来的统治者。琪拉雅和年轻的辛巴一样,充满好奇与冒险的精神,并与da0疤的后代高孚成为莫逆之交。但da0疤的余党处心积虑要除掉辛巴和琪拉雅,好让高孚登上王位,贪婪的夺位险谋即将展开,辛巴父女如何化解两代间的误会,使荣耀大地继续生生不息呢?勇夺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及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的《狮子王》,在佳评如潮的万众期待中终于推出续集《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剧情更加精采充满张力,阐述生命与宽容的伟大;并由世界音乐大师李柏恩(Lebo M)与多位迪士尼配乐家共同谱写壮丽乐章,让音乐再现磅礴的气势,并能强烈感受到非洲草原的气息。本片并有多位在各个不同音乐领域的优异歌者们一同共襄盛举,例如:百老汇音乐剧女伶希拉赫德利与曾提名葛莱美奖最佳节奏蓝调男歌手的肯尼拉特摩尔深情对唱“Love Will Find A Way”流行版(为辛巴之女琪拉雅与高孚发现彼此情愫的定情曲);世界音乐女歌手安吉莉基乔也以非洲语唱出“We Are One”,传达对生命与爱的咏叹。《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让崭新的旋律与浓烈的情感更真实生动地诉说,超越国界、不分语言,使生生不息的精神,用音乐飘扬在每一个角落。

The Lion KingIII - Hakuna Matata:

其实本片在美国本地片名是叫做 The Lion King 1 ½,其它海外国家发行才都是称为 The Lion King 3,据说是因为迪斯尼觉得在许多非英语系的国家,“分数"并不是使用很普遍,因此海外版才直接称之为第3集。迪斯尼继推出《狮子王》电影后,后来又在1998年推出续集影音产品首映系列作品《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一样颇受欢迎。过了几年后,迪斯尼才又推出了这部作品,本片内容与其说是一部续集,倒不如说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狮子王》“番外篇”搞笑版,由 Timon和 Pumbaa 大爆料,说出他们当初是怎么相识的,后来并且以他们的观点来重新还原《狮子王》的整个故事,原来这一对最佳拍档,在整部电影中都偷偷留下足迹,只是先前大家都不知道!他们从头到尾都意外地与狮子王 Simba 的命运相连结,后来当 Simba 由于父亲死亡而逃离荣耀王国时,终于遇上了他们,在他们的大力帮忙下,Simba 才得以度过难关平安成长,最后他们甚至全力帮助 Simba 重返荣耀王国,留下狮子王的经典传奇。(暂无原声碟介绍)
26444.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19:32:47 上传)

26444.jpg

rhytm122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 19:32:47 上传)

rhytm1222.jpg

return334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19:32:47 上传)

return3342.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5#

30. 细红线
这是张上了TAS天榜的唱片,效果自然没得说,除此外,音乐充满沉思而内省,算是Hams Zimmer另类的一张。
之前写过《细细红线》的电影影评,也就容我再唠叨几句这部电影的原声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如此喜欢《细细的红线》,很多人说曾被《拯救大兵瑞恩》所感动,我却没有丝毫感觉。战争是讲究实际和战略最大化的,用八个跷勇善战的优秀士兵的性命来换取一个士兵的性命,是不可理喻的。《拯救大兵瑞恩》处处宣扬了战争中的人性之善,却根本没有考虑到战争的意义其实就是人性之恶之所作为。所以,只需简单思考一下,《拯救大兵瑞恩》有一个比较大的逻辑失误——不真实。
  真实的力量是可怕的,可以让人改变一个人的信仰;所以,《细细的红线》就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既然很多人在颂扬斯皮尔博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我莫不如自我陶醉在《细细红线》的反叛精神中去。
  电影孰优孰劣就暂且不进行无意义的讨论了,有关于原声却可以好好评论一番。
  《细细的红线》原声配乐,这次走的是沉重路线,我认为Hans Zimmer是一个很能读懂导演心思的家伙,从整张原声专辑风格来说,Hans Zimmer摒弃了之前恢宏大气的手笔,转而用沉闷乃至悲怆的格调进行配乐。很显然,配乐家把握住了《细细的红线》的主题思想:所谓战争,没有正义的一方。这种悲天悯地似的情怀贯穿其中,让很多听惯了Hans Zimmer配乐的影迷有较大的不适应。所以,如果脱离了电影本身来欣赏这张原声专辑,就成了较为辛苦烦闷的体力活。这也可能是很多人忽视这张原声的根本原因。倒是《拯救大兵瑞恩》,配合上John Williams一贯的英雄主义高调华丽谱写风格,听感上要比《细细的红线》好很多。
  只是,绝大多数的时候,原声配乐的好坏不能以“好听”、“不好听”来简单区分。就好比恐怖音乐的配乐和迪斯尼动画的电影配乐,两者之间根本是无法进行对照的。《细细的红线》和《拯救大兵瑞恩》在情感交流上是没有交合点的,因此我很同意某些资深影迷说的:《细细的红线》和《拯救大兵瑞恩》是不可能有人会同时喜欢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原声……
  我最喜欢《细细红线》原声中太平洋土著民族的清唱曲目,我很不愿意却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第十轨《God U Tekem Laef Blong Mi》这曲目实在太出色了!尤其是Hans Zimmer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弦乐进行衬托,每次都能让我读出许多东西。也就是这一曲目,让我重新认识Hans Zimmer,也难怪电影最后把这首曲目放到了片尾,把导演所要诉说的一切尽在此音乐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还真不是假话,这种淳朴的清唱,宛如天籁,洗涤了战火涂炭的大地,让灵魂得到了归宿……
  如果大家有兴趣,建议大家去购买《细细的红线》的歌版:《Chants from thin red line》,其中不但收录了电影中出现过的三首土著民族清唱歌曲,也包括了更多这些“颂歌”。如果觉得《细细的红线》原声配乐太过晦涩,相信这张歌版专辑,能使得你读懂文明世界之外的野性美。
ceCvbLmh5nQzE.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19:54:29 上传)

ceCvbLmh5nQzE.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1 19:54:2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6#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 8: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 0:13:00 发表
当然知道,她的名字叫Sissel。在电影中唱得很漂亮,可是她的碟原来有一张,后来没找到了。

 如果你喜爱恩雅(Enya),你一定不会拒绝西塞尔·吉尔克杰柏(Sissel Kyrkjebo)。她那脱俗的北欧气质,冷艳高贵又空灵清澈的声线,犹如空谷的风,透明纯净。
  挪威歌手Sissel

我喜欢她在泰坦尼克中的呤唱,但是买了她两张CD,都没什么感觉,后来就没有买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7#

31. 角斗士
里面描述战争的一段是考音响的试音石,而We are free又荡气回肠。TAS天碟上榜CD。
 (转)这张朦胧着古典悲情的专辑充满了中欧以及小亚细亚的音乐气质。在富于浓厚宗教色彩的音乐氛围结合交响乐烘托曲折情节的独到效果,将思乡情、亲情、忠义情、复仇情与对生命所背负责任的超脱感都糅合在弦乐与民族管乐中。
  Lisa Gerrard(莉萨·格拉德)不愧为一个天才歌者,她的声线醇美而煽情,悲喜恰如其分,在影片结尾庞大的竞技场与仙境一般的罗马城景致背后,莉萨的“自由之歌”如挽歌一样哀怨忧伤。
  “The Wheat中的女声低吟回旋悠扬,和影片起首麦柯希穆手抚麦穗的镜头配合出悲怅的主基调。“The Battle则是大战开始的点睛之作,血腥的杀戮场面、肃杀阴冷的氛围、悲壮一战的残酷都在音乐里集结并凝固。“TheMightOfRome”以浓郁的中东器乐旋律为背景,鼓乐张驰有度,音乐中的潜势咄咄逼人,和恢宏的罗马古城的壮观相得益彰。
  整体来说,这张作品结合了幽暗深邃的Lisa Gerrard,与兼具爆发力与深刻写情实力的Hans Zimmer,两者虽然风格互异,但形成出色的互补,同时也丰富了彼此的音色和音乐效果,是一次相得益张,令人激赏的合作,而整张原声带的制作编辑尤其精彩,是一张录音品质精致,而且欣赏效果高,娱乐性十足的电影原声带,每一首曲子彼此之间并没有打断,采连续录音的型式,这种连续录音的编辑,向来是Hans Zimmer原声带的特色,这样的编排适当而优美,因为这当中没有内容空洞。整体的顺序安排形成流畅的起承转合与丰富的情绪变换,因此听这张原声带最好的方法,就是按唱片顺序,毫不间断的从头听到尾。虽然60年代的罗马史诗电影音乐,在内容上其实要比《角斗士》丰富绚烂,宏伟壮丽的多,但《角斗士》仍不失为一部另辟新局,而且制作水准一流的配乐作品。
1212233.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 20:20:26 上传)

121223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8#

谢谢表场!看样子记得偶的人还不少,呵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9#

32. 黑鹰堕落
汉斯季默又一张上TAS天碟榜的唱片,他的音乐唱片效果还真是够好。又一张非洲风味的音乐。
这段评价有点意思,呵呵(转)
     在音乐剽窃的时代,只能努力寻找别具一格的音乐,图的就是那一份久违的新鲜感,无论是非洲风格,还是东南亚风格,只要突破了我们的审美疲劳,毫无疑问,这都会吸引我们的耳朵。Soundtracks同样提供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挖掘好音乐的风水宝地。我一直喜欢看战争片,从《兵临城下》到《深入敌后》,从《现代启示录》到《宝尾岛风云》。但我的最爱的还是根据索马里战争改编的具有真实逼真感和残酷视觉冲击的《黑鹰降落》,它那弥漫着的有着浓厚非洲气息的背景音乐更加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其音乐代表作就是影片一开始时候出现的《Hunger》。

   客观来讲,《Hunger》应该属于非洲原始部落的虔诚吟唱和现代电子节奏完美的天作之合,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非主流风格,不过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种吟唱堪称天籁之音,而且后者还在越来越增多中.

   《Hunger》很好地烘托了整个影片的悲剧氛围,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战争中人们遭受到的苦难:扫射的机枪子弹、炸开的模糊血肉、争夺粮食的难民、狂热的游击民兵……荒凉的沙漠,冉冉的朝阳和鸟啄的尸体构建了影片的开始,从非洲老人苍凉悲壮的语音来看,尽管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我想非洲人经历的苦难太多太沉重,才会有如此苍凉悲壮的声音。死亡和饥饿,正是非洲人一直以来所不能承担的重负,但看到影片中索马里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手持AK4冲锋枪义无返顾地冲向美军的每一个士兵,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那样地勇往直前。

   也正是《Hunger》前半部分低沉的吟唱,于惨烈凝固的影像画面之外,另辟一片飘逸、空灵的境界,让人顿生无尽感慨。《Hunger》在老人吟唱后的电子节奏部分一改哀怨而成暴风雨般的激烈,与《黑鹰降落》贯穿始终的激烈战争场面同样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3年10月3日,地点是在政局动荡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的两名高级将领。
    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
    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
    经验丰富的三角洲部队老兵和年轻的游骑兵部队官兵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弥补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领悟到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试听页面:
http://www.mp4cn.com/2008/yinletiankong/chuncuiyinle/qitalequ/2006-10-28/5655.html
bcea0e8be11d0c76a5dc19977c20444e.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22:54:51 上传)

bcea0e8be11d0c76a5dc19977c20444e.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1 22:54:5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0#

33. Rock 石破天惊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电影译名总是让人“石破天惊”,搞不懂。但是这张汉斯季默领导的媒体冒险工作室深受好评的电影配乐中,电子风格的曲子让人听得热血沸腾。如果像贝多芬、莫扎特之类的活在现在,肯定是要玩一把电子音乐的吧。尤其是瓦格纳,他的综合艺术和现在的电影不就是一样的么?!
(转)
身经百战,获得多枚奖章的海军陆战队少将汉默带领部下劫走了15枚新式的VX毒气弹。随后他们控制了阿卡拉岛。这里原是一个监狱,现在成了旅游地。在岛的游客全部成了人质。汉默少将凭毒气弹和人质向国家要1亿美元,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海军陆战队员阵亡士兵作赔偿金。
  联邦调查局主任弗格森会同国防部召开会议,决定派突击队上岛。但是阿卡拉监狱防守监视十分严密,被称为“恶魔岛”,从来没有人越狱成功,因此突击队根本无从进入阿卡拉监狱。在国家绝密档案中,却有一个老英国特工梅森是成功逃出阿卡拉的,只有他才能完成这次任务。为了说服梅森带人潜入阿卡拉岛,弗格森对他做了虚假承诺,告诉他将得到赦免,重获自由。梅森与化学专家斯坦利会同执行这次突袭任务的突击队员成功地从地下遂道进入了阿卡拉监狱。但不料已被放置的感受器发现,突击队被发现并被包围。混战中,突击队员全部被杀,只有梅森和斯坦利侥幸逃生。斯坦利告诉了梅森事情的真相,并请求他协助去拆除毒气导弹,梅森终于答应了。
  在拆除了12枚导弹后,汉默的部下将他们抓获。在监狱中梅森告诉斯坦利当年他的被捕是因为他掌握着一个美国**绝密的胶卷,时至今日,它仍未失效。被捕后他成了英美两国都不承认的人。梅森轻而易举地打开了牢门,两人逃出监狱去拆除剩下的导弹。而汉默的部下已经发现**在欺骗他们,然而由于受重伤的汉默少将根本不同意真正使用毒气弹去杀害无辜的人民,于是内部发生武装叛变。汉默将最后一枚导弹的位置告诉了斯坦利之后就死去了。 经过激烈紧张的战斗,两人终于拆除了毒气弹,成功完成了任务。
梅森和斯坦利因及时跳入海中而幸免于死,斯坦利正好借此机会向弗格森报告说梅森已死,却将他放走了。梅森临走前将胶卷的藏匿处告诉了斯坦利。
  《勇闯夺命岛》又是96年美国影片的大手笔之作,还未上映,舆论就对这部巨片议论纷纷。首映立即引起轰动,被称为是96年度夏季影片中最具惊栗性的影片之一。影片拍摄耗资巨大,甚至直接动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协助拍摄,影片中大量惊险镜头都采取实拍,而阵容巨大的场面,又令观众心惊不已。同时,又是几个大明星联手合作: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及著名派演员007的扮演者辛•康纳利, 他们的加盟无疑又为影片添了不少魅力。《勇闯夺命岛》的选材可以说是叛经离道,塑造了一位久经沙场,身获殊荣的将军为了替手下牺牲的大兵向**讨还公道,完全不顾惜自己的名誉地位甚至性命,率领一队陆战队勇士劫持了新型毒气弹和人质,籍此向**索取赔款,他们被称为叛军。但他们摧毁了**派来的突袭队后,将军却并未真正发射毒气弹,他不忍心将数百万人无辜杀死,与之相比,在影片中技气非凡,历经艰险却大难不死的突袭队员看起来倒是可怜的**走狗形象,英雄被反英雄化了,而影片对美国**的揭露更为冷静深刻,它宁可牺牲数百万人员,也不愿付出应该付出的赔款,那口头上的民主伪装一下就被无情地粉碎了。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拍摄地阿卡拉岛。这个岛被称为“恶魔岛”,岛上岩石险怪,地形奇特复杂,好莱坞影片对这里是乐此不疲。早在79年,就拍了《逃出恶魔岛》这一次它再次出动,又获得巨大成功,不可说不是一奇。
  更引人注目的是,承担本片配乐的是好莱坞三大配乐大师之一——汉斯季莫,本片的配乐非常优秀,以至于在全球各媒体都借用,近CCTV就在1、2、5、10等频道都出现过。易中天品三国第二辑的主题曲也出自《勇闯夺命岛》

专辑介绍: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原声作品,虽然单单听曲子使整张专辑显得有一些散,但作为一部动作影片的原声带,整体性并不是作曲家首要考虑的目标(并不象如《Brave heart》等史诗性的影片那样),如何配合影片的动作场面与剪辑才是首要的目的。这部电影在影片与音乐的配合方面做的非常突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音乐的存在。这张电影原声带的作曲家有三人,分别为Nick Glennie Smith, Hans Zimmer与Harry Gregson Williams,这三位作曲家同在一家由Hans Zimmer创办的“媒体公司”(Media Venture)中工作,这家电影音乐公司在Hans Zimmer的带领下之做出了大量的电影音乐作品。上面所说的几部非常有名的影片音乐大部分都是以几人合作的形式出台的,但都带有比较明显的统一的风格。这也说明电影音乐在国外已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从而使其更完备、更有效率。提到Hans Zimmer,应该非常熟悉,说到《The Lion King》《Crimson Tide》;《Broken Arrow》;《The Preacher’s Wife》;《The Thin Red Line》;《As Good As It Gets》与《The Prince of Egypt》,我想大家应该能够明白Hans Zimmer在好莱坞的地位。是的,Hans Zimmer的名字与许多好莱坞的大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应该说Hans Zimmer创造了一种电影音乐的风格,如同《The Rock》的导演Michael Bay一样,他的那种风格在很多部影片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这部影片也是秉承作曲家一贯的作风,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Hans Zimmer的配乐是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音乐,虽然他仍然运用管弦乐团作为音乐的主体构成,但是非常强调如架子鼓等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把管弦乐与电子合成器结合起来,使得音乐自始至终被鲜明的节奏所充斥、包围,这样的音乐运用在动作片中烘托紧张的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另外,他善于表现铜管与弦乐气势恢宏、宽广壮阔的一面,善于表现宏大的电影场面。“The Rock”是全剧的总结与概括,作曲家充分运用了各种手段使其表现主题,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也表露无疑。
2006.04.22.23.02.34.0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 23:09:55 上传)

2006.04.22.23.02.34.01.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